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5-08-12 01:39高海霞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高校

文/高海霞



关于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文/高海霞

摘要:管理学作为一门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管理素质和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理论知识,更要重视管理学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高校管理学教学培养目标,本文针对当今高校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学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

在当前大部分高校在管理学教学中常采用单一形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教学缺乏实践性,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社会市场对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存在巨大差距。真正实现高效管理学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断改进管理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切实提高管理学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高等院校管理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管理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是研究组织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系统科学。由于管理实践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影响管理的各种因素更是变化不定,因此,管理学也要发展,它的理论体系需要适时地进行筛选和更新,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更有益于指导今后的管理实践。

管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习了管理学课程,在全面系统灵活的掌握基本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而灵活的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因此管理学教学强调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较深的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在高校中的教师大多数都缺乏企业管理实践的经历和经验,因为管理学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门新型学科,又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很少有对这门学科进行过深入研究,大部分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甚至有些人错误的认为谁都能教管理学,所以担任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不论管理学理论研究水平,还是管理实践能力水平都比较低,这也正是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学教学缺乏高效性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内容枯燥教条,吸引力不强。管理起源历史悠久,但是真正形成系统的理论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我国的管理较为落后,很多方面都没有形成管理特色,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对于管理学教学中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多都是照搬西方国家的说法,内容上与我国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脱节现象,教学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体会。管理学课程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既需要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需要管理技能的训练。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学,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极易产生疲劳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在讲授中又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差。在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实践训练,常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在实践中脱节。

三、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在职培养或进修等形式,提高管理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利用机会,让中青年的教师到企业中去从事或兼职企业服务和管理工作,真正参与管理实践工作,可以使教师对企业管理有真切的体会和感性的认识,提高管理技能,为管理学研究积累一定的经验。也可以积极聘请企业管理成功的人士或任职多年的从事高管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到学校兼职讲课,或通过间隔讲座形式,以他们对企业管理的经历和体会,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对学生产生较深刻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二)教学内容实用且具有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坚持“必需、够用”的理论教学原则,不仅强调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体现适用性,即选取认为合适的部分组成教学内容。同时,在基础的和认为关键的知识点的摆布上,大胆地做了相关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模式,以大量的现实企业管理案例、管理寓言、录像、管理漫画、管理测试、游戏等形式客观地展现各种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的精髓,使管理理论更贴近实践,具有生动性、启发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中领悟管理的真谛,同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容易消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教、学的方法更多地体现了直观性、启发性、实践性。首先设计了各章的学习目标(含知识点和技能点)、课前趣味阅读(管理寓言故事)、复习思考题、实训题、案例分析等项目;其次,设计了新颖的管理知识与技能练习,如录像案例、管理漫画、管理技能测试与练习等取代传统的习题模式。以使学生活跃思维,并在学习的快乐中体会管理的真谛和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管理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建立较完善的课外实践体系。管理学的产生即是来源于管理实践,而管理实践又决定了管理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会受到管理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管理的因素也是变幻不定的,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必须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课外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理论体系在变化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完善,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真正的结合。

首先,在课堂外多邀请企业管理者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开展讲座和座谈活动,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与企业管理者近距离的接触交谈中了解当今企业发展的现状。

其次,应该适时的要求学生在每天课余、短假和长假三个阶段进行实践体验。应该鼓励学生在尽可能的课余时间、法定短假和寒暑假期间,多多参与企业实践,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管理学的真谛。

(作者单位:内蒙古河套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鲍勇.我国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2]徐静,董笑梅.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旅游研究论文集,2010.

作者简介:高海霞( 1979.08-),女,汉族,内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特色旅游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9-0052-01

猜你喜欢
管理学教学改革高校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