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就业评估体系的研究

2015-08-12 01:39朱玲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河北省毕业生评估

文/朱玲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党和政府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问题解决的如何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2015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所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提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并积极构建符合实际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体系。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界定和特征

对大学生就业涵义的界定和厘清是深入科学地做好大学生就业研究的前提。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对就业的理解不尽相同。政治经济学对“就业”的专业性解释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社会报酬的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二是就业必须取得社会报酬,社会报酬是劳动的社会价值体现,它将就业同义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似的劳动区分开来,从而又从实质上限定了就业的范围。”而高校大学生就业既有就业共性,也有自身个性特点:如知识性、群体性、时效性、政策性、法制性。

二、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研究分析和解决对策

1、河北省大学生整体就业状况

当前,河北省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就业市场面临下岗工人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三座大山”的压力。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最新统计的“2014年河北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河北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6.6万人,比2013年增加1.1万人,增幅为3.1%。其中,师范类毕业生为3.26万人,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人数是师范类毕业生的十倍强,为33.34万人。2014年年底,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4.78%,其中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6.61%。

2.2 014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增加了1.1万人;第二,受河北省经济下行因素的影响,新增就业岗位较去年同期有减少的趋势;第三,河北省压减产能和经济结构调整,造成部分行业就业岗位缩减,下岗职工的安置占据部分新增就业岗位;第四,河北省高校和高校毕业生在全国就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高校毕业生获得省外较高质量就业岗位的机会相对较少,大量毕业生需在省内解决就业问题。在总体形势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保持稳定,汇总各地、各学校情况,总体需求情况与往年差别不大,多数学校进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和提供的岗位数量稳中有升,毕业生人数和需求岗位比在1:2以上;总体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增长趋势。

3.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原因分析

结果显示,随着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的陆续增加,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国内大趋势相比虽有好转,但也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不减,就业难仍为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有5方面。

第一,“一增一减”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扩招导致的毕业生人数将继续升高。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用人单位需求总数下降,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岗位持续减少。这导致了就业总量的矛盾,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形势严峻。

第二,用人单位招聘标准和条件的盲目提高导致人才的浪费。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过分追求人才高消费。专科生能胜任的却要求本科生做,本科生能完成的工作却让研究生来。目前劳动力市场上这种盲目的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成为大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消极因素。

第三,受家庭社会等传统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亟待转变。大学生“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往往对毕业后的工作期望过高,但自身素质能力又相对不高,造成了很多“眼高手低”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低不成高不就的状态。

第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造成人才供需断层。国内很多高校在学科设置、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即失业的原因之一。另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佳的主观原因。

第五,大学毕业生就业素质等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加深,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不少高校片面重视招生数量,忽视学生培养质量和素质提升,导致高校毕业生素质能力呈下滑趋势。很多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取法用人单位所需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与理想工作无缘。

4.缓解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政府方面:加大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创造经济新的增长点,拓宽大学生就业面;建立和完善人才聘用和流通机制,做到能进能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人才供需资源共享平台。高校方面: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下大力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合作。用人单位方面:单位应根据实际进一步转变用人观念,树立科学实用的用人理念,规范招聘制度,降低用人门槛;大学生方面:及早了解就业行情,做好早就业的准备;主动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技能;转变不现实的就业观念,做好自身定位;实现多渠道多途径就业。

三、完善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

1.髙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

一般来讲,建立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的概念通常可以理解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过程和效果进行系统的信息收集与评估、判断与分析、反馈与提高的过程,共同构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评估的有机整体。”[1]笔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有另外一层理解: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以就业客观数据统计为依据,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和方案,针对高校就业工作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考察描述,为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管理、作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2、健全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的原则

从概念上讲,原则是规范和指导人们依照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能动性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或准则。因为评估是一个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能否真实准确地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就业评估体系在制定和运行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应的原则。因此就业评估体系只有做到以下两点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一是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围绕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二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高校就业评估体系中,应当重视相关目标的设定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三是规范化、制度化和细致化原则。规范化是评估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应把握规范化、制度化和细致化。四是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用可操作性语言来描述,通过对结果的信息反馈和系统研究得出相应结论。五是客观性原则。对就业情况开展评估工作首先需要对就业情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估的前提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采取改正措施,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2]

3、健全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充分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第二,拓展思维,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和覆盖面;第三,体系的建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事事以学生方便、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减轻学生不必要负担;第四,对评估过程给予充分重视,改善和增强评估功能。可以采取内外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评估成效,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第五,加强制度化建设,避免“破窗效应”发生,以制度作保障实现体系的长效化。[3]

[1]秦尚海.高校德育评估论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51-158.

[2]黃煌梅.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完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6

[3]孟庆子.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就业评估体系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河北省毕业生评估
9岁的高中毕业生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评估依据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