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物象原理在太极推手中的运用探索(下)

2015-08-11 13:08安在峰
少林与太极 2015年3期
关键词:重物右脚弹簧

安在峰

(接上期)

四、弓箭弓绷现象的启示——蓄劲身绷五张弓

〔物象〕我们都知道要使弓箭射得远,就必须使弓拉开使弦绷紧,弓拉得越开,弦的反弹力就越强,箭就射得越远(图25、26)。

〔结论〕这一现象告诉我们,人体发劲也要像弓箭之弓一样,发劲之前,身体就必蓄力。怎样才能蓄力呢?从弓箭之弓现象可知,身体也要像弓那样收缩,将身体收缩得越小,身体向外发放的劲就越大。怎样将身体“缩小”呢?这里要求身体要具备五张弓,即两腿弯成两张弓,躯干(即腰)要弯成一张弓,两臂要弯成两张弓,这样全身就具备了五张弓。这五张弓收缩得越紧,也就是身体收缩得越小,向外发放的劲就会越大,将身体五弓收缩紧的过程就是蓄劲的过程。

〔启迪〕在太极推手过程中,身体始终要具备五张弓,要做到能随时发放;练功过程中,要注重低桩(缩小身体)的训练,因而在拙著《太极推手秘传》与《太极推手绝技》两书中,都将低桩训练放在首位,其道理就源于此。

〔运用〕之一

我右脚前上一步,两腿屈膝稍下蹲,腰背稍弓,两手屈肘向前按住对方腹部,尽量贴近对方,使劲储足(图27)。两脚蹬地,两腿挺撑,腰背向前挺倾,两掌前推(图28)。两掌继续加力,两掌向前上推送,将对方推送飞出(图29)。

〔分析〕欲推击对方时,两腿屈、腰屈、两臂屈,使身体形成五张弓,将劲储足,然后两脚蹬地,使两腿、腰、两臂挺伸,使力由两足到两腿、腰、两臂至两手,将力像放箭一样放出,作用在对方身上。身体五张弓收缩得越紧,身体缩得越小,越贴紧对方,所产生的势能就越大,发出的力则越大。假若直身站与对方的距离也远,这样产生的势能就不会大,作用在对方身上的力就小。就像开弓开得小一样,射出的箭就没力,射得也近。

〔运用〕之二

我右脚前上一步,两腿屈膝稍下蹲,腰背稍弓,两手屈肘向前按住对方胸部,尽量贴近对方(图30)。不停,两脚蹬地,两腿挺撑,腰背向前倾挺,两掌前推(图31)。两掌继续加力,两掌向前上推送,将对方发放飞出(图32)。

〔分析〕推对方时身体要形成五张弓,将劲储足,然后两脚蹬地,使两腿、腰、两臂挺伸,使力由两足发到两手,将力像放箭一样放出,作用在对方身上,将对方发放出去。假若直身站于对方前面,离对方也远,这样就不会产生大的势能。就像弓末开开一样,射出的箭就无力,也难将对方发远。

五、弹簧缩张现象的启示——发劲如弹簧绷弹

〔物象〕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弹簧用力压紧,去掉外力后,弹簧就会舒张绷弹而开。把弹簧压缩得越紧,弹簧反弹的力量就越大(图33、34)。

〔结论〕弹簧弹开的过程,是弹簧由缩小到扩张的过程。弹簧的这一绷弹扩张的现象,给太极推手发劲一个很大的启示。在太极推手中,发劲前身体要尽量缩小,站成低桩,将身体五弓收紧。发劲时身体就要像弹簧绷弹扩张一样,要尽量地舒张,使身体由小变大,由低桩势变为高桩势,也就是将身体由紧变松。这样才能将蓄的劲发放出来,从而产生一定的势能。这样发出的劲才像弹簧绷弹扩张、像射出的满弦之箭一样,力大无比,无坚不摧,才能将对方推倒或发放出去。

〔启迪〕在太极推手中要发劲如绷簧扩张,似射箭离弦。

〔运用〕之一

我右脚前上一步,贴近对方,屈腿、弓腰、屈臂,将身体收紧蓄劲,两手向前按住对方腹部(图35)。两脚蹬地,展身放大,使力爆发,力由两脚顺畅达于两手前推对方(图36)。两掌继续加力,两掌向前上推送,将对方推送飞出(图37)。

〔分析〕欲推击对方时,要屈腿、弓腰、屈臂,尽量缩小身体,发力推击对方时要尽量展身,将力吐尽作用于对方,将对方推飞。正如弹簧压得越紧,弹力就越大。假若推对方前不屈腿、弓身、屈臂,就像压缩不紧的弹簧弹力就小一样,产生的爆发力就小,就难将对方推出。

〔运用〕之二

我右脚前上一步,贴近对方,屈腿、弓腰、屈臂,将身体收紧蓄劲,两手向前按住对方胸部(图38)。两脚蹬地,放大身体,使力爆发,力由两脚顺畅达于两手前推对方(图39)。两掌继续加力,两掌向前上推送,将对方推送飞出(图40)。

〔分析〕推对方前要尽量将身体缩小,这样才能像弹簧似的产生更大的弹力,才能将对方发得更远。假若不缩小身体,势能就小,像没用力压的弹簧,就没大的弹力,就难将对方发远。

六、顶门杠的启示——倾斜力在推手中的应用

〔物象〕在平常生活中,人们为了使门能够关得牢固,往往会拿一根杠子,在门后斜撑抵住。这种用与地平面构成45度角的斜撑顶门杠顶住的门就是牢固,从外面很难推开(图11)。我们再做个实验,若改变顶门杠的顶门角度,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将顶门杠竖直靠在门后,这时的顶门杠没有一点支撑力,所以门轻轻一推就开了;若我们再改变一下顶门杠的角度,使顶门杠与地面平行抵住门,从外面推门,也是轻轻一推就会被推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只是竖直靠在门后的顶门杠,两端都没有支撑点,没有一点支撑力,所以不用费力就可把门推开;与地面平行抵住门的顶门杠,只是一端低住了门,另一端并没有支撑点,这样顶门仍没有支撑力,只是靠顶门杠自身的重量和杠子与地的摩擦力顶住门,只要用上大于顶门杠重量及其与地面的摩擦力的劲,就可很容易地把门推开。

〔结论〕通过物象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用斜撑45度角的顶门杠顶门最牢固的结论。

〔启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在太极推手时,只有在身体向前倾斜(身体倾斜角度与地面夹角成45度)时,撑力(太极推手里称“劲”)最大,这与顶门杠顶门的原理是一致的。将身体向前倾斜站立,这样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劲大,对方推我困难;身体若是直立的,则不然,一推就动,劲极小。二是不易被对方推得向后超出身体重心。在推手时,即使对方将我推动,根据对方两臂的长度,我向后的距离大,身体不会超过身体重心;这时身体若不是向前倾斜站立,而是正直站立的,对方稍推我身体就会向后而超过身体重心,超出身体重心身体就会摔倒。当身体向前倾斜站立时,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三是我的身体重量就会向前搭落在对方身上,使对方承载我的上身体重,加大对方承受负担,从而无力从事其他活动和施展技法,只能被动地受我所致。由以上看来,在太极推手双方搭手或互推中,应将身体前倾站立,不应直立,更不可后仰身站立。

有人对这种要求提出了质疑,认为太极推手时,身体向前倾斜站立,有失太极拳对“身体中正,不偏不倚”的要领要求;还有人认为,太极推手时,身体向前倾斜站立,对方后退而引之,自己容易向前跌倒。实际上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要知道,人的运动向前总比向后的多,人向前运动要比向后运动方便得多,快捷得多。若对方想利用我前倾的力而后退引摔我,他无论怎么向后退,也不会有我向前进得快。他不但引不倒我,我反而要向前顺劲靠撞他,将他撞倒后摔倒地。我说的这段话你若不信,你可立马试一试,看看是他退得快还是你进得快,是你倒还是他倒。你试过立马就会明白的,立马就会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因为这是我多次实践证明过了的。因此,在太极推手时,你可尽管大胆地向前倾斜站立就是了,只要你这样做了,就决定你已赢大半了。

〔运用〕当对方前上右脚一步,用两手向我胸部推来时(图42),我两手固住对方两腕,身体迅速向前倾(图43)。对方两手向我继续用力推击;我上体继续向前倾压,使对方无法将我推动(图44)。

〔分析〕对方推我时,我身体向前倾压,就像顶门杠似的运用倾斜力顶住了对方,所以对方很难将我推动。

七、重物推移的启示——发放需斜上45度推

〔物象〕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如下现象:当需要搬动一重物时,若我们对一个重物,只向上用力搬提,这一重物只会离开地面,而位置不会改变(图45);当我们从重物的一侧,用大于重物本身的重量和其与地面的摩擦力的力,向前或向前下推这一重物时,重物不会离开地面,但能改变重物的位置(即移动重物)(图46、47);当我们从重物的一侧,用等于重物本身重量的力,向前上(用力方向与地平面的夹角45度角)推这一重物时,重物不仅能离开地面,而且还能改变重物的位置(即使重物飞出原来的位置)(图48、49)。

〔结论〕由以上这三种情况可以看出,用力方向不同,对重物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前二种情况都不是太极推手所需要的效果。在太极推手中,若是运用第一种情况,只能将对方提起,只能起到断对方之根的作用,而不能将对方推出,也不能将对方打倒;若是运用第二种情况,就不能断掉对方之根,虽能将对方推出,但也比较费力,这时必须用大于克服对方体重的力量才能出现一定的效果,往往效果也不会太好;若是运用第三种情况,就会出现奇特的效果,这样不仅能断掉对方的根,还能将对方推出或推飞(即发放出去),且省力,还不用费大劲。事实告诉我们发放需要斜上45度角推送。

〔启迪〕在太极推手中,若要发放对方,推对方的力向必须掌握好,就是要向前上(推力的方向与地平面的夹角要成45度)发劲推送,这样才能出现“弹指一挥跌丈外,身体微动彼落空”、“发人如弹丸,打人如挂画”的效果。

〔运用〕之一

我右脚前上一步,由对方正前方,两手臂从对方两腋下穿过(图50)。两脚蹬地,两腿上撑,两臂上提,将对方连根拔起(图51),不停,我向左偏身,将对方向左侧摔于地(图52)。

〔分析〕向上用力可将对方提起,离开地面。假若不偏身,向下放,对方仍然会站回原地。所以在推手时不能像提桶一样,只有将对方提起并偏身摔,才能将对方摔倒。

〔运用〕之二

我右脚前上一步,两手推住对方腹部(图53),不停,我两手向前继续用力推击对方(图54),将对方推倒后摔于地(图55)。

〔分析〕两手向前用力推对方腹部,这是一种向前的推力,所以只能将对方推倒,而不能将其推飞。

〔运用〕之三

我右脚前上一步,两手固住对方两大臂(图56),不停,我两手继续向前、向上斜向用力推击对方(图57),使对方两脚根断,身体腾空向后飞出(图58)。

〔分析〕两手推对方大臂时给对方以向前、向上的斜力,因此,不仅能将对方掀起,还可将对方推向远方,产生被发放飞出的效果。

以上仅仅是举的几个简单的例子,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生活中还有很多自然现象,能启发、帮助我们理解和感悟太极推手,使技艺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高。我们学习太极推手不仅要向书本学习(间接学习别人的经验),还应向大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直接学习,个人亲身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太极推手感悟得更深,才能使自己的太极推手技艺更精、更高。

猜你喜欢
重物右脚弹簧
判断:沙滩上的脚印
一的开始
超重失重演示器
搬运重物时怎样才能不伤腰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最初的陆地交通
弹簧路标
卖拖鞋
胡克定律与测力计
铁龙炮捶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