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素养培养

2015-08-06 11:27马丁
魅力中国 2015年49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素养高中

摘要:语文教育是高中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是提升学生交流技能和语言水平的重要基础。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和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有效提升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质量和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人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丰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自身水平的不断超越。

一、人文素养的概述

人文素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很多学生由于没有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安定十分不利,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人文精神和内在思想品质,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人文道理不断挖掘,深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和学生的快乐成长。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深入学习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素养,将语文塑造成为一门能够培养、改变人、塑造人的人文性学科。

(一)提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多数比较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高中语文成为了一种应试性教育,而不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课本中人文素养的挖掘和利用,在学生掌握语文写作手法和语文赏析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尽量指导学生懂得更多的思想内容,使语文这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能够发挥它的价值和意义,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道德体系,更好地适应生活并学会生活。

(二)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和语文学习潜能,加深学生对人性化意识的重视,形成一定的体验感悟。

三、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人文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中出现了太多的物质诱惑和思想诱惑,使人易于产生浮躁的心理情绪,使人陷入思想的迷途。当前我国很多高中学生对肯德基、麦当劳、香奈儿等内容较为熟悉,而不能清晰地说出我国优秀思想哲学家孔子的理论。大部分学生属于独身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学生缺乏良好的奉献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自我意识强烈。所以在高中語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应用一些中国传统经典作品或者名言,使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学习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深入感受当时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恰同学少年》等相关电视剧的视频片段,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的直观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引入杜甫的《春望》,温故而知新,引领学生对古代诗人爱国思想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设计人文情景,引发人文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创建情景模式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的掌握知识并提升自我素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的方式,感受当时马丁·路德·金的慷慨情绪。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朗读的形式,使这首文章能够更加富含魅力和趣味性,加强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深入领悟当时马丁·路德·金渴望黑人自由、权力平等的愿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坚定意识和对梦想的不断付出。

(三)应用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活动,能够真切检验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动的实验活动方式,在学生进行愉快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不断丰富自我语文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在学生进行实践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并加强团队之间的配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实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小组内明确的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教材《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活动,在学生对课本内容完成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本篇文章共有多少个偏义复词?”“这首诗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负责深入思考一个小问题或者小部分,从而形成完整的答案整合,加快学习的效率并能够保证质量。在不断的小组协作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具有包容性和内涵性的学科,加强学生对高中语文人文性的学习和研究,感受语文的魅力和文化,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丰富自身的修养和内涵,彰显语文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保证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为我国提供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人文素养高中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