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母亲的承诺

2015-08-11 10:17樊晓敏
延河·绿色文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儿女母亲

樊晓敏

俗话说:事怕揭穿,人怕揭短。

小时候,最怕小朋友起哄,叫我“黑眼鹅”,那比打我一顿都难受。

因为母亲左边脸上,有一处黑如核桃大的胎记,故自以为丑,怕见人,且被人称为“黑眼鹅”,常常遭到嘲笑,也使我抬不起头来。

所以在公众场合,她都不愿意抛头露面,怕人发现,常用头巾把半面脸包起来。见人从不主动搭话,一般静静地听,一边静静地干活。爱独处,从不愿意和人长谈,唯恐别人发现她的短处,问她脸上怎么了?别人一句善意的关心,会让她难看好一阵,或深深地刺伤她的心灵,其实这能怪她吗?我也因此受到牵连,与小朋友玩耍,燥了除了互相叫骂就是互相揭底,他们就叫我“黑眼鹅”,愤而与其打架,维护尊严,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并不为然。儿不嫌母丑,况且母亲除了这点和不识字,什么都好,而且很能干,是村里公认的能干媳妇之一。

但这心病,却影响了母亲一生。遇到这样的情况母亲只有叹息的份,背地里摸眼泪的份,她会一脸委屈说,孩子们都怪我不好,给你们没有带来荣光。这是我小时候害病,你外奶用驴粪蛋蛋拓留下的祸害。把我害了一生,也带累了你们父子们不好看。其实,这能怪她吗?爱美之心,人都有之,但容貌是你可以选择的吗?除了这点瑕疵,她身材高挑,相貌端正,没有什么不好看的地方。

母亲嫁过来时,我们家好穷,父亲姊妹五个,守着四孔窑洞,他是长子,穷汉家娃娃早当家,所以生活的重担过早地承担起来。母亲更不例外,每天是水担担出,柴担担进,晚上还要抱磨担,我们是半塬半山区的农村,吃饭靠天,吃水靠担,着实辛苦费事。但这恶劣的生活环境,铸就了她坚强吃苦的个性,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做得一手好饭菜,虽然粗茶淡饭,但经她的烹饪,另是一番味道,尤其可以擀细长面,花花面,细得像线,吃得人温暖无限。虽然是旧衣服,经过她缝缝补补给我们弟兄俩翻新一遍,我们还是按季穿上了新衣服,别提有多么舒坦,及时做的鞋袜,使我们没有受过冷冻。

后来另家了,她还和我的舅舅家人,把庄子向东又扩充了四孔窑洞,使我们一家面貌焕然一新。本来这应该是男人干的活啊,这在我们的村里是绝无仅有的。勤劳使家庭面貌大变,但是母亲的面貌却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老许多,尤其她经常风风火火地干活,不注意保养,人一直很瘦削,没有胖起来。不像别人家的干部家属都风光无限,干活拣轻怕重,骄气十足,这一点倒影响了我的学习能吃苦,她没有念过书,但对我们弟兄念书却盯的很紧,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她一边做活,一边监督我们完成作业,虽然她不识字,但可以听来对或错。尤其语文还要我们念给她听,弟弟淘气不听,她就罚不让睡觉,如果我们作业做的好,老师评价分数高,我们还会得到奖赏。她的奖赏很有意思,就是打开她装衣服的箱柜,取出饼干或者核桃、枣,甚至红糖之类东西,给我们吃,当我们弟兄俩爬炕上吃她分配的食物时,我感觉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虽然它不多,但是这份亲情让我多年以后,想起来都感到温暖。

当我们弟兄酣然入睡的时候,母亲还在“嗤啦嗤啦”地做她的针线活,无论春夏秋冬,她的功课一直没有停过。当我睡眼惺忪劝她时,她都会说,“你睡,我再剩两针马上完了”。可是,她的针线活没有停下来过,我们的快乐童年,就是在她的勤劳中耳濡目染度过的,在她严母的慈爱中度过的。多年以后,我弟弟说起往事,记忆犹新的是他比我挨过的打多,而我因为学习好,倒是受弟弟牵连挨过几笤帚。

因了这心病她羞于见人,她甚至连上台领取劳动模范的奖品,都托病让人代劳,几次村上举荐她出任妇女主任,她都以不识字怕误事谢绝了。多次父亲给她外面找下工作,她都怕影响父亲的面子,拒绝了。一致晚年都当家属,伺候父亲经济拮据,也毫无怨言。

幼时我和弟弟曾许愿母亲等我长大后,带你去美容,彻底根除这个胎记。母亲鼓励我们好好读书,将来出去做事,一定不要食言。但是,当我们都成家立业后,想兑现这个诺言时,她却笑呵呵的地说,当年那是一句闲言,你们还真当真。现在你们都成人了,负担那么重,我还添什么乱,再说我已经老了,习惯了,美容对我已经没有意思了。花这钱还有什么意思,将来老百年了,到阎王殿去阎王爷认不得了,我这一生罪不是白受了!母亲一笑了之,而我一直这样想实现这个少时的愿望,其实母亲我知道是怕花我们钱,我叫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叫她去联系美容一次,结果把母亲哄到医院,她还是借故走脱了。

这事情只好作罢,我们想再补偿母亲一次有意义的旅行。我们设想让母亲去西峰市坐飞机到咸阳机场,我们一个人陪她去坐,一个负责去咸阳机场接机。这不会花多少钱,她都坚拒不干,我们真拿她没办法。她早年坐过一次火车,这是她一生唯一一次有幸远行,其实那次也是为了去探视,叫回远在戈壁滩当工人的父亲。一生再没有去过那里,就一直无怨无悔地为我们操劳。黑发变成了白发,好端端的人,早已腰弯背驼,没有她的奉献,哪有我们的今天。每次想到这些,我都眼含泪水,不能自主。作为干部家属她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殊,而是在父亲常达20多年的与病魔斗争的岁月里,她担惊受怕,含辛茹苦地把父亲从一次次死神手里夺回来,又不厌其烦地悉心护理,为我们儿女减轻了多少负担。她才是我们家最大最无私的“大功臣”。

我和弟弟二人,再无姊妹,前年开始,我们曾经相约周末,去陪两个老人说话,结果两人都因工作忙碌,时断时续,没有很好的坚持。结果倒是母亲三天两头,来看我们,她说她想孙子、孙女,三个孩子都是她从小养大的。

两个上大学走远了,就这个最小的还在上初中,我不再看看,恐怕再过四,五年也和她姐姐一样,像鸟翅膀硬了就飞远了,我想见只能是在梦里了。她手里从来都是拿着东西,不是烙的蒸馍就是煎饼,或瓜果,或蔬菜,或其他什么,见她气喘吁吁地上楼,又急蹭蹭地往回走,我真是不忍心她来回跑了,就给她给了手机,叫她有事情打手机,结果她都以功能多不好用搪塞,我们说就几毛钱都是事情,话费我们给你出,何老您老人家亲自跑,那多累啊!再说我父亲有病,行动不便吧,你出来他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结果你猜她怎么说,就是你爸让我来的,他心急嚷得我不行了才来的。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做儿女的,一辈子都偿还不清父母的恩德。其实,她时来看儿孙,看媳妇子的,她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她的儿女,我们却不以为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有什么理由埋怨父母,他们是我们真正赖以生存的天地,欠他们的太多太多,趁他们还不老的时候,不去回报还等待什么时候。我想起一句民谚:父母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

其实,父母亲并不需要我们怎么兑现承诺,只要你天天见他一面,和他们说说话就知足了。可是我们很多时候,连这点见面说话的机会都不给父母亲一次,我们真是多年残忍无情的“不肖子”啊!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女母亲
母亲的债
匆匆太匆匆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七)向澳洲进发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悲惨世界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