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Web of Science论文收录信息的计量分析

2015-08-08 02:12叶伟萍梁文艳胡咏梅
关键词:平均水平研究型生产力

叶伟萍 梁文艳 胡咏梅

(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 人事处, 北京100875)

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Web of Science论文收录信息的计量分析

叶伟萍1,2梁文艳1胡咏梅1

(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 人事处, 北京100875)

本文从科研产出数量、质量和影响力这三个维度,基于1981-2013年Web of Science论文收录信息,以非C9的“985工程”大学以及非“985工程”的“211工程”大学为国内参照样本,以美国IVY大学和澳大利亚Go8大学为国际一流大学参照样本,就我国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体分析发现,我国C9大学在基础科研生产力的三个维度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研究型大学;与IVY大学和Go8大学相比,尽管C9大学呈现出强劲的追赶态势,但在基础科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力方面差距仍然明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相当艰巨。分学科分析发现,C9大学22个学科基础科研生产力状况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IVY大学存在很大差距。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空间科学、物理学等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国家发展转型和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C9大学的学科影响力长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相对于IVY大学和Go8大学在优势学科影响力上的稳定状态,C9大学优势学科影响力的波动较大,在未来学科建设工作中,需特别重视优势学科的保持和持续发展。

C9大学; IVY大学; Go8大学; 基础科研; 科研生产力; ESI学科分类

一、引言

研究型大学处于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顶端,在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科研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在区域和全球的竞争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①由此可见,集中资源、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成为中国战略发展的重大举措。

要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首先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而要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则必须清楚知道现有学科与世界一流水平距离有多大②。因此,不仅需要从学校层面开展国际比较,还需要将学科放到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Web of ScienceTM③、ESI④、InCitesTM⑤等数据库,为我们开展国际比较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数据资源,基于以上数据库我们可以对高校科研产出、学科影响力等进行横向和纵向多维度研究。

事实上,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基于以上数据库开展了高校科研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国内外比较研究。例如,邱均平等基于ESI数据库建立了科研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对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⑥;何培等对中、美、英、澳四国研究型大学进入ESI排名前1%学科的论文产出数量、影响力和学科结构等进行了比较⑦;胡忠辉等利用InCitesTM数据库,以论文被引率为指标,对数学、物理学、化学三大学科进行国内外高校基础科研产出质量的比较研究⑧;刘虹等同样利用InCitesTM数据库,对上海高校学科国际影响力进行了比较研究⑨。尽管相关研究已经不少,但在进行国内外比较时未能找到评价基础科研生产力的一套客观指标,而且多数研究囿于少数学科、少数高校,鲜有在研究型大学群体层面对所有学科做客观的比较研究,因而所得结论难以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基于此,本文将瞄准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群,从全球和区域层面选取标杆大学群,开展基础科研生产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在国家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中,“985工程”首批建设的9所大学(下文简称“C9大学”)的定位更高、投入力度更大,它们被誉为中国打造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排头兵,也号称中国“常青藤”大学联盟⑩。那么,经过三十余年重点建设,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是否与国内其他研究型大学拉开了绝对差距?相对世界传统的顶尖研究型大学群——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The Ivy League Colleges,下文简称“IVY大学”),以及亚太地区新兴的世界一流大学群——澳大利亚八大名校联盟(Australian Group of Eight,下文简称“Go8大学”),C9大学基础科研的整体生产力以及分学科的生产力发展变化存在哪些共性和差异?为回答上述两类问题,本文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Web of Science收录论文信息,就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展开国内外比较研究。

二、研究样本与指标介绍

(一)研究样本

在国内比较中,本研究选择了非“985工程”的“211工程”大学(共73所,下文简称“非‘985’的‘211’大学”)、和非C9的“985工程”大学(共30所,下文简称“非C9的‘985’大学”)两类研究型大学群,作为与C9大学进行比较的国内研究型大学代表群。

在国外比较中,本研究选择了IVY 大学(8所)和Go8大学(8所)作为与C9大学进行比较的两大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代表群。首先,三类高校的学校样本数量具有可比性。其次,从上海交通大学最新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2014)来看,C9大学不仅与世界老牌顶尖研究型大学IVY大学差距仍然很大,而且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的亚太地区一流研究型大学Go8大学同样差距明显,因此,这两类研究型大学群可作为C9大学提升基础科研生产力的“标杆”大学群。而且,Go8大学与C9大学同属亚太地区,这两类大学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较为类似,它们的科研生产力都是在20世纪后期开始不断崛起和迅速提升,同时,科研经费均主要源于公共财政的拨款,因此,对比C9和Go8两大研究型大学群的科研生产力发展变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会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

基础科研是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其主要产出形式是学术论文,因此,研究型大学学术论文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是反映基础科研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汤森路透集团2011年推出的InCitesTM数据库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持,为揭示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所处位置的变化趋势,本研究选择该数据库中的3类共4个指标开展研究,具体指标说明参见表1。

三、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的国内比较

我们就C9大学、非“985”的“211”大学、非C9的“985”大学这三类研究型大学群体1981-2013年间科研产出数量、质量和影响力状况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三类

表1 基础科研生产力评价指标介绍

群体基础科研生产力整体差异并不明显,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且增长缓慢;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集中有限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上三类研究型大学群的科研生产力均明显得到提升,尤其是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C9大学,其基础科研生产力与其他两类大学群之间的绝对差距迅速拉开。

首先,图1呈现了1981-2013年间三类研究型大学群体以各年度“校均发表论文数量”为指标衡量的科研产出数量变化趋势。横向比较看,C9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在各个年份均领先于其他两类大学群。纵向时间趋势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可视为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发生根本变化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三类大学都处于缓慢增长状态,C9大学并未与其他两类研究型大学群体拉开差距;但在此时点之后,尽管三类研究型大学群的科研产出数量都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但C9大学增速明显更快。1995年,C9大学、非C9的“985”大学、非“985”的“211”大学这三类研究型大学群体的校均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依次为385篇、118篇和19篇,而到2013年,三类研究型大学群体的校均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则依次迅速增加到4978篇、2228篇与669篇,C9大学学术论文数量绝对领先于国内其他两类研究型大学群。

图1 国内三类研究型大学群1981-2013年间科研产出数量比较(单位:篇/年)

其次,图2呈现了1981-2013年间国内三类研究型大学群以各年度“发表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指标衡量的科研产出质量变化趋势。横向比较看,C9大学所发表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在几乎所有年份都高于其他两类大学群,而非C9的“985”大学与非“985”的“211”大学这两类大学群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纵向比较同样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C9大学科研产出质量方面呈现快速提升趋势,且与其他两类高校拉开并保持了较大差距。在1995年,C9大学、非C9的“985”大学、非“985”的“211”大学这三类研究型大学群“发表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依次为10.8次、8.4次和7.8次,而到峰值点的2003年,三类研究型大学群“发表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依次为15.9次、14.1次和12.9次,C9大学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上都领先于其他两类研究型大学群。需要说明,由于学术论文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发酵期”才能实现充分被引用,因而会在某一时点附近出现“拐点”,所以可以看到2007-2013年间,三类大学群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都迅速收敛到0。科学文献研究常常用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即论文被引用次数达到总被引用次数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概念来衡量学术论文的生命周期,不同学科的论文被引半衰期存在差异,平均来说论文的半衰期约为3-10年。

图2 国内三类研究型大学群1981-2013年间科研产出质量比较(单位:次/篇)

最后,图3呈现了1981-2013年间三类研究型大学群体以“整体相对影响力指数”为指标衡量的科研产出的整体相对影响力变化趋势。横向比较看,C9大学、非C9的“985”大学与非“985”的“211”大学这三类大学群科研产出影响力依次下降。纵向时间趋势看,1981-1998年间,三类大学群科研产出的整体相对影响力不仅均处于极低水平,且增长非常缓慢;自1998年开始,三类大学群科研产出的整体相对影响力出现较大幅度提升,近10年更是快速提升,C9大学科研产出整体相对影响力于2009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到2012年,C9大学科研产出的整体相对影响力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4%;非C9的“985”大学科研产出的整体相对影响力提升速度,尽管低于C9大学,但也在2012年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相对而言,非“985”的“211”大学科研产出的整体相对影响力截至2013年仍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图3 国内三类研究型大学群1981-2013年间科研产出影响力比较

四、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的国际比较

通过前文的国内比较,在国家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政策和项目支持下,C9大学科研生产力绝对领先于国内其他研究型大学群。那么,与世界其他顶尖研究型大学群相比,C9大学的科研生产力又处于何种水平?为此,本研究选择美国IVY大学以及澳大利亚Go8大学这两大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群为参照样本,从整体和分学科两个层面系统比较三类研究型大学群在基础科研生产力发展变化中的共性与差异。

(一)三类研究型大学群的整体比较

首先,图4呈现了1981-2013年间三类研究型大学群以各年度“校均发表论文数量”为指标衡量的科研产出数量变化趋势。在三十余年里,IVY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在各年份始终高于其他两类大学群,且差距非常明显;尽管Go8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在很长一段时期都领先于C9大学,但由于C9大学的科研产出数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快速增长,2005年后,C9大学在科研产出数量上超过Go8大学,此后C9大学科研产出数量一直领先于Go8大学。至2013年,尽管C9大学校均科研产出数量低于IVY大学1481篇,但却高出Go8大学1020篇。

图4 C9大学、IVY大学、Go8大学1981-2013年间科研产出数量比较(单位:篇/年)

其次,图5呈现了1981-2013年间三类研究型大学以各年度“发表论文篇均被引频次”为指标衡量的科研产出质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三类研究型大学群的科研产出质量在各年份都呈现一致位次,即IVY大学遥遥领先于其他两类大学群,2000年以前发表的论文基本保持在45-60次/篇的高被引用水平;而Go8大学则显著高于C9大学,Go8大学在2000年以前发表的论文基本保持在25-30次/篇的较高被引用水平;相较而言,C9大学所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类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群,2003达到最高峰时也仅为15.9次/篇。

图5 C9大学、IVY大学、Go8大学1981-2013年科研产出质量比较(单位:次/篇)

最后,图6呈现1981-2013年间三类研究型大学群以“整体相对影响力指数”为指标衡量的科研产出影响力变化趋势。与产出质量相类似,在科研产出影响力方面,三类研究型大学群同样在各个年份都呈现同样的位次,即IVY大学领先于其他两类研究型大学群,其科研产出的整体相对影响力在1981-2013年间一直保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0%-150%;Go8大学则显著高于C9大学,Go8大学科研产出的整体相对影响力基本保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50%;当然,尽管C9大学落后于其他两类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群,但随着C9大学科研产出的整体相对影响力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在2010年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它与IVY大学和Go8大学这两类世界一流大学群整体科研影响力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图6 C9大学、IVY大学、Go8大学1981-2013年间科研产出影响力比较

(二)三类研究型大学群的分学科科研生产力比较和分析

从上文整体科研生产力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尽管C9大学在科研产出数量上有了飞跃,实现了对Go8大学的追赶和超越,但是,在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方面,C9大学不仅远远落后于老牌顶尖研究型大学群——IVY大学,与新兴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群——Go8大学也存在明显差距。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C9大学与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群在基础科研生产力方面的差异,本研究根据ESI学科分类标准,对C9大学、IVY大学和Go8大学三类大学群在22个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差异状况进行了比较。表2呈现了C9大学与IVY大学、C9大学与Go8大学在各个学科年度校均发文量和学科相对影响力的面板数据的T检验结果。

表2 三类研究型大学群各学科科研产出数量和相对影响力指数T检验结果

注:“+”表示C9大学显著高于IVY大学或Go8大学;“-”表示C9大学显著低于IVY大学或Go8大学;“/”表示C9大学与IVY大学或Go8大学差异不显著。

表2结果显示,从科研产出数量看,相比IVY大学,C9大学在化学和工程学2个学科显著超过IVY大学,在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3个学科领域无显著差距,在其余17个学科领域均显著低于IVY大学;相比Go8大学,C9大学在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交叉学科、物理学这6个学科领域显著超过Go8大学,在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药理学&毒理学这4个学科领域无显著差距,在其余12个学科领域均显著低于Go8大学。

从学科影响力来看,相比IVY大学,C9大学在所有学科领域的学科相对影响力指数均显著低于IVY大学;相比Go8大学,C9大学仅在经济学&商学、药理学&毒理学、神经病学&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这4个学科未表现出明显差距,在其余18个学科均显著低于Go8大学。

可以说,从科研产出数量上看,C9大学与IVY大学和Go8大学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劣势,但是,从学科影响力看,C9大学差距明显,且没有一个优势学科。学科影响力是基础科研生产力的最关键指标,为了更加深入分析C9大学与其他两类大学群在学科影响力上的差异,我们进一步计算了每类研究型大学各个学科分别在1981-1990年、1991-2000年以及2001-2013年三个时期的学科相对影响力指数平均值,参见表3。

表3结果显示,IVY大学所有学科相对影响力在各个年代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

就Go8大学而言,尽管其学科影响力较为明显地落后于IVY大学,但处于不断进步和提升的状况。从高于世界平均影响力水平的学科构成比例看,三个年代分别为59%、64%和95%。进一步分析,生物学&生物化学、经济学&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神经病学&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均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免疫学和物理学的学科相对影响力在20世纪80年代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药理学&毒理学的学科相对影响力在20世纪90年代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进入21世纪后,Go8大学以上相对薄弱学科的相对影响力整体得到非常大的改观和提升,2000-2013年期间,仅经济学&商学这个学科的平均相对影响力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余学科的影响力都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表3 三类研究型大学群22个学科不同时期的学科相对影响力指数均值

注:取值大于1,表示该学科相对影响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取值小于1,则表示该学科相对影响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就C9大学而言,学科相对影响力从非常低的水平出发,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尽管如此,2000-2013年期间仍有超过一半的学科相对影响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仅远远低于IVY大学,也显著落后于Go8大学。为找出C9大学提升科研相对影响力的突破口,接下来,我们结合表2和表3,就C9大学在2000-2013年期间的9个优势学科和13个非优势学科分别进行分析。

(1)优势学科分析

首先,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的科研产出数量和学科相对影响力指数均有非常好的表现。这4个学科均为C9大学在2000-2013年间学科影响力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优势学科;其中,化学和工程学的科研产出数量高于IVY大学和Go8大学,也是仅有的2个在科研产出数量上超过IVY大学的学科,而材料科学和数学的科研产出数量亦高于Go8大学。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2011年“国际化学年在中国”开场报告会上指出:“中国大陆地区化学、材料科学领域SCI论文数量在2009年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引文排名也均位列世界第二,化学是中国学科的主要基石。”总之,这4个学科走的是量质齐优路径,最终实现了学科相对影响力的突破。

其次,经济学&商学、社会科学总论以量少、质优、影响力高引人注目。C9大学经济学&商学、社会科学总论这两个学科科研产出数量均低于其他两类大学,但在学科整体相对影响力指数上与Go8大学不相上下;进一步分析,这两个学科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极低水平快速发展起来(学科相对影响力分别为0.33和0.48),进入20世纪90年代,其学科相对影响力均已超过Go8大学,此后一直保持。相对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发表SCI或SSCI论文时受语言限制,发表难度也更大,这一定程度解释了这两类学科发表论文量少的原因。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师在经济学&商学和社会科学总论两个领域发表的35篇高被引用论文,以探寻这两类学科影响力高的原因。在35篇文章中,12篇是以中国相关经济、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两类学科领域注重本土的、原创性的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最后,自然科学领域的农业科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球科学同样是量少质优、表现不俗。尽管C9大学在这三类学科的科研产出数量和学科相对影响力指数均显著低于IVY大学和Go8大学,但农业科学的学科相对影响力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此后保持至今,而植物学&动物学、地球科学也在2001-2013年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优势学科分析

首先,交叉学科、物理学的科研产出数量高,但学科相对影响力堪忧。尽管C9大学的交叉学科、物理学的科研产出数量均高于Go8大学,物理学甚至与IVY大学不相上下;但是这两个学科在三个时期的学科相对影响力指数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与疾病和健康相关的学科科研产出数量和相对影响力都不佳。药理学&毒理学、神经病学&心理学曾是20世纪80年代仅有的优势学科,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其学科相对影响力则均跌落到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微生物学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曾“昙花一现”,在这一时期学科相对影响力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远高于Go8大学,但2000年以后,却一直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这几个学科领域,则在科研数量和影响力上一直远远落后于IVY大学和Go8大学,其学科相对影响力一直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最后,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转型和重大战略需要的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空间科学三类学科,学科相对影响力状况不佳。如何做好学科规划和布局,着力发展、寻求突破,这不仅是C9大学全面提升基础科研生产力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非C9的“985工程”大学以及非“985工程”的“211工程”大学为国内参照样本,以美国常青藤大学联盟IVY大学和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o8大学为国际一流大学参照样本,就C9大学基础科研生产力开展了国内和国际比较研究,数据时间跨期长达三十余年。基于国内外比较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C9大学在基础科研生产力的各个维度均领先于国内其他研究型大学群。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国家重大政策和项目支持下,C9大学以较快的提升速度与国内其他研究型大学拉开明显差距。这与实施“985工程”项目、“973”计划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等举措不无关联。

(2)尽管C9大学在科研产出数量上表现出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快速追赶,已于2005年超过Go8大学,且与IVY大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C9大学已完成追赶并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需要指出的是,由于InCitesTM科研产出数量的统计指标为校均统计,而非人均统计,C9大学在1998-2000年左右完成高校合并,扩大了高校学科类型和科研队伍规模,使之易于实现在科研产出数量上对IVY大学、Go8大学的追赶。但是,在与高校科研队伍规模无关的科研产出质量和相对影响力指数两个方面,C9大学不仅显著落后于Go8大学,更是与IVY大学存在显著差距。因而,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当然,以上差距正逐年缩小。

(3)与IVY大学以及Go8大学两类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相比,C9大学在22个学科的学科影响力全面落后。C9大学各学科影响力指数全部显著低于IVY大学,有18个学科显著低于Go8大学,另外4个学科则未与Go8大学表现出显著差距。而且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一些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国家发展转型和重大战略需要的重要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空间科学、物理学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C9大学的学科影响力长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4)相对于IVY大学和Go8大学能够较好保持优势学科影响力,长期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C9大学的优势学科则波动较大。尽管C9大学在各个时期均有新的优势学科涌现,但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个别学科影响力从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重新回落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这说明,解决我国研究型大学优势学科的保持与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以上分析显示,C9大学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科研生产力还有较大的差距,笔者建议C9大学在科研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关注:第一,适度放缓科研产出数量提升步伐,走追求以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为内涵的发展道路,鼓励开展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第二,根据基础研究厚积薄发,探索性强,进展难以预测等特点,改变对重大基础科研项目的资助年限限制和评价方式,以产出具有国际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原创科研成果为评价导向,不以论文篇数或专著数量为结题标准;第三,改变高校对科研人员的年终绩效评价方式,延长绩效评价周期,倡导学科团队评价,以鼓励基础科研合作行为,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第四,高度重视优势学科的保持和提升,避免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波动,造成基础科研生产力提升效率的损失;第五,大力促进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的科研创新,尤其是服务于国家发展转型和重大战略需要的基础学科,推动基础学科协调发展和交叉融合。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http://www.most.gov.cn/kjgh/.2014-11-27.

②“985工程”建设报告编研组:《“985工程”建设报告》,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③Web of ScienceTM是汤森路透集团基于Web构建的整合的数字研究环境,其核心为著名的三大引文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以ISI Web of Knowledge作为检索平台。资料来源: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n/productsservices/webofscience/.2014-12-13.

④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M,基本科学指标)是汤森路透集团在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SSCI/A&HCI)所收录的学术文献及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析型数据库。ESI以10年为1个周期对全球所有大学及科研机构的SCI、SSCI论文及其引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和比较,根据论文的总被引次数排名,给出排名进入全球前1%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排序,数据每两个月更新一次,每年更新6次。通过ESI,研究人员可以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分析国际科技文献,从而了解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研究机构(或大学)、国家(或区域)和学术期刊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影响;同时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该资源找到影响决策分析的基础数据。资料来源: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n/productsservices/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 2014-12-13.

⑤InCitesTM是汤森路透集团2011年推出的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SCI/SSCI/A&HCI)权威引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研评价与分析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对1981年至今全球各所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著名大学群体的学术表现和影响力进行深入评价和分析。资料来源:http://thomsonreuters.cn/products/incites. 2014-12-1.

⑥邱均平、马凤:《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基于2011年〈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的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1期。

⑦何培、郑忠等:《C9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群体学科发展比较——基于ES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第12期。

⑧胡忠辉等:《基于InCites的国内外理学主要学科发展分析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第11期。

⑨刘虹、徐嘉莹:《上海市高校学科国际影响力评价——基于InCites数据库学科映射的文献计量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4期。

⑩杨晓明、王兆虹:《中美顶尖大学科技产出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责任编辑 曾新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9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vity in Basic Scientific Fields——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ublication Information Grabbing from Web of Science since 1980s

Ye Weiping1,2Liang Wenyan1Hu Yongmei1

(1.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Capit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2.Personnel Offi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basic research innovation-quantity,quality and impact,this paper conducts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9 and other types of universities home and abroad by using the 1981-2013 data of Web of Science. Our research findings are: the performance of C9 in all three dimensions are far better than other types of universities (985 universities without C9 title,and 211 Universities without 985 title)in China,thus they are the top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side China. Compared with thos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like IVY and Go8,C9 are still on the track of catching-up,but the gap is still substantial in quality and impact.Through further comparing on the disciplinary level,all the 22 disciplines of C9 show the same trend as its overall performance; It is noteworthy,those important subjects such as computer science,environment&ecology,space science,physics and multidisciplinary of C9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as a major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are long-time behind the world average. Compared with the stable status of disciplinary impact of IVY and Go8,those of C9 are rather fluctuating,thus in further works on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C9 should highly emphasize the strength of dominant disciplines.

C9 universities; basic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productivity; ESI subject classification

2015-0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生产力: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影响效应”(71203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效率和生产率分析方法新进展及其在高等教育生产中的应用”(711730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高校科研团队的社会资本与科研创新绩效——以知识共享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的研究”(2012WYB07)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研究型生产力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做“研究型”语文教师,从教育笔记开始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