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标签”决定舆论的走向

2015-08-10 00:05□守
声屏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宝马车弱者同情

□守 之

近来舆论空间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叫“ 反转新闻”,即面对一条新闻,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 剧情”的逆转而转向,往往转换只在瞬间,让人猝不及防,令人眼花缭乱。几天前,“ 男童误锁宝马车内,年轻妈妈拒绝砸玻璃”的新闻又发生了“ 反转”。据报道,这位年轻妈妈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不要砸车窗,甚至她自己和围观的路人都动手砸过,只是没砸开。开锁师傅来之前,她就已经砸过窗,参与救援的消防员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舆论场里,有些名车本身就是一个不被人待见的标签,粗心父母将孩子遗留车中酿成悲剧的事情又不少见,再加上新闻中描述的“ 拒砸玻璃”的非典型举动,这一切组合在一起,一个“ 没脑子”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网友想不愤怒都难。类似的“ 反转新闻”很多。发生路人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被车撞死的交通事故,网友就会骂路人,批评不守规则的“ 中国式过马路”,可如果媒体报道那辆撞人的车是宝马车,舆情可能立刻反转,都去骂开宝马车的人。还有,发生了医患者矛盾,因为公众常会认为患者相对医生是弱者,舆论会同情患者。可如果媒体告诉你那个患者是个官员,舆情便可能立刻反过来去同情医生了,因为医生相对官员是弱者。一些舆论制造者都善于借助同情心去操纵舆论,想让舆论同情一个人,就给他贴上低保人群、农民工、下岗工人、乡村教师、被强拆者之类标签,或者贴上曝光官员遭打击、举报贪腐等符号;想让舆论恨一个人,就给他贴上“ 富二代”“ 官二代”、开宝马、开奥迪的标签。

同情弱者不可怕,让新闻产生“ 反转”的标签才让人可怕,“ 反转新闻”违反新闻规律才让人可怕。实际上,很多新闻刚发生时,真相并不会一下子全部呈现,需要媒体不断挖掘和调查。可“ 反转新闻”往往并非如此,不是事实的自然逐渐呈现,而是因为标签的变换,一旦贴上了标签,“ 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决定舆论走向的不是真理和真相,而是人为的标签和成见。

猜你喜欢
宝马车弱者同情
强者和弱者
不该有的同情
弱者
不可思议的连续枪击案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来限制对外交往为例
琴的宝马车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宝马车故障5例
弱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