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难点问题和对策

2015-08-12 01:39岳健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学分制寝室学分

文/岳健

一、学分制下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分制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分制与教学管理理念的不适应性。虽然高职院校已广泛推行学分制,但传统的学年制在教学管理中还发挥着学分制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年制所形成的教学理念很难迅速扭转过来。传统教学理念中存在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就应“被灌输式学习”等思想已经影响着学分制的推行,也使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步履艰难。

2、教学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缺乏趋时性。学生选课的灵活自主性是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最大区别,但是由于职业院校学生人数众多,在学生选课和排课期间就会出现学生所选课程的冲突、退选、重选、选不到以及无效等问题,导致学生和教师无法正常上课。而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课造成的课堂人数过多、教学硬件落后等问题在所难免。

3、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缺乏制度保障。一是高职院校内导师制不完善。二是学校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如学生辅修专业学分制度、跨校选课与学分互认制度等。

(二)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辅导员的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一是学分制下,学生的班级概念相对弱化,班集体意识相对淡化,辅导员的凝聚力减弱。二是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在选课、选专业时,容易随大流,部分学生选修的专业或课程等到上了一阶段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因而逃课玩游戏者大有人在。三是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在上课、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随意性,管理的时间和空间被极大拓宽,管理难度增大。

2、学生管理活动缺少固定的载体和平台。在学分制下,因为学生所修课程的不同,同班同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散,打破了传统班级的概念,丧失了昔日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载体和平台,日常事务管理难以进行,如相关的通知、管理规定、教学信息等难以“政令畅通”,学生评优办法难以执行,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容易导致学生集体荣誉感、归属感的缺失。

3、教学资源不足,对学生的积极性和思想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学分制对教学资源的要求比学年制要高。由于增加各类选修课的数量,必然使有限的教学资源更显捉襟见肘,这在学生选课、排课期间难免会发生冲突,学生能选到的不一定是自己想选的科目、老师和时间段。

二、学分制下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一)、学分制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1、实行学业导师制,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认知以及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对专业计划或课程设计的理解,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学习计划。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实行学分绩点制与弹性学制的相结合。学分绩点制是以平均学分绩点为单位来计算学习的份量和质量的一种制度,可以综合反映学生的质与量。弹性学制则是指已所修学分为依据的弹性教学模式,实行修满学分可毕业,完不成学分可延期毕业。实行两者的结合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折算成绩点学分作为评优、学位评定及毕业资格认定的依据。

3、实行宽严相济的考试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掌握课程的具体情况,实行免修、重修、补考、开卷、论文等灵活的考试制度,并实行教考分离。

4、采用无纸化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行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模式。基于网络平台的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使管理信息及时更新,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将教务管理权力下放到系部,减轻教务处的工作压力。

(二)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

1、加强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可以代替部分班集体的管理职能。学生社团既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和一定的自主权利,还可以整合学生的力量,发挥学生本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学生管理学生”,减轻学工处工作压力。

2、强化寝室建设,实行“寝室长负责制”。传统的班级被弱化后,寝室成为学生唯一固定的场所。实行“寝室长负责制”,将寝室长全部列入班委。进一步加强寝室软、硬件建设,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创造和谐、清朗的寝室文化环境。

3、合理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满足学生需要。学校必须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现代化教育技术等教学配套设施,加大教学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引进;开发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选课,提高选修课程的可选度,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需要。

4、行政班与课程班管理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要加强对行政班和课程班的管理和指导,以行政班管理为主,以教学班管理为辅。使“传道”与“授业”相辅相成。

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实际的实行之中,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广大职业院校教育者不断研究、解决和完善,从而保障和促进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学分”银行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应用实践研究,编号:2013zcj130

[1]陈向阳.对高职实施学分制的几点思考 [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2]李晓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性 [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报,2007,(9).

[3]韦建涛.高职高专实施学分制中的问题及对策 [J].柳州师专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学分制寝室学分
寝室闹鬼记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