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误区论-管理篇

2015-08-12 01:39黄卫立张艳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误区

文/黄卫立张艳



中国高等教育误区论-管理篇

文/黄卫立1张艳2

摘要:从高校内部、政府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校内部党政学关系不明、行政机构庞大办事效率低、教学管理被评估绑架、学术管理被大学排名绑架、人才管理标签化、学生管理幼教化、后勤管理官僚化,政府对高校指令式审批式管理、服务功能弱、监管职能不到位等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误区;管理体制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与进步。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环,高等教育体制包括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等,其中管理体制处于体制问题的中心位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问题主要是资源配置和权力配置问题,其运行机制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健康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的两个轮子,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准确把握其行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可分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的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高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是实行分权。而在高校内部,理顺党政关系是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使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企图以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见识,从中国高等教育误区分析的视角,议论一下高等教育管理问题。

一、高校内部的误区

误区1:党政学关系不明

中国高校的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应该实现一种和谐的统一,党委领导应该体现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应该是把握大方向,而不应该是操控学校行政事务;校长负责应该是在党委把控大方向的前提下负责学校行政事务;而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在校长领导下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决策机构。当前中国高校存在的问题,一是党委书记作为党委的化身,权力太大,以婆婆身份自居,而校长是个小媳妇的角色。而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则只是两个概念性的机构,决策职能不明显。

误区2:行政机构庞大办事效率低

相对于英美高校和港台高校,中国大陆高校的行政机构实在是令人生愄的衙门。通常有一栋硕大的办公楼、数十个处室,每个处室有由多个办公室组成的办公室群,包括小职员在内1-2人一个办公室,更不用说科长副科长、处长副处长们一人一个办公室了,办公室里的人平时没事喝喝茶、上上网、发发呆,但要办事很麻烦,无任是校内教师、学生办事,还是外来人员办事,要看脸色,让人走迷宫一样跑很长的路才能办成事。

误区3:教学管理被评估绑架

受各类评估导向的影响,教学管理越来越向违背高等教育规律的方向发展。对教师教学的限制越来越多,大学教师快要成工厂流水线的工人了,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越来越被削弱。比如教学日历要求严格执行,那么教师在本门课的教学中产生了新的构想就不能实施了;又比如要求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那么教师自编的好的讲义是无法使用的;再比如试题库的使用,给教师和学生都增大了压力,学生和教师都得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为考试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考试,大学教育变成了中国特色的中学式应试教育,大学教师的教没有了乐趣,大学学生的学没有了乐趣!大学课堂的丰富多彩、学习乐趣、大学教育的使命,都埋藏在试题库了。还比如强调考试通过率,考试通过率低似乎是教师的错,有某高校曾经对考试通过率低于80%的要求教师写文字说明解释,大家戏称是写检讨书。

误区4:学术管理被大学排名绑架

中国社会认可某民间机构的大学排名,使得绝大多数高校都围绕该排名的指标体系转。其中最突出的是学术成果,只问课题级别与数量,论文级别与数量,不管学术成果的实际价值。于是教师的一个研究成果本来可以在一篇论文中说清楚的,可能要分开在2-N篇论文中说,一青年教师读中科院丁大钊院士的博士,在原子核反应方面搞了个技术创新,他就这问题发了11篇SCI文章,被丁院士痛骂了一顿:这种狗屁文章写这么多干嘛?我搞了一生原子能就写了一篇短文,谁敢说我没水平?可是按照大学排名的要求,他写11 篇SCI就是好。因为学术的压力,教师潜心钻研教学的少了,研究技术应用也觉得划不来了。

误区5:人才管理标签化

中国高校的人才引进中标签很重要,例如院士,价码是非常高的、其次博导也价码不错。又如博士,现在还要看你是211博士还是985博士,还要看你的第一学历,原始专业,似乎你的学识水平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一名教师如果你的职称、学历不显眼,学识水平再高也很难受聘用。至于职称低、学历一般,但实际工作能力很强,技术水平高的人是更难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的,而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这类人才其实很重要。

误区6:学生管理幼教化

中国高校学生实行严格化管理,高校有庞大的辅导员队伍,受政策保护,辅导员地位还很高(笔者并不反对),学生必需全部住在校内,宿舍管理还挺严密,对大学生实行幼教式管理,这有好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变差了,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应该是自我管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校完全可以不要管那么多。由于这种学生管理体制的长期存在也造成了社会的误解,通常一个大学生如果在校期间出事了,家长是可以来找学校的麻烦的,因为他认为你对他的孩子没有管好。

误区7:后勤管理官僚化

高校后勤系统应该是一个服务系统,应该是为教学科研服务,这一点似乎谁都知道。但大多数中国高校的现状是,后勤部门也是个衙门,后勤人员官老爷作派,教师找后勤办事,脸难看、话难说。

二、政府层面的误区

误区8:对高校指令式审批制管理

在中国政府管理高校的行政权力不需要相关的法律约束,政府行政权力可以无限扩展,我国高校的管理方式,来源于中央集权管理体制,集权制管理方式的痕迹明显,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主要是采取行政指令、计划等方式,最典型的管理手段就是行政性审批,高校办学过程中需要行政部门审批的项目多而细。政府行政部门为高校设置的条条框框也太多太细,以至高校办学的自主性受到压抑。

误区9:服务功能弱

由于政府对高校习惯于指令式审批制管理,因而也忘记了政府对高校的服务职能,当高校办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寻求政府帮助解决时,常常会推托搪塞,迫使高校寻找其他途径,但比起政府出面解决难度要增大很多。

误区10:监管职能不到位

对于高校内部管理的一些通病,例如学校建设超标问题、资源配置不当问题、行政机构庞大问题、办学定位不切实际的问题,政府是可以监督干预的,但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说明政府的监管职能没到位。

三、结束语

中国高校管理在学校内部和政府层面都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吸取和借鉴英美与港台先进经验,不断探索改革,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作者单位: 1.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2.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实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黄卫立.中国高等教育误区论-质量篇[J].今日中国论坛,2013 ( 21) : 63.

[2]黄卫立,张艳.中国高等教育误区论-投入篇[J].亚太教育,2015 ( 24).

[3]张天雪.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变迁与发展进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 ( 2) : 88.

[4]谢延龙.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 1) : 5.

[5]李桂红.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现代化,2004 ( 3) : 3.

[6]赵慧珠,刘文达.内地、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与借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 1) : 154.

[7]刘勤勇.论美国立体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0 ( 2) : 107.

[8]王宪平.英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J].理工高教研究,2009 ( 3) :111.

应该一个片段讲清楚一个小的知识点。系统化是指孤立零碎的知识也不利于人脑的记忆,因此各个零碎的学习片段都要有所联系,几个零碎片段构成一个较大知识点,几个较大知识点构成一个大知识点,最好能够科学复习和总结。通过学生提问产生的学习内容有较大随意性,但大多都是高情境化的知识,可以在月末或者学期末分门别类列出来,供学习者复习。另外,移动学习学习内容的开发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手机的娱乐功能。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研究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的喜好,如果能将学习内容做的轻松活泼,幽默诙谐,这样势必能够吸引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到移动学习中来。另一方面,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动机也不容忽视。如大学生都迫切希望通过四六级考试,学习内容开发者可以投其所好,积极吸引学生投入移动学习中来。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9-0066-02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