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工程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2015-08-12 01:39马森王晓曦郑学玲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粮食

文/马森 王晓曦 郑学玲

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创新知识与实践构成创新能力培养关键因素[1,2]。粮食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是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和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全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将对传统教育进行有效补充。

一、粮食工程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

1.培养方案仅注重课程学习

粮食工程专业课程安排按照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设计 (包括毕业实习)四个阶段进行。其中,大学一年级主要学习英语、物理、化学、数学等公共课程,此阶段学生处于适应环境期,其时间较为充裕,但基础相对薄弱,极少接触科研概念,很难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课程主要涉及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谷物品质学、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稻谷加工工艺与设备等专业课,时间安排相对紧密,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大学四年级课程较少,仅包括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时间较为宽松,然而,学生更多精力在于找工作和考研。

2.学生与老师缺乏有效沟通

学生对创新活动的认知较浅,缺乏相关系统的知识与经验,团队无法有效建立,对于指导老师给定的题目只有感官认识,对课题本身内容无法建立持久的兴趣,这直接导致了课题无法顺利完成。部分学校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未能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平台,而普通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对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老师对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流程并不熟悉,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有限,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理解、进行课题研究。

3.创新平台建设有待提高

学校虽在政策上鼓励学生参与导师指导的项目,培养创新能力。然而,学生未独立接触完整的科研项目,对于一些基本的仪器原理、操作及维护需要专人指导。并且,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用于本科生创新活动的公共平台,特别是对于进行创新项目过程中的相关费用资助有限,这都限制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

二、提高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1.创新实践和本科教程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将传统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3]。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使填鸭式教育转向引导性教育,由传统式讲授到独立思考和实践。此外,应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在大学四年分阶段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培育。具体可以在初级阶段完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着实基础;在随后阶段针对粮食工程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实践教育,使学生主动思考,积累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

2.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为其未来的就业与深造奠定基础。粮食工程专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应包括完成创新活动的基础设备、仪器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同时,应利用各个学院实验公共平台,提供必要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延长平台开放时间。学校首先可以征集符合要求的创新项目供学生选择,与导师课题相结合,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兴趣与爱好进行自主命题创新项目,形成团队,寻找项目导师,利用课余时间申请到相关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基本操作训练,锻炼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培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技能。

3.促进本科生导师制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是在班级制及辅导员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合理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5,6]。他是指通过聘请有一定时间,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通过双向选择方式,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负责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及生活指导的管理制度。导师可以补充学校日常管理的不足,更加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资助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导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科研实践方面内容,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个基本认识,对其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调动学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部分导师具有层次较高的科研项目,能根据学生的意愿与特点,主动引导学生查阅课题科学前沿,最新进展,锻炼独立思索和动手能力,并能分配给学生更适合的部分科研实验,从而从根本上实现高校人才教育和提升科研水平的最终目标。

4.充分利用大学生实践基地资源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工程专业与国内多处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如河南中鹤集团、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河南天丰面业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具有良好的实习条件,能够提供粮食加工工艺设计、单元操作等实践指导,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的住宿,满足学生外出实习安全要求。大多数学生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上所讲的工艺与设备理解较为抽象,甚至非常困难。粮食工程专业的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个部分,学生通过这些实习,能够熟练掌握粮食原理基本特性、粮食加工工艺、理解相关设备操作条件和工作原理等。在实习的同时,指导老师从大局观讲解粮食生产工艺与设备,使学生对粮食工程的相关项目有极深的感官认识,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其具有积极、认真、正确的态度,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激励制度和奖励制度。一般来说,学院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制定评比奖励制度,创新项目学分补充制度、创新团队奖励制度,同时依托河南工业大学打大学生创业基金,对在创新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奖励,并对提供科研项目和经费的导师提供相应补助。 这些制度的制度和实施,将极大程度上提高老师和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粮食工程专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提升粮食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校建立科技创新的培养体系和选拔奖励机制,导师开放科研项目,能够很好的营造科技创新环境,这对培养专业特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徐洪珍,李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28(3):294-297.

[2]高小珺,叶航.大学生创新素养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5,(9):205-206.

[3]王蕾.浅析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15-16.

[4]丁英平,胡新颜,张登超,叶海波.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87-188.

[5]郑旭.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1):27-30.

[6]马森.浅谈高校本科生导师制 [J].时代教育,2014,(13):20-21.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粮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我的粮食梦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