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5-08-12 01:39张芳玲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汽车专业高职教育

文/张芳玲



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文/张芳玲

摘要:“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高职高专院校应当非常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本文以我院汽车专业学生为代表,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及特点,基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终身学习能力;汽车专业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和实践内容不断发展和丰富。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高职高专院校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当非常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汽车专业学生尤其如此,众所周知,汽车技术更新周期短、速度快,作为从事汽车行业工作的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才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才能实现个体发展和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虽然企业也会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但更多的、更主要的是依靠员工的自主学习,而这些学习效果都必须以足够的学习能力为保证。所以终身学习能力将贯穿于每位汽车人的一生,是一生成长的支柱。

一、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及特点分析

本人从事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一线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能力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都相对薄弱,并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和提炼能力也相对不足。现各职业院校采用的课程教学模式一般都从实际岗位技能出发,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也不自觉地将课程、专业知识分为“有用”、“无用”两类,如《机械基础》等基础专业课就被很多学生归为“无用”一类,老师反映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短期看来,学生确实能适应企业当时职业岗位需求,但基础理论性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进而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更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习惯,课余时间多花在网络游戏、聊天交友和各类小说上,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活动和爱好。

2.学习情绪的倦怠感和学习效率低下的困顿感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经历过高考失利,在失望情绪下,学习倦怠感较为明显。高职院校中,一方面教师抱怨学生的低起点或学习上的惰性,从而上课缺乏激情;另一方面学生则抱怨课程枯燥或深奥难懂,从而流露出厌学情绪,由此形成了相互抱怨的怪圈。

到专业课学习阶段,矛盾更为明显。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很多学生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出现畏惧情绪,不会更不愿钻研和深入学习,很少能体会到收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满足感。一方面是“学不进”和“不想学”,一方面是马上到来的就业压力,于是不少学生出现消极、焦虑、迷茫、自我否定等状态,这些不良情绪,又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进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学习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

高职学生普遍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有效学习效率不高,不会按专业性质主动选择及安排课内及外延的学习内容,巩固、拓展自己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发现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从网络或图书馆获取汽车专业知识。尽管他们在主观上可能也有学习需求,但“学”什么、如何“学”却主要依赖教师,教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把学习仅局限于课堂,把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作为学习的全部。即使有的学生入学时有一些学习设想和计划,但没有几个学生能够真正实施并坚持下去,学习行为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

二、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教育管理策略探讨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体魄

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人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强,抗挫能力较差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更要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保持旺盛的精力,为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2.尽早加强职业指导教育

为了学校教育与就业过程的衔接,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教育课程一般都在高年级开设,如我校汽车专业是在大二才开设《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根本不了解本专业特点及相关职业岗位需求,导致他们不能尽早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长远的职业规划,学习也就缺乏内在的动力。很多学生都是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在汽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欠缺,才开始渴望学习,学习动机才被激发和强化。所以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应尽早加强职业指导教育,让学生了解汽车4S店、汽车制造厂、保险公司等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与前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独立获取新知识,不断调节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是个体获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

4.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都决定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有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才具备继续学习岗位相关知识的能力,更快地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需加强实践课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多种实验活动形式,把课堂教学、学科活动和课外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创造的机会。

以“产学结合”为目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校内实训基地以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实训项目的设计应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而且应考虑综合性实训项目。校外实训基地以完成顶岗实习为主要目的,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能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

5.培养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力

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学习氛围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可能导致很多人产生自主学习中断的现象。而汽车技术更新周期短、速度快,从事汽车行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培养对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力对汽车专业学生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力是支持学习活动进行下去的最基本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像一块磁铁石,将陪伴学习者终身。由此可见,这种保持力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学生将来是否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的关键。

总而言之,培养汽车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时代所赋予的,是岗位要求所赋予的,是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所赋予的。高职院校应着眼于未来,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每个人永久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建.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3,( 19).

[2]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李宾.高职院校应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经济师,2009,第6期.

作者简介:张芳玲( 1981-),女,湖南浏阳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汽车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9-0242-02

猜你喜欢
汽车专业高职教育
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微课” 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