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教融合模式在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15-08-12 01:39谢冬水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文/谢冬水

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中最富挑战性的课程,它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众多领域,是一门交叉学科。学习这门课程,能够调动学生应用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具体经济问题的兴趣,从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认识社会现象。但是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并不是十分感兴趣,进而大大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兴趣和激情,是该课程教学中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共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热情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该课程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模型和经验实证分析的广泛应用,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很广,涉及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众多交叉领域,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其他知识背景,而许多学生往往对这些知识的积累不足,有的甚至还没有学习这些相关课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二,该课程教学需要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具有较深厚的学术功底、较新颖独到的经济思想和较长时间的教学经验及研究背景,能够结合经验现实把知识脉络、历史沿革、前沿成果等传授给学生。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往往研究方向并不是公共经济学领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只是将课程教学局限于灌输课本知识的简单层面上,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研教融合模式是提升公共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研教融合模式要求教师将自身的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融合起来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在问题导向引领下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开启智慧,甚至走向学术研究的道路。具体来说,研教融合模式对课程教学具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熟练掌握经典公共经济学理论模型,并且具有敏锐的经济学直觉和洞察力,能够有效地把自己的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生动的研究案例及实证经验,做到基础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融合,提升教学效果;二是要求教师以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融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以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引领理论教学和基础知识介绍,以研究问题导向带动学生学习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兴趣,达到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融合、相互促进的效果;三是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通过开展课堂专题讨论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辨能力,在专题研讨中传递公共经济学知识,帮助学生有效吸收知识、驾驭知识、升华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思辨能力。因此,针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特征,这种研教融合模式很适合于应用到公共经济学的教学中,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研教融合模式在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的措施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公共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顺序,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结构,做到既展现公共经济学全貌又重点介绍公共经济分析最重要内容,既立足于介绍经典理论模型又结合数据资料和本土案例,不断强化学生对理解公共经济分析的认识能力和拓展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对各种公共经济问题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导、问题分析来实现学习目的。[1]

2.改进完善教学方法。要将研教融合模式应用于公共经济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到专题讨论式教学方法上来,由教师结合课程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论题,引导学生搜集文献,阅读资料,整理观点,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专题设计——课堂讨论——师生交流——教师讲解述评”等环节,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带动学生主动钻研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在教学中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2]

3.探索调整考核方式。目前公共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采用闭卷考试。然而,闭卷考试的弊端在于它难以调动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兴趣。为了推动研教融合模式在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实践,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论文讲解、PPT展示、文献述评、论文写作等方式,使学生不局限于只是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是在在全面掌握知识过程中能够真正学以致用,从而能够熟练地应用知识、升华知识,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兴趣。[3]

四、结论

研教融合模式是提升公共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是这种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非常高。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和学习准备。因此,为了实现研教融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探索调整考核方式,真正将研教融合模式引进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获得收益、增进知识、取得进步,产生知识扩大效应。

[1]周长峰,刘燕.《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探讨 [J].当代经济,2010(9):94-95.

[2]陈优清,吴琼.为促进学生探究而讲授——大学生研究性教学中课堂讲授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94-99.

[3]李福华.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初探 [J].当代教育论坛,2004(6):66-67.

猜你喜欢
经济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经济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经济学的优雅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