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5-08-12 01:39冯毅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小学生

文/冯毅



刍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冯毅

摘要: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使其获取大量的课外知识,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获得一种思维能力,受益终身。本文概述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要素,提出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前言: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阅读能够提升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欣赏文章来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校以及教师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要素

(一)产生阅读动力

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使小学生产生阅读动力。要对阅读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且明确阅读动机。学生只有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阅读”,阅读过程才有指向性,才能发挥阅读真正的功能。学生只有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

(二)具备阅读毅力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能够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后不退缩,而是保持自信心,自主去克服这些困难。阅读过程中要保持专注,端正态度,不三心二意。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反映。

(三)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含许多层面。学生在阅读“量”的积累下逐渐成就“质”的飞跃,阅读的速度不断加快,理解水平不断提高,记忆力也不断增强。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取了大量课外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指导自己的言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2]。

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前面说到,产生阅读动力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营造一种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神的阅读兴趣。

1.有效利用教科书

教师要有效利用教科书资源,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讲述课文之前让学生默读以外,还可以用大声齐读或者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一名学生扮演狐狸、一名学生扮演乌鸦、另外一名学生进行独白。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讲述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推荐《夏洛的网》这本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大致讲述小猪威尔逊和蜘蛛夏洛之间的友谊,当学生有兴趣了解更详细的内容时,教师就要抓住契机,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如果直接说“推荐大家回去阅读书籍《夏洛的网》”,效果就会差很多。

3.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教师可以开展以阅读交流为主题的班会,学生在班会中谈谈自己最近都读了什么课外书籍,读后的感受是什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书籍的理解,学生之间还能够相互推荐好书,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中,并写出推荐理由,将小学生的书籍资源共享,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3]。

4.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因此很多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都偏爱童话类书籍,很少引导学生读一些经典名著。很多名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对人们的文学造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形中提升了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要求学生全部读懂或者是深入理解,但是可以在阅读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要尽量选择《西游记》或者《昆虫记》一类故事情节比较丰富的经典名著,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不断提升文学造诣。

(二)严格要求,培良好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但是往往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这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

1.规范阅读过程

首先,教师要要求学生制定阅读目标,即明确每周、每个月、每学期要读多少课外书籍。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并随时进行考核,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最后,教师要整理出推荐书籍的种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合理推荐,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取得进步。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爱护书籍的意识。

2.保证阅读的持续性

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应该明白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尊重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及时对阅读效果做出评价,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另外,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榜样,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经常与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赞扬进步较快的学生,学生受到鼓励以后会再接再厉,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

总结:教师要有效利用教科书,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课外书籍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进行阅读交流。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阅读过程,保证阅读的持续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艳红.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品牌(理论版),2009,12 ( 6) Z1: 73-74.

[2]崔建智.网络教学环境下中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孙凌云.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探讨[J].才智,2014,10 ( 8) 32: 14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9-0011-01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培养小学生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