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呼唤父亲角色的回归

2015-08-12 01:39亢静徐雪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夫妻关系亲子

文/亢静 徐雪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从古至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父亲从单纯的“养家糊口”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多功能、全方位对子女、伴侣、父母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的角色。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引发了社会对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的讨论,父亲教育本是家庭教育中及其普遍的问题,但却引起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可见父教缺失的严重性。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亟待呼唤父亲角色的回归,发挥父亲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构建和谐夫妻关系,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中国的很多家庭至今延续着传统的家庭模式,即“男主外,女主内”。因此,在这样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父亲时常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于是便出现社会上常见的父亲早出晚归、投身于工作而赚钱养家的情景,这也造成了大多数父亲认为教育子女是家庭内部的事情,应由母亲一人承担,因而经常忙于事业的打拼很少在家,造成了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疏离。然而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根基,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枝叶”,这也就意味着夫妻关系的良好与否决定着亲子关系的好坏及其完善程度。所以,作为丈夫应该多给妻子一些关爱和支持,提高婚姻的质量。当夫妻关系和谐美满时,父亲角色便能更好的展现出来,他愿意抽出时间投身于家庭的日常活动以及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在与孩子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与了解幼儿的需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幼儿帮助,这便能够给幼儿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最终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促使儿童形成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更多地亲社会行为。

二、建构积极的育儿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父亲仍然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主要责任,自己只需要赚钱养家即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的更新,让父亲意识到自身在亲子关系中的角色扮演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现代的父亲被认为是一个体贴的、温和的、启发式的、全能的父亲。因此,父亲应该建构积极的育儿观,自身积极、主动地置身于亲子游戏、家庭活动中,对幼儿采取民主、开放的教养方式。父亲在建构积极育儿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与一项法律义务,因此要对孩子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①于是,父亲应该把建构的积极的育儿观转化为积极的实践行动,在与幼儿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同时,还应该正确认识到3-6岁幼儿期的可塑性强,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树立良好榜样,促进儿童性别角色意识发展

3-6 岁的年龄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柯尔伯格提出:性别角色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父亲对男孩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样的,女孩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中父亲角色具有同样的作用,女孩在与父亲相处的过程中,能够从父亲身上获得异性品质,习得与异性相处的方法,并且还能够从父亲对女孩独有的细腻关爱中获得与母亲那里得到的完全不一样的安全感与依赖感:女孩子很需要父亲,她通过父亲知道男人是什么样子;男孩子更需要父亲,他从父亲身上学习到什么才是男人。如果父爱长期缺位,对于女儿来说,会造成女儿的“恋父情结”;而对于儿子来说,男孩学习到的大多来自母亲,会让男孩胆小、女性化、不敢承担责任,造成男孩子的性格弱化。所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正确定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意识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游戏伙伴关系,促进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

父亲角色理论认为,父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的最多的角色就是孩子的游戏玩伴,父亲对幼儿的主要抚养行为就是与幼儿一同游戏,从而达到满足儿童对外部环境的探索需求。②母亲出于自身女性温婉的特点,更多的是采取与孩子进行冒险性较小的活动,从而达到保护孩子健康与安全的目的。然而,有研究表明,经常与父亲一起玩耍游戏的幼儿更多地能够表现出自信、勇敢、乐观、开朗、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因为父亲更多地是与幼儿进行肢体上的互动,选择具有一定冒险系数的户外运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如:打篮球、捉迷藏、荡秋千等活动,从而达到锻炼孩子意志力、坚持力、持久力目标的同时,还使幼儿在亲子游戏互动过程中感受到父亲的存在,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那份独有的浓浓的爱意,而且还能让幼儿从父亲身上学到男性的气质、人格特点,最终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品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父亲是幼儿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力量,具有巨大的作用。父亲在参与幼儿教养的过程中加强对自身角色以及育儿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增强亲子之间、夫妻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性别角色意识的发展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家庭教养质量的目的。

注解:

①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②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夫妻关系亲子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管理人员的性别角色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儿童对动画人物偏爱与性别角色认同相关研究
三 新型的夫妻关系
中国儿童性别角色观念及其性别差异研究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