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操在民族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5-08-12 01:39杨林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创新策略

文/杨林



快乐体操在民族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文/杨林

摘要:体操运动单从定义上来讲,它是一种借助各种体育器械或徒手身体进行各种操练的体育项目。“体操”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语,先代体操的正式名称是竞技体操,它是体操的分支,因现代人的习惯叫法而又简单称之为体操。竞技体操由于其自身高难度、高要求、高标准的运动技术战术影响,竞技体操普修课在高校体育院系发展中仍然举步维艰,学生参与竞技体操的积极性不高,训练效果甚微,体操教练员往往重技术而轻理论,造成学生身体负荷能量增加,并未遵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发展,“快乐体操”思想的融入为今后体操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此,研究“快乐体操”在体操普修课的实践方法,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领先融入到高校体操教学课堂之上,有利于推动我国体操教育事业的再发展。

关键词:快乐体操;体操运动;健康第一;创新策略

前言

体操运动作为集体性较强的娱乐休闲活动运动,它须在一定标准要求下通过器械或徒手一系列较为复杂、动作要求连贯,并根据或动作的难易程度、训练达标效果以及运动效果而给予评分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在我国高校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之一,特别是在女大学生之中,对女生身体形态、柔韧度以及专项耐力要求具有显著地提高。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艺术瞻仰性以及竞技性强的一门运动学科。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竞技体操的局限性,大众体操在高校校园内发展缓慢,因此各体育院校通过将“快乐体操”思想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中,为体操人才的培养续接后备力量。

一、快乐体操思想的界定

快乐体操是一项通过体操运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它将音乐、舞蹈、歌曲、健美操、形体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练习体操和舞蹈的基本动作,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塑造优美形体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快乐体操的趣味性和健身性。“快乐体操”从科学发展观来看,全面普及和推广快乐体操的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参与体操运动的乐趣,它不会像竞技体操那样只单单要求学生追求竞技性,其教学内容更偏重于娱乐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参与体操运动的主动性,真正地体验到体操活动的乐趣,在锻炼过程方面更是讲究体操运动的游戏原则和多样化的训练模式,使学生在增进健康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器材设备确保安全性和多彩性,教学结构以人为本,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快乐体操”的推广模式为主要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名义进行推广,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各级政府的支持、体操运动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以及体操赛事公司的推广等等,而推广的目的就是扩大体操运动队伍的建设,通过完善体操俱乐部,使遍布全国各地的体操俱乐部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

二、体操运动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体操项目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专项适龄体操运动员严重不足,体操运动队伍薄弱,造成后备人才危机。与此同时,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我国体操项目基础薄弱,体操运动健儿总量不断减少,各大体育院系的招生困难,体操教练员流失严重。体操作为体育之父,大学生参与体操活动的积极性减弱,在应试教育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打压下发展,大学生体操课时大幅度的减少,深部部分高校直接取消了体操课,体操队伍建设流失严重。在实践教学方面,个别的体操教练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过于注重竞技体操运动,教学课程不乐观,加之学生对体操运动认识程度不高,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致使这一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快乐体操”融入到高校体操普修课教中的实践应用

不提足、篮、排,与三大球外的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等,体操运动在学校的开展依然举步维艰,开展高质量的体操运动课程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目前体操运动与学校体育院系的教学课程、教学结构结合还需进一步紧密,而“快乐体操”则是其发展关键的着力点。“快乐体操”通过结合竞技体操通过有效地降低动作难度、运动量注重学生健康教育发展的一种趣味性强、娱乐项目多的一项体操活动,是国际流行的通过体操带动语言学习、智力开发的活动,旨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搭建全民健身平台。“快乐体操”能够让体操从小众走向大众体操,也能大大提高体操的群众基础与人才储备,因此,快乐体操的实践应用是建立在以竞技体操运动的基本教学内容的活动之中,通过更全面、更新颖的运动创编,自主编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健康发展的体操运动活动,快乐体操的实践内容要求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连贯的快乐体操的训练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快乐体操”其自身具有的健身性、健美性、娱乐性强的运动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体育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快乐体操引入高校体操普修课程之中顺应时代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根据体操发展的新思路,希望将高校体操运动的发展形成“五位一体”的格局,通过努力创建大众体操发展,稳住体操学校,形成新的体操俱乐部模式以及新的体操竞赛体系,即国际比赛—国内比赛—青年比赛—俱乐部比赛,加强发展体操运动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力,重视后备人才建设。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晗,祝天桥.“快乐体操”在高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普洱学院学报,2013,06: 66-68.

[2]李义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3]王春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教学能力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何海强,张铁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3: 29-30.

作者简介:杨林( 1977—),男,湖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9-0069-01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创新策略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