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立足学情提出有针对的策略

2015-08-06 11:27刘鹏
魅力中国 2015年49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初中体育教学活动

刘鹏

摘要:教学活动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目前许多体育课堂没有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只是机械死板地照搬教学大纲的教学流程,造成体育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消极厌学的情绪开始蔓延。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当前初中体育进行普化学情分析,并提出有针对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立足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而初中体育学情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还要考虑他们的认知情感、身体状况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等。初中生基本上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此时,他们的骨骼机体和肌肉韧度等机体技能亟待完善,学习锻炼中敢于尝试,但往往急于求成不注意细节而造成伤害……等等都是初中体育课堂的主观背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积极认知和注意的学生实情,如果我们熟视无睹,那体育教学就不接地氣,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锻炼需要,就无法有效提升同学们的体育技能。因此,笔者特此对初中体育学情进行简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一、初中体育普化学情简析

目前诸多一线体育老师只遵照教学大纲来一章一节地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如此体育课堂,貌似整体划一,其实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又怎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呢?普化学情就是当前初中体育普遍存在的实际学情,囿于篇幅,笔者不针对细节问题一一讨论,暂对一些共性的学情进行探索:①没有根据学生机体机能和运动协调能力进行分层设计;②照本宣科的讲解和机械的训练没有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情趣;③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合作训练的积极性。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实际学情,就不能掌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技能锻炼需要,就不能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帮学生克服畏惧心理,进行实现打造阳关体育,增强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定要参研学情

教学目标不是教育部门的统一指挥,而是要根据班级的实际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的契合点统筹设定。教学活动是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没有目标的体育课堂不能保障有序完成教学内容,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当前多数孩子都来自独子家庭,从小没有进行过吃苦锻炼,对于比较艰苦和坚韧度要求比较大的初中体育锻炼本身就有畏惧心理,再加上许多技能本身就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是不小的挑战。鉴于此,我们就不能一刀切地讲解和训练,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根据往常的运动成绩和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学习层次划分;第二,通过沟通,摸清大家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情况,找到大家喜欢接受的引导方式;最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制层次内小目标。只有这样设置,才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让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能促进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活动设计一点要立足学情

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所以教学活动更要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教学内容的结合节点。我们可以在课下随机约访几位不同层次的同学,根据他们的运动需求和认知情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例如:教学《篮球原地运球》的过程中,笔者就先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同学们都希望设置技能扎实跑跳基本功又能又能提升控球技能的灵活的课堂形式。于是,笔者就根据有针对地进行了如下设置:①运动游戏夯实跑跳基本功。围绕篮球场端线绕篮球场由跑圆转变成跑篮球场内线再转变成蛇形跑。②传球游戏提升控球能力。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编好号,中间站一名学生,进行原地运球5次后报出一个数字,将球抛起,该数字的同学迅速接球,并继续进行游戏。

四、合作学习是学生积极的认知情趣

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合作需求能够更好地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具体的做法:①分析学生的合作伙伴选择。进行运动分组的过程中尽量要采取学生的主观意愿,让学生组成小组。而对于需要调整的小组成员教师则要重视对组长进行德育教育,让组长能够接纳弱者,帮助同学尽快进步。②分析学生的合作活动需求。教师要利用访谈、课中观察等手段了解到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合作活动,这样能够让教师设计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合作活动。比如:我们在学习《侧手翻》时,为了安全起见,练习者需要有人帮护,就需要多人或者双人相互协作来完成练习,但是常常对保护者不放心,因此我们就可以安排臂力比较大的多位同学来做“保护者”,从心理上破除学生的不安全感。这过程中,要求保护者的右手务必跟紧练习者的体前与左髋部屈等,然后左手在右手的下方紧跟练习者的右髋,这样才能消除安全隐患,才能让练习者放心完成训练。

五、承认学生差异,设置分层教学

同学们在客观上存在学习和认知上的差异。因此,我们一定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通过问卷和以往的课堂表现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归类,诸如:学生身体状况差异,运动技能、知识和学习能力、学习及兴趣爱好等状况都要进行综合参考,通常我们可以将学生成A、B、C三个能力及认知层次,然后我们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目标设置。

比如在教学篮球时,笔者进行的如下分层设置。

总体目标:了解和熟悉运球动作要领和禁忌,学习和掌握篮球的运球、投篮等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练习能基本掌握并完成运球、投球一气呵成,并有一定的成功率,同时在训练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A组目标:熟练掌握运球的基本理论知识,对运球规范禁忌及投篮技巧有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练习能基本掌握运球到投篮的基本技术动作,在实践中深化对动作要领的理解,逐步提升命中率。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比赛中,完成基本比赛流程和任务;

B组目标:除了掌握以上基本技能外,还要有能在实际练习中,灵活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组目标: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各个流程动作要领,具有处理各种应急反应,有团队精神,能打一场精彩的篮球对抗赛。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立足学情,有针对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总之,实际学情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前提基础,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情感和身体机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完善体育教学,达成三维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初中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