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形 显于神 成于效

2015-08-08 03:10金海滨
体育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内容设计

金海滨

摘 要:本文针对准备部分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准备部分可以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难点先行体验;对本课主要确定的学习方式前期预热;对较复杂的场地组织提前适应;磨合师生关系,把学生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

关键词:准备部分;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7-0033-01

诸多教研活动显示,体育教师在课时计划设计时大多按照既定的——“准备—基本—结束”的流程。课堂结构设计上,我们应达成准备部分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活动做必要预热和铺垫的共识。反思体育课准备部分的现状,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

1.仅承载肢体热身的单一功能。在一些课上,不管教什么内容,也不管技能动作的属性和规格,一味安排惯用的热身活动,从头到脚活动一遍。这样的热身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是最合理有效的,是否能紧扣这堂课教学的一些核心要素可能还须斟酌。

2.课堂结构脱节的痕迹明显。“准备”到底是为什么在准备,到底需要准备些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的区分明显,割裂脱节的现象还时有存在。准备、基本部分自成体系,联系不密,主线不明显,目的不突出。

3.准备部分形式、内容枯燥乏味,惯于套式。队列队形、绕场慢跑、徒手操成了许多体育课的家常便饭,也似乎成了必学内容。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经久的“套式”让学生渐渐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上体育课的那股兴奋劲儿。

4.课堂气氛沉闷,身心参与度不高。准备部分所呈现的师生关系,一般都是教练式的。教师带着学生完成一个个练习,缺少一些互动、游戏的的练习形式。师生的身心参与度大打折扣,进入课堂状态的时间滞后,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不高。

针对“准备部分”的一些现状,笔者认为在遵循“准备部分”设计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还须深入思考一些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要素,丰富“准备”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让其承载更多的功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效,让“准备”名副其实。

一、准备部分可以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难点先行体验

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应该紧紧围绕技能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准备部分也不例外。要做到预设与生成的高度吻合,在准备部分就要有意识进行内容、手段、形式的安排。需要区别的可能是要求,准备部分主要是尝试体验为主,而基本部分需要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的先期预热,会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动作技能做好铺垫,建立对技能动作的感知,为技能动作学习储备一定的基础。以三年级前滚翻内容为例,确定低头团身是本课教学重点的话,在设计准备活动的时候可以安排象形走、小矮人走、拍球(一人做球一人拍)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低头和团身建立一定的动作记忆和体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二、准备部分可以对本课主要确定的学习方式前期预热

一堂课呈现的学习方式是相互融合或是交替呈现的复杂过程。就学习方式本身而言,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内容,更要让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在学习方式的思考上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对于比较复杂、比较难或者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学习方式上,建议在准备部分让学生先行预热,为后面学习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体育课上最常见的是分组合作学习,我们也看到在分组合作中,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小组内闹矛盾、不懂得谦让等问题。所以在准备部分中,可以给学生分好组,让他们拉着手慢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热身游戏活动,此间可以让他们击掌加油,抱成团,相互帮助和激励,让他们从课始就投入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中,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明白合作的意义。

三、准备部分可以对较复杂的场地组织提前适应

由于教学的需要,有的课上设计的场地组织比较复杂,如果学生没有提前适应的话,很可能在教学的主要环节浪费队形调动的时间,降低教学活动的效率。以弯道跑教学为例,教学时我们可能在场地上设置各种不同弧度的场地,有小圆、有螺旋形的,也有完整的弯道。正因为有这么多复杂的场地,所以在准备部分我们要带领孩子们提前适应这些场地。可以在各种场地上慢跑,练习行进间的摆臂,在不同的场地内游戏热身。有了准备部分的提前适应,后面教学中对组织队形的调动会事半功倍。

四、准备部分需要磨合师生关系,把学生状态调整到最佳

一堂课40分钟很短暂,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尽早地进入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是心理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准备部分的时机,去单一显丰富,去枯燥显乐趣,去训练显互动,提高教师活动的参与度,尽可能让准备部分以游戏活动为主,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课堂从一开始就凸显和谐、互动、愉悦的氛围,让师生的身心快速进入状态,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琴纳莫,考克著.蔡敏译.真实世界的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张振华.体育教学策略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潘雪峰.我们走了有多远[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江苏省南通市永兴小学 226005)

猜你喜欢
内容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