分析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2015-08-06 11:27唐佳
魅力中国 2015年49期
关键词:利用区域环境

唐佳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地质灾害基本状况,接着笔者结合自身经验针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对地质环境的利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供以借鉴。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引言

在最近几年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增加,显然对地质灾害开展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防治地质灾害的力度,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继而为日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分析我国地质灾害基本状况

依据统计年鉴可以看到,在2004年到2013年这段期间,我国各地因为出现地质灾害而导致伤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2846人,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6823人。图1是2004年~2013年因为地质灾害伤亡人数、死亡人数变化折线图。

依据上图可以看到,从2004年开始一直到2013年这一时间段,平均每年伤亡人数约为1285人,平均死亡人数约为682人。尤其是在2010年期间,伤亡人数已经达3445人,死亡人数达到2244人,这次灾害的发生是因为特大山洪泥石流引起的,可见预防地质灾害对维护人身安全以及国家财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针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的解决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区

相关单位应当在地质灾害频繁的区域建立相应的调查区,同时还要成立专门的小组来对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地质灾害发生的成因,以便采取恰当的手段予以应对。不仅如此,还应当将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显著特征等相关因素考虑在内,采取恰当的手段加大预防地质灾害的力度,进而为日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二)设置地质灾害警报装置

为了进一步对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效果进行深度剖析,相关人员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设置相应的警报系统。一般而言,地质灾害的警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种:一种是预警管理;另一种是预警技术。这个时候相关人员就可以把新型的检测技术渗透到警报装置以后就可以准确找到地质灾害,在灾害发生的前期阶段还要掌握地质灾害的特征,并将其特征输送到指定的地方,以便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进而减少因为地质灾害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紧急处理机制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即便地质灾害发生了也可以从容应对。构建完善的处理系统,尤其是针对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来说,在居民服务方面应当积极运用新型的处理技术,并和现阶段的人力、物力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出灾害响应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机制加以优化。通常情况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应急处理技术;其二,网络信息平台;其三,应急设备等。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应急反应,同时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组织有关部门到达灾区,为灾区人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提供应有的保障,尽可能减少因为地质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分析地质环境的利用

(一)利用建设工程地质环境

相关人员在利用地质环境时,对工程地质环境实现安全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一,应当对工程所在地的所有信息做到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对地质影响因素的研究环节予以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只有在全面掌握相关风险以及风险种类的基础上,才能建设出安全的工程地质环境。所以,相关单位在对地质环境进行建设的时候,对其安全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第二,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减少地质灾害出现的几率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为因素是地质灾害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人们应当对其具备清醒的头脑,灵活运用工程地质环境,对人和自然资源和谐相处引起必要的重视,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减少和生态环境发展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第三,如果想要建立完善的地质环境,那么除了要对工程和地质的安全性做好评估工作以外,还应当树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而将地质环境的利用率加以提升。相关人员还要依據各项研究成果,对施工注意事项等诸多方面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使地质环境利用效果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利用区域地质环境

就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而言,相关人员应当将工程建设的具体特征考虑在内。通常情况下,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高度重视:第一,对地质环境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熟练掌握监测区域地质环境。在全面熟悉区域地质环境的同时,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做好分类建设工作;第二,只有熟练掌握地质资源,才能促使其他地质环境得到充分的利用。相关人员应当依据工程建设的具体状况,对地质环境加以完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整个流程中,应当结合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区,对其进行区别对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地质灾害扩大的情况,这样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严重的程度。所以,相关人员在灵活运用区域性地质环境的过程中,应当将其实用性与可行性考虑在内。第三,对地质环境利用中地质灾害存在的危险系数全面了解以后,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加大对地质环境建设的力度。在整个环节中除了要将目光放在相关研究当中,而且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运用新型的技术进行研究,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分区域建设地址环境的时候,需要将地质环境的实际状况、地质区域功能性划分等相关因素考虑在内,确保地质环境建设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进而将地质环境的应用率加以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地质灾害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增加,促使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慢慢成为相关单位值得深思的课题之一。所以,相关单位应当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意识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地质环境利用的力度,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朝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06):129

[2]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05):1469-1476

猜你喜欢
利用区域环境
分割区域
擦桌子
画与理
环境清洁工
区域发展篇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漫观环境
废物巧利用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