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困生归属感培养

2015-08-12 01:39孙步荣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班干归属感班集体

文/孙步荣

一、问题的提出

为探讨中职学困生的归属感现状,本人在学校采用提名法对本校56名学生进行研究,89.3%的学生最喜欢交往的同学成绩在班上的前10名,96.4%的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生成绩在班上的倒数10以内。学困生在班级的人家交往中正在被边缘化,缺乏归属感。

二、中职学困生归属感偏低的原因

学生归属感的影响的因素很多,经过查阅文件整理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学困生归属感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因素、班集体氛围、学生个人问题等。

1、社会因素。中职教育虽然就业率很高,但社会对中职业教育认同度依然不高。受偏重知识成长的不良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普遍轻视职校生。学困生受到社会不良影响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对母校的也缺乏认同感。这种消极心理暗示,学困生要比其他在校学生更难形成归属感。

2、班集体氛围不佳。“优秀生”往往成为了老师的心头宝,各种活动都让他们参加,他们身上光芒四射。反观学困生在校万人嫌,老师见到头疼,学生见到不搭理。对学校本来就没什么好印象,还受到明显的区别对待学困生在校归属感自然高不了。

3、学生个人的问题。中职学困生接触社会少,思想单纯,他们中考失利,自信心不足,独自来到城里的中职读书,理想与现实落差大,面对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系列压力,自我调适出现问题,心理健康情况堪忧。部分学困生甚至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和人际交往问题,与同学难以相处,直接影响到归属感的形成。

三、中职学困生归属感培养策略

促进中职学困生归属感的养成,引导学困生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帮助他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职业观的重要内容。本人结合教学中的经验主要从学校角度谈谈中职学困生归属感培养策略。

(一)树立班集体为核心的管理观念,让学困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中职学困生的行为常受到集体的影响。让每个学困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明确自己的责任,能影响班级的风气,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困生班级归属感。

首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增强学困生信任感。让学困生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从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方面让学困生形成归属感,增强学困生对集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共同的集体,努力的学习活动。其次,开展多元评价,提高学困生成功感。以“我的参与”、“我的变化”为重点。重点评价学困生的参与度和进步的程度,让学困生关注着自己,成为集体重要的一分子。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多方面评价。尝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得到很大的激励,从而更加喜欢班集体的各种学习活动。最后,因材而异设班干,激发学困生主动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上班干的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更强烈。我们可以根据中职特点设置一些独特的班委,让学困生参与,如:专业技术班干,让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级计算机班干,负责班级计算机操作管理与维护;卫生监督班干,负责检查班级宿舍卫生情况;班级纪律记录班干,负责记录班级违纪违规行为等。

(二)组织有特色的课外活动,让学困生乐在其中

一般我们会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往往会忽视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课外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也是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重要过程。因此,引导学困生用好课外的时间,对其发展是巨大。

1.减作业之负,增课外实践活动之趣

学困生常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得不乱写一通或抄袭他人作业,学习只能是越来越差。与其让学生身心疲惫而毫无收获,不如让学生少做点作业,做出实效,让学困生有足够时间去动脑,愿意动脑。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有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减少学困生的作业负担,让学困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专业技能相关实践活动。专业能力提高了,自信也就有了,归属感也增强了。

2.减要求之负,增团体游戏之乐

降低要求不是放纵对学生管理,而是把要求和规则融入到团体游戏中,让学困生在玩小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的纪律与规则的重要性。避免因说教产生的冲突与误解,愉快的游戏中学生也愿意接受老师影响,这样老师看学生更可爱,学生看老师更高大。学困生会因有乐趣,开始喜欢班级,增强了学困生的归属感。

3.减心理之负,增特长之喜

要改变学困生落后的状况,先要减轻其心理压力,发掘自身优势,培养成为自己的特长。老师不能把分数当作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老师要多鼓励、关心和爱护,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结合这个闪光点来要求,他们会越做越好,形成自己的特长。再辐射到其他学习活动中来,渐渐地恢复自信,增强归属感。

(三)发挥校园文化的正面熏陶功能,让学困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观

校园文化的通常表现为校风、教风、学风及其制度文化等。学校应关注校园文化的积极方面的熏陶功能。把那些成功的学困生的案例写成易懂的小故事讲过学困生听。也可以邀请部分本校的毕业学生返校讲述人事经历。学校能综合评价学生各方面素质,做出公平学校制度,不偏重考试成绩对学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引领学生对职校生的认同,切身感到归属感。

总之,培养中职学困生的归属感,要让学困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翁,并积极开展特色活动让其乐在其中,运用校园文化的正面导向,引领职校学困生走向成功。

[1]戴昕.辅导员辅导方式优化——基于学生归属感 [J].大学教育.2014(2):95-96.

[2]魏战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下的学校归属感培养[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8):75-79.

[3]李丽红张立军.合作学习让学困生扬起了头 [J].课改前沿.2015(5):37.

[4]薛改利.如何转化学困生[J].教学研究.2015(5):27.

猜你喜欢
班干归属感班集体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中选拔与培养班干的策略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