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5-08-12 01:39金家康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上岗顶岗毕业生

文/金家康

技工生为期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是技工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造就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顶岗实习将实现学生由学员到员工的转变。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及学生的就业前途,也间接地影响到地方经济现代化建设。笔者多年从事学校实习就业管理工作,通过实习就业相关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规范实习就业工作流程,积极探索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为学生搭建了通往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的快车道。

一、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界定

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源自就业式顶岗实习。其过程为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招聘职位,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沟通洽谈,确定与招聘职位等额的学生到岗位工作,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并依据每月完成的顶岗工作任务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顶岗实习后期,学生与企业双方订立劳动合约,实现就业。

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管理者对顶岗实习就业管理工作中各要素合理构建、全面优化的组织形式。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在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管理工作中形成了“动员、安置、上岗、签约、总结”即“五环节”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校育人、企业用人、供需衔接的管理机制。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缺,为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客观的外部条件,实施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当代技工生的社会价值。

二、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环节

1.动员

顶岗实习中学生上岗稳定性差是近年来一直困扰于学校和企业管理者心中的难题,究其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与现实社会需要间的偏差所造成。因此在学生走上顶岗实习之前,精心设计,全方位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思想动员工作,引导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与社会相适应,确立正确的实习就业观,形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踏实工作作风,克服顶岗实习时挑三拣四,拈轻怕重,就业时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坏习惯,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否顺利落实到位的基础。通过实践,我们形成了三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一是以视频讲座形式展开的处室层面思想动员,分别由校长室、招生就业处、专业学部负责人主讲。动员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学校顶岗实习就业管理长线项目活动工作方案和顶岗实习就业管理、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行业安全生产防范措施。通过动员既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端正工作态度,又了解了学校顶岗实习就业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管理措施,明确顶岗实习就业过程中各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二是各实习班班主任层面的思想动员。班主任通过班会课、早自修一方面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校领导视频动员报告精神和顶岗实习就业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另一方面下发各类管理表册,布置具体过程管理工作要求,并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三是企业文化层面的动员。邀请有用人需求的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领导来校为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和安全教育,使学生提前掌握企业文化和职工素质要求。

2.安置

安置是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否顺利落实到位的关键。安置过程中我们坚持“人岗匹配”安置原则,力争做到学校提供的安置岗位与学生思想需求上保持高度一致。要做到“人岗匹配”,在于能否收集到数量充裕、专业对口、符合学生愿望的实习岗位。通过实践探索,我们主要建立了三条实现“人岗匹配”的有效安置途径。首先是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根据顶岗实习安置工作需要,我们主动走访企业,构建了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辐射中小企业的顶岗实习就业基地体系,涉及合作企业二百多家。经过科学评估与筛选,与46家管理科学、技术先进、顶岗实习稳定率高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授予学校实习就业基地铜牌。其次是取得政府就业管理部门、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支持,通过政府每周举办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大量就业招聘信息中筛选出符合学生顶岗实习就业需要的岗位,充实到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安置之中。再次是允许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就业岗位。学生依托亲朋好友等人际关系,主动寻找心仪的实习就业岗位,这一方式必须通过学校的审批程序,也由学校统一派遣学生到岗。在安置阶段,我们既考虑企业的需要,也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为顶岗实习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上岗

要使学生在上岗期间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快速达到企业标准,达成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关键在于管理。上岗管理中我们重点抓好四方面管理工作,第一,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以校长挂帅、校企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和专业指导教师组成的安置点学生上岗巡查小组、各安置点学生自主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加强顶岗实习就业的管理工作。第二,全方位推进管理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的月巡视,实现班主任与企业实习生主管领导、专业指导教师与企业师傅的无缝对接,开展现场教育教学活动。在上岗学生集中的企业,派驻专职管理老师。第三,完善顶岗实习就业评价体系,从出勤、态度、质量、能力等方面重视对顶岗实习的过程评价。第四,校企协调,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技术革新、基层管理干部选拔、技能比武之中。如:2011年数控专业周某等3名实习生参与了某机器制造公司《DPFS-60双层粉末充填系统的开发》科技项目,20012年电工专业陈某等3名实习生参与了某电梯装饰公司《高速静音电梯轿厢研发》科技项目,另外,近年来学生常某、姚某等一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参与公司基层管理干部选拔,经过笔试和操作考试,担任了企业基层班组长管理职务。

4.签约

学生在顶岗实习进入第二学期中期后 (毕业前二个月内),管理工作的中心将由上岗管理向毕业生就业签约管理转移,重点做好毕业生与单位的签约工作。通过实践,我们重点抓好三项签约常规管理工作,一是召开各顶岗实习班班主任会议,布置开展毕业生就业专项检查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督促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统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剖析本班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二是招生就业处会同各班主任针对未能与企业达成就业协议的毕业生,集中开展求职培训,多渠道开展毕业生求职应聘工作。三是班主任根据学生与企业签订的《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表》,完成包括就业单位、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就业渠道、联系电话等要素的班级《就业名册》,在制作班级《就业名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计学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去向,填写《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完成班级就业相关统计工作。招生就业处根据班主任上报材料完成全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

5.总结

成绩和经验的取得离不开总结。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工作结束,我们必须认真的总结反思,得出成绩,发现问题。对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出的优秀毕业生、优秀专业指导老师、优秀毕业班班主任及优秀企业领导进行表彰。

三、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注意事项

1.严格监督管理

针对顶岗实习初期上岗学生出现的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岗位工种等各种不适应性而要求变更实习单位时,既要做好学生角色转换工作,重在疏导,同时允许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岗位的合理流动,但要严格把好实习岗位变更审批关。转岗学生须在提出变更实习单位书面申请后获得学校、企业双重批准后才能离岗,走上顶岗实习新岗位。针对实习中出现的擅自离岗、变更实习单位,或因违纪被企业辞退的学生,一旦发现,严肃教育、整改,并视违纪情节轻重作出相应惩罚措施。实习过程中,对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能适合公司要求的学生实行“回炉”制度,重新召回学校,进行短期突击强化培训。

2.强化信息管理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分散于各上岗单位,管理难度极大,因此在加强组织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的同时,更应重视现代信息管理。各班建立班级QQ群,设置各安置点管理员,师生通过网络交流开展对各安置点上岗学生考勤管理,班主任随时掌握上岗期间学生的动态变化。进入签约环节,班级QQ群每周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发布》,为未能签约的学生提供转岗就业的机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QQ群,群员由学校顶岗实习就业管理工作相关领导和各单位人力资源部经理组成,便于学校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关于顶岗实习学生管理信息、经验的交流,便于学生思想动态、上岗情况的管控和突发事件的处置。

3.加强就业指导

做好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记录,采取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做好就业推荐工作,在面向全体毕业生的前提下,既要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也要特别关注因某种原因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努力提升就业质量和初次就业率。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服务工作,建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为今后就业工作积累经验及信息。

四、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实效

1.完善了顶岗实习就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模式实践研究中,通过不断开展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及时修改、调整了学校ISO质量管理体系中实习就业类程序管理文件,使其文件内容更具有时代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明确规范了处室、专业学部、班主任、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就业中一系列月常规管理工作,使之更协调、更配合。

2.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

模式实践研究中,通过实习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各专业许多学生在专业指导教师的带领、指导下参与了企业生产技术革新和职工技能比武,成为企业一线骨干力量;一些德、才兼备的学生积极参与了企业基层管理干部的竞聘选拨,走上了生产管理岗位,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空间普遍得到大幅提升。

3.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顶岗实习安置过程中实施“人岗匹配”原则,把合适的人送到合适的岗位,极大地提高了顶岗实习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且无安全事故的发生。经向毕业生、家长、企业开展实习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测评,均获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耿保荃.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

[2]朱雷.中职学校实习就业一体化实践策略刍议——以池州市职教中心为例[J].职业,2014(29).

猜你喜欢
上岗顶岗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父母持证上岗”建议背后有深意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内蒙古:农畜水产品将“持证上岗”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最“叛逆”的毕业生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