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问题

2015-08-06 11:27司昌峰
魅力中国 2015年49期
关键词:小说教学有效策略思考

司昌峰

摘要: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用心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实施个性化的引导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借此取得新课改成效的事半功倍。初中语文的小说教学是多层次、多结构的,资源十分丰富,能辅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教师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解决小说教学的审美问题,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这有利于学生阶段性成长任务的圆满完成,并对学生认知体系的逐步构建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审美问题;有效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大量的文学作品,新型的教学方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代文欣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开阔学生视野范围的有效途径。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初中生普遍的不热爱阅读,阅读能力较低,思维过于局限,他们无法跟随教师的正向引导,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还会在叛逆心理作祟下,扰乱课堂的教学活动,无形中增加着教师的教学负担,影响着其他同学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小说教学审美问题突出,和教师教学思路固化、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氛围枯燥有着很大联系,笔者特意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简要论述几点不同看法。

一、初中语文小说审美问题的表现

(一)审美标准不一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1]。初中生对于小说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从中获得信息来摆正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标准未能统一,极大的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二)理解能力不足

古典小说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但是语言却晦涩难懂,初中生阅读起来十分吃力,阅读兴趣逐渐丧失。小说章节与章节之间又存在着紧密关联,学生一个章节未能读懂,再去了解故事后续的发展就会显得更加困难。无法理解小说内容,又何谈感受小说之美呢?

(三)审美发展局限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盲目的参与阅读,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任务,学生就完成什么样的阅读。教师为了追赶进度,时常忽略小说重点情节的特殊指导,导致学生难以分析人物性格,无法理解故事内容,更谈不上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了。

二、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会主动感悟小说之美,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寓教于乐的小说教学,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应努力营造美的意境,借助多媒体来解决审美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2]。比如,在教学《沉寂的雪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相关视频,配上动听音乐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先让学生去了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品,之后抓住情节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想一想,文中人物都在干什么?“雪原”指的是什么地方?你对此了解多少?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鼓励着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小说人物所面临的困境,通过语言的感知与情节的分析,学生得到启示:在绝地中求生,人性是美好的,我们要学会照顾同类,不能让生活把我们变得残酷。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再实施下一项的教学计划会显得十分顺利且高效。

(二)学生发挥想象

小说结合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审美教学不能拘泥于表面,应指导学生进一步的构建知识框架,及时展开联想,提升审美水平。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给予学生一些启示,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故事情节。比如,教学《老人与海》时,教师可以针对海明威形象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在与鲨鱼搏斗时,老人有了短暂的犹豫甚至畏惧心理。”进行具体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习老人的“勇敢”“机制”“果断”“善良”品质,深化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小说动态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给予着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充分激發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便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体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针对《赤壁》一课进行教学时,我选取了一个典型情节,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体会一番,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选几个学生来扮演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等角色,模仿一下“火烧赤壁”之战,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的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既不会表现的十分抵触,还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我开展下一项的教学活动。

(四)结合生活实际

如果教学仅限于课堂,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逐渐丧失,主动探究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3]。小说的审美教学应不断延伸至课外,通过真实情景、具体事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生生之间碰撞思维火花,为学生与小说情感进行交流创造好的机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美,这是审美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前提,也是取得语文课程改革事半功倍之效的有力保障。比如,在学生学习《我的信仰》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一项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的信仰”为题,完成一篇作文。再在课堂的互动环节,把优秀作文当着全班朗读出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选取一些小故事如: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理解了“信仰”,发现了“信仰”体会了“信仰”,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就顺利完成了。

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小说的有效教学,要不拘一格,要勇于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小说教学更具合理性、动态性、高效化特征,助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

参考文献:

[1]王千秋.论小说审美教学的实施[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1)79-80

[2]韩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0)22-23

[3]高经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问题探讨[J].才智.2013(14)87-88

猜你喜欢
小说教学有效策略思考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