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助推“精准医疗”布局北京

2015-08-11 16:51江川
中关村 2015年8期
关键词:花费中关村癌症

江川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到来和第二代基因测序设备的推出,原来耗时10年、花费30亿美元的人体基因测序,现在只需要1周、花费不到1000美元。

自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1月20日的国情咨文中宣布“精确医学计划”后,“精准医疗”就成为2015年世界各国医学界的最热关键词。

在7月22日召开的“中关村生物健康高端产业发展系列研讨会——基因测序与肿瘤精准医学专题”上,政府机构、首都医疗卫生机构、中关村企业等就“精准医疗”的新技术新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搭建精准医疗技术平台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

据国家卫计委负责人透露,“精准医疗”有望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当前中国面临重大疾病的挑战巨大:每年310万癌症新增案例、220万癌症死亡案例;每年300万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例、高血压患者达2.6亿;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人、糖尿病潜在人群1.5亿。

“精准医疗”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它究竟是个什么概念?为什么全世界都对它寄予厚望?奥巴马曾这样解释,“精准医疗”就是“把按基因匹配癌症疗法变得像输血匹配血型那样标准化,把找出正确的用药剂量变得像测量体温那样简单。总之,每次都给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疗法。”

欧美国家的“精准医疗”大多围绕最难治愈的肿瘤、白血病基因测序和治疗开展,但是中国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精准医疗”。在肿瘤领域,中美之间存在癌种差异。西方国家的高发癌症是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但中国除了肺癌以外,主要癌种为消化道、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石肠癌等。其中,有四种肿瘤的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一位,肺癌占世界的32%、胃癌占世界的47%、肝癌和食管癌均超过50%。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到来和第二代基因测序设备的推出,原来耗时10年、花费30亿美元的人体基因测序,现在只需要1周、花费在1000美元以内。生物信息大数据与移动互联技术融合应用,不仅将推动精准医疗快速发展,也将使医疗保障体系产生重大变革。

从首都北京的情况来看,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力量雄厚,创新资源丰富。中关村示范区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形成了最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经过多年发展,中关村已成为我国生物和健康产业创新资源最密集、医疗资源最丰富、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关村在新型疫苗、重组蛋白药物、分子影像、基因检测等前沿领域掌握一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

此前,中关村企业已与首都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合作,如博奥生物、泛生子等企业与同仁医院、协和医院、天坛医院等合作开展耳聋、唐氏等新生儿出生缺陷、肿瘤致病基因检测等的研究,并积极探索与商业保险合作的新模式,使科研成果快速用于临床,惠及了民生。

通过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召开此次论坛,中关村将进一步展示示范区企业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技术基础和优势,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引领北京生物和健康产业高端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花费中关村癌症
情况不同,“花费”不一样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如何“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