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5-08-06 11:27咸国丽
魅力中国 2015年49期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语文策略

咸国丽

摘要:新课程改革针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语文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语文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的阶段,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完成思考与合作探究,并加强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逐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策略

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供给学生更为充实、高效的课堂。因此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力求提供给学生更为完美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有益帮助。

一、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特征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特征大体分指向、综合、可操作、调控性四种特性。指向性: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内容、背景条件,来制定、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综合性:选择和制定教学策略,应综合考虑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各要素,诸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程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作全面周到的安排。它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是具有综合性的。可操作性:教学策略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照执行的方法、技术等行为方式,是教学活动具体展开的基本依据。它既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构起来的教学模式,因此具有可操作性。调控性:教师根据对教学的进程及其各种要素的认识反思,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进程及其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向教学目标迈进。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提问,引导思考

初中生学习语文,需要注重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更为深入、扎实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就需要教师注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保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能够抓准教材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同时要掌握本班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出学生能够在思考之后给出合理答案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其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给出合理的答案。并且鼓励学生可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表达出独特的见解,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课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是十分感性的、人文的、包罗万象的,并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获。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探究之后,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合理的总结,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并能够将所学内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特别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考与探究的形式,逐渐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注意多使用合理的教学语言,多用描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注意师生之间平等相处,倾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态度多些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对待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一致,使学生感到平等和归属感。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提出“三带”进课堂——即把微笑、激励、竞争带进课堂。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帮助建构学生间团结互助、理解合作学习空间,以集体激励策略来进一步缩小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平等的、愉悦的,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积极状态的,所以会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在学生兴趣上的教学

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来说都不够成熟,特别是自制力相对缺乏。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完成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就课前导入环节来说,教师可以将导入形式多样化,综合使用提问、讲故事、播放音频视频、课前讨论等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就体会到新鲜感。在授课阶段,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答模式,转变成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从而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真正有疑惑的问题。课时充裕时,教师还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多变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多元教学模式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元教学模式策略。其一,教师要不断了解多种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库;其二,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水平和教师自身条件选择组合教学模式;其三,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如学习宋词,借助图画与音乐的配合进行真情朗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词的意境与情感。有时也可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结束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每个老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技术,让学生能够理解、认识、掌握及灵活使用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独立思考与互助探究,加强与文学课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渐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其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刘子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16:32-33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