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保护煤柱的调整对村庄的影响分析

2015-08-11 00:44孙宏志张海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30期
关键词:松散层观测站边长

孙宏志 张海涛

摘要:为了准确地确定工作测点在地表移动开始前的空间位置,在联测之后,地表开始移动之前,进行全面观测。内容包括:测定各测点的平面位置和工程,各测点间的距离,各测点偏离观测方向的距离,记录地表原有的破坏状况,并作出素描。文章对采区保护煤柱的调整对村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全面观测;GPS控制网;高程联测;采区保护煤柱;地表移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3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0-014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0.075

1 平面坐标的联测

在井下未采动(或观测点未受采动影响前),为了确定观测站与开采工作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首选需要测定各控制点的坐标。本次控制测量采用卫星定位技术(GPS)进行观测,本次测量E级GPS控制网联测了I37和I40两个高级控制点。

1.1 选点及埋石

GPS点位均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及埋设:(1)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利于安全作业;(2)点位应便于安置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便于发展下一级控制网;(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发射电源(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其距离不得小于50m;(4)位于软质地面上的点位,埋设15cm(顶面变长)×20cm(底面边长)×50cm(高)的预制水泥桩,水泥桩的顶面中心设有直径为1cm的钢筋,钢筋的中心钳镶有1mm铜芯(或刻上十字花)作为对点标志,埋设时水泥桩周围的填充层必须夯实,并使其顶面与地面基本平齐。

1.2 野外观测

实测时采用美国天宝厂生产的trimber4700双频GPS接收机进行测量,其限差要求见表1:

为了采集到高质量的GPS数据,在GPS网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以下八点实施:(1)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2)作业组严格按照编制好的观测计划表进行作业调度,使用四台trimble1700双频接收机,仪器标称精度为±(5mm+1ppm×D),在作业过程中,对不合理的计划进行了调整;(3)基线每个时段观测时间≥60分钟,有效观测卫星数≥4,平均重复设计站数≥1.6,卫星几何强度<6,卫星高度角≥15°;(4)天线架设高度距地面不小于1m,严格整平对中天线,天线高的测量在观测前后各进行一次,测量值互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5)观测进行时,不能有强电磁波或强震动的影响(手机、对讲机或强噪音),作业所用汽车应停放在离天线50m以外的地方或停放在低于天线的地方,避免多路径效应或汽车内收音机等的电磁波对观测结果的影响;(6)观测过程中,在遇到异常情况导致接收机关闭时,及时通知相应各站,并重新观测该时段;(7)在每个测站上都记录测站名、天线高、观测月日、观察者姓名、接收机和天线序号、开始观测以及接受测量的时间等内容,测量手薄在现场暗作业完成记录;(8)每天观测接受后,及时将数据转存到计算机硬、软盘上,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对数据质量进行初步评定,以此对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并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GPS数据处理之前,仔细整理外业记录手薄,按照观察者初始信息如点名、时段号、观测时间、布网情况定,分别对测区的观测记录连续编印页码并装订成册;其他记录亦分别装订成册,以备数据处理之用。

1.3 数据处理

第一,E级GPS控制网的验算和平差计算均使用利普GPS定位软件;Lip3.3在微机上进行。外业观测数据按《GPS规程》要求的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各项检核的限差如下:(1)同步环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10ppm;(2)异步环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ω≤2×δ(mm);(3)复测基线长度较差的限差ωds≤2δ(mm),式中δ=(d为平均边长,单位:km,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

第二,平差计算首选在“WGS-84坐标系”内进行无约束平差,然后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内进行二维的约束平差,控制网采用选定的两个点进行平面约束,其精度符号规范要求。

第三,控制精度。(1)基线项目:9,平均边长:760.152m;(2)最长基线边长:1095.41m;(3)最短基线边长:88.322m;(4)最弱点位中误差:0.004m;(5)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588950。

2 高程联测

由矿区已知点到观测站高程控制点之间的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2.1 三等水准网的布设

起始点为I37点,网中联测了所有的GPS控制点,组成了1个附合水准线路。

2.2 三等水准网的观测

使用日本Topcon厂生产DL-101C电子水准仪及条码水准尺双程观测。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视距长度和施测精度均符合规范要求,见表2:

3 全面观测

为了准确地确定工作测点在地表移动开始前的空间位置,在联测之后,地表开始移动之前,进行全面观测。内容包括:测定各测点的平面位置和工程,各测点间的距离,各测点偏离观测方向的距离,记录地表原有的破坏状况,并作出素描。采动前的全面观测,是为了测定各观测点的原始位置,作为今后点位移动的参照。由于各条观测线的控制点分别独立进行两次全面观测,其时间间隔不超过为3天,两次观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站的原始数据。在地表移动变形期间进行了5次全面观测。

工程测量:首选确认观测站控制点没有碰动,在其观测值没有变化的前提下,直接从观测站开始进行水准测量。高程测量使用日本Topcon厂生产DL-101C电子水准仪及条码水准尺双程观测。水准测量均符合到各端的控制点上构成水准网,利用程序进行水准网平差。

平面位置的测量:水平角观测及距离测量按I级导线规范要求,采用日本Nikon生产的DTM830观测两个测回,允许闭合差±10。边长观测均观测三次,其先为:每次测量结果较差不大于3mm。往返观测同一边长,其水平距离互差,不得大于1/10000。测距的同时测定气压及温度。

实测数据表明,在开采沉陷过程中,沙土层因地下水位下降会产生附加的地表沉降变形。在地下水位降深较大及存在建筑物荷载作用的区域,这种附加变形将进一步加剧采动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并且松散层厚度占采深比例愈大,基岩所承受荷载越重,进而缩小了岩层的离层及膨胀系数,加大了地表的下沉。而厚松散层的下沉机理不同于基岩的下沉,主要是饱和沙土体在开采沉陷的固结变形作用引起的。

通过分析可知,松散层除随着基岩的移动而移动,另外,由于松散层的流变和蠕变特性,本身也以流动的形式充填基岩下沉空间,因此倾角及松散厚度的对水平移动系数均较有较大影响。在煤层倾角不大的情况下,应着重考虑松散层厚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瞿群迪,姚强岭,李学华,荣同义.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关键因素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4).

[2] 赵建红,郭志磊.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J].煤炭技术,2010,(4).

[3] 刘建功,赵庆彪.邢台矿建筑物下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0,(3).

作者简介:孙宏志(1977-),男,济宁市金桥煤矿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生产调度。

(责任编辑:蒋建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松散层观测站边长
GPS导航对抗数据质量特征实例分析
四川省甘孜州:航拍四川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厚松散层薄基岩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津南区分层标组地质鉴别孔松散层取芯施工技术与效果分析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去中心化时差频差直接定位方法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
基载比对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安全开采的数值模拟研究
RTK技术在煤矿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