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问题探究

2015-08-12 01:39任杰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文/任杰

《论语》中有个“子贡问政”的故事,故事中孔子讲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即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但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政权终究是要灭亡的。启示我们: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国家兴盛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国家如何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呢?笔者认为,一是要有被老百姓广泛认可的思想意识形态,二是要为老百姓做实事。要使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被民众认可就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如此,高校亦是如此。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要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属性,遵循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方针,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加之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对青年学生的“三观”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这就更加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立足实践,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全面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对青年思想意识的消极影响

由于我国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利益关系呈现多元化趋势,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并存是我国当前的显著特征,一些腐朽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思想等难免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大环境很容易让青年人的“三观”受到挑战,也会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不受重视

思政理论课在部分高校得不到重视,思政教师的工作认同度和成就感不高,故而影响工作投入度和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普通高校的公共课,一般采取大班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考试多流于形式,这无形中也给学生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思政课不重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从而影响到整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保障。而目前高校的思政课的师资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配备不足,高校思政教师与教学班级的比例严重低于国家规定水平,致使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二是素质有待提升,有些教师专业素质不强,其理论功底、教学深度和广度都无法满足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要求。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书本知识的机械传授,缺少与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弱。而大学生思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对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感兴趣,照本宣科的纯理论教学吸引不了学生,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五)互联网对学生“三观”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网络是个双刃剑,在加强与世界沟通的同时,也引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消极因素,网络中的黄色、暴力信息严重打乱了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判断标准,有些学生开始沉湎于网络交友聊天、色情网站浏览、武侠网络游戏,更有甚者为此通宵达旦,长期逃课,不仅影响正常学业,而且导致“三观”的瓦解和崩溃。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全面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文件精神,切实把高校思政教育提高到政策层面和实践中来。只有提高领导层面对思政教育的认识程度和实践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全体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二)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需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交流活动,进行专门的、系统的培训,以开拓教师的视野并拓宽知识面,加强理论修养。同时建立系统、规范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思政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三)增强思政教育课的吸引力和学生的主动性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重视实践案例和切身体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将思政理论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和社会形势发展相结合,在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的思政教育平台

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进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各个角落,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客观看待互联网平台,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利用好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进行合理引导和教育,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1]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3]韦鸿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2,6.

[4]王毅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J].现代教育科学,2005,6.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