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创新的“恒本教育”

2015-08-08 05:25梁建华
广西教育·D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南宁市金色口语

梁建华

编者按:作为南宁市的窗口学校,南宁市民主路小学自创建之日起便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自觉肩负起教改实验的任务。在近一个甲子的办学实践中,该校坚守文化自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积极、主动、优质、高效发展,进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全面梳理该校的办学经验,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该校的理念探索和实践体系的建构。

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的“软实力”,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可能影响师生一生的发展轨迹。建设学校文化,校长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定位学校的文化理念,并为实践这种理念建构可行的发展路径,进而引领学校健康发展。回顾我校的办学历史,不难发现我校历任校长一直在执著追求作为窗口学校应有的文化品位。2011年,我校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和自治区教育厅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实验”项目学校。继之,南宁市教育局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校为凝炼核心文化理念、夯实文化立校根基重新启程:广开言路求证,孜孜不倦求索,群策群力创新实践,终于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在传承中发展,形成“恒本教育”办学思想

作为南宁市的窗口学校,我校一直是一所紧跟时代步伐而发展壮大的学校,一直是一所忙于接受各种检查、接待任务的学校,也一直是一所坚守文化自觉的学校。

1995年11月,我校迎来40周年校庆,时任校长曾梦璇回顾我校发展历程,为校庆起草《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校史》,较为清晰地划分了我校的发展阶段,系统地总结了我校办学40周年的经验和成绩。

1997年,时任校长赵红旗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时任校长廖春华的帮助下,借鉴当时深圳市福田区部分学校创建市级示范学校的经验和做法,起草了《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创一流,建名校”三年发展规划》,对我校的发展进行了整体设计。

1999年5月,正在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班学习的孔雁明接任我校校长一职,她在学习结业后根据学习所得,提出了建设“高素质 高质量 高声誉”学校的设想。

2006年,时任校长李若梅创建了我区首个有5位著名特级教师加盟的“名师工作室”,名师之一、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教授徐巧英负责我校教育管理方面的指导工作。徐教授抓住我校已经形成并沿用多年的具象称谓“金色摇篮”,提出了如下办学思想: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六年,为自己的未来人生奠基,可谓“金色童年”;教师在这里服务学校和学生,奉献青春,度过“金色年华”。她以“金色”为线索,串起学校、学生和教师三要素,与“金色教育”理念仅差一步之遥。

我在2008年接任校长后,开始思考“如何以文化引领学校整体发展”。在认真回顾和分析我校办学历史的过程中,我为我校错失了两次凝练办学思想、形成学校文化的良机而深感遗憾。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为庆祝建校30周年在前操场修建了一座红领巾塑像,塑像底座上刻着南宁市教育局时任局长李茂基的题词“春风化雨”。“春风化雨”就是润物无声,用来点化教育的最高境界非常契合,可惜我们没能酝酿形成学校的“润泽”文化。另一次是2006年,学校在管理专家徐巧英教授的指导下,以“金色”为线索,用打比方的方式,说出了“金色摇篮”“金色童年”“金色年华”,却没有深挖“金色”在学校管理层面的丰富内涵,因此也未能形成“金色教育”的学校文化。

我校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和自治区教育厅共建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实验”项目学校以后,首都知名校长刘永胜、刘淑兰、李磊等陆续来到我校,指导我校的文化创建工作。其间刘永胜校长曾经问我:“你们学校有什么特色项目?这个项目的成功对你们有什么启示?这种启示对领导整个学校的工作有什么重大的影响?”这些问题像连珠炮似的提出来,一度让我感到不知所措,继之深思,我如醍醐灌顶,终于明白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的一些基本思路。不久,《南宁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工作的意见》下发到各校,此时我校正在斟酌观澜溪谷校区的办学问题,于是决定把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和新校区的筹备工作两件大事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思考、提炼和全面的设计、安排。

于是,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间,我校就“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办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和该向观澜溪谷校区注入什么”的问题,先后组织了五轮有专家、学校老领导、在职教职工、社区代表、家长和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大讨论,总结出了我校以往成功办学的十大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拟出了我校文化建设的策划方案(明确学校的办学思想为“幸福教育”;核心价值观是“人人幸福”,追求学校诸育协调发展;教育主张为“自尊、自主、自律、自强”;校训为“研修精进 康德智能”;学校文化建设的建构元素为“民主科学育人”),同时对我校的领导班子文化、教师队伍文化、学生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对外宣传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课堂文化等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

尽管这份方案具有完备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冷静下来思考,“幸福教育”一词仍然缺乏我校的“个性”。于是我们继续思考、探索,直至找到“恒本教育”这一文化标识。

我们将“恒本教育”作为我校的教育主张、教育理想和办学思想:恒,乃恒久不变之意,表达了我校在发展中一定会坚守教育的本质,坚守学校诸育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恒久不变的信念;本,是教育的本质,教师的本色,人本、德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将“恒本教育”作为传承学校文化传统之后创新发展的文化符号,希望我们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能够自觉抵御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在扩张中坚守教育理想,规范办学,不断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坚持走在科学、正确的办学之路上。

二、在特色项目的基础之上,完善“恒本教育”的实践内涵

口语交际教学“三中心”(口语交际教学研究中心、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培训中心、口语交际教学展示中心)是我校多年来发展形成的特色项目,始于2001年我校独立承担的南宁市“十五”规划A类课题“协同开发口语潜能,形成办学特色”;2006年4月,我校又独立申请立项了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A类重点课题“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教育品牌的研究”,继续研发小学生口语交际项目的立体空间,旨在提高我校学生以口语表达能力为基础的综合素质,建立起富有本校特色的口语课程。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和开发小学生口语表达潜能的方法和途径等,先后形成了11项操作性极强的研究成果。我校学生经过系统、科学的口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突出,多次承担国家、自治区、南宁市、城区各级教学研讨活动借班上课任务,出色地展示了自身的口语特长,得到了区内外名师们的广泛赞誉。在大型参观、接待活动中,我校学生亦表现得大方得体、口才出众。经过十多年的实验和努力,我校学生“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口语出众、适应发展”终于成为学校的一大教育品牌。

基于对我校以上特色项目的创建、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思考,我们决定构建能够指导我校“恒本教育”办学思想落地生根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教育实践体系。

首先是构建“恒本教育”的思想体系。“恒本教育”思想是基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时代的要求,基于对我校特色项目的深入思考,对十大成功办学经验精心提炼,再上溯到“坚守教育本质、教育规律”之后而得出的。因此,我们将“恒本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恒守规律,至于幸福”:“恒守”体现为“四个坚持”,即坚持走科研兴校、文化立校的道路,坚持多彩的、充满生命灵动的课堂,坚持学生在学业上的拓宽发展,坚持举办具有幸福感的学校和教育;“幸福”,体现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期待和目标,即“造就一代又一代有幸福感、具备康德智能、能够去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处于逻辑的最高位,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将办学目标确立为“为人类的幸福办教育,为金色的童年办学堂”。我们的校训“研修精进,康德智能”,前半句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后半句是针对学生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校徽图案上部为椭圆型,蓝绿两色,绿色传达的是理想、希望、生长的寓意,蓝色代表着广阔的大海与天空。椭圆最外面一圈绿色字体是我校拼音和汉字校名的全称,绿色图案是学校“民主”第一个拼音字母斜着上下相对,中间是红太阳,代表我校的孩子们在绿意盎然、和谐友善的环境中,在学校的呵护和悉心培养下健康成长。数字“1955”表明学校始建于1955年。椭圆下部三色带迎风飘扬:红色代表学校实施的恒本教育,金色代表学生的金色童年,白色代表师生共创幸福的教育人生。

其次是构建落实“恒本教育”办学思想的教育实践体系。学校要在教育实践中书写“恒本教育”的新篇章,关键是落实一个“本”字。将学校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实践,我们主要观照管理活动、课程与教学活动和德育活动三个方面的文化建构,并以此建构起了我校文化建设的三大实践体系,即民主和谐的管理文化、民主多彩高效的课程与教学文化、立体育人的德育文化。我们要求师生务必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传承人类文明,在教学主阵地上创造多彩的民主课堂;二是积聚生命能量,在育人方式上主张多元、立体,让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释放,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和创意主张都得到最大化的表现和积聚;三是创造幸福人生,在办学经验上延展多效的幸福教育。

猜你喜欢
南宁市金色口语
Sam’s Family
金色十月
金色七夕节
关 公
酒中的口语诗
金色的光
金色十年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