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研究简评

2015-08-12 01:39刘丹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挫折冲突青少年

文/刘丹

一、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前小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挫折教育的开展

青少年肩负着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除了应具备渊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健强的体魄,还应该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进取精神。然而,随着生活节奏与学习节奏的加快,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并且低龄化严重。抛开之前的诸多案列不说,单就在2015年3月份,在杭州一个城市,就有4名学生跳楼。3月3号,杭州,普金家园,一名12岁女孩被人发现在自家小区内坠亡。3月5号,杭州,永庆坊小区,一名15岁的男孩因作业与母亲发生争执,从自家6楼的窗口一跃而下。3月19号,杭州,近江家园九园,一名15岁的女孩疑因学习压力大,从6楼纵身跳下,截止目前女孩还未脱离生命危险。

这些真实事例让我们不寒而栗的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为何正值花样年华的小学生们会采取如此极端的行为?面对困难,他们害怕、逃避、承受力差,对挫折的处理方式令人堪忧,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日益突出。而小学阶段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迫在眉睫。

(二)当今社会对挫折教育的政策性需求

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挫折教育目标的提出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其总体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要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与挫折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勇于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三观,才有可能成为“四有”新人。

2、国家政策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0年7月颁发的《纲要》中指出: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政策明文规定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可见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与国家的重视。同时,挫折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

二、国内现有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挫折教育含义的研究

对挫折教育含义的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少误区。其中典型的一个观点就是把挫折教育等同于磨难教育、吃苦教育、失败教育。李海州、边和平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抗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张泽玲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提高被教育者抗挫意识和心理承受力,使其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时懂得如何做,并能驾驭挫折的一种教育。教育者可以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关于挫折产生的原因研究

挫折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每个人产生挫折的原因有相似也有不同,笔者归纳认为青少年出现挫折心理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因素、体力、智力、外貌以及生理缺陷等;外在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归纳总结发现,关于挫折产生的原因还可以体现在几种冲突上:一是生活、学习与目标定位的冲突、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绪反应与缺乏挫折认知的冲突、自我评价与报负水平与实际执行力和应试教育的冲突、生理早熟与心理滞后的冲突等。这些冲突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而如何解决这些冲突仍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

(三)挫折教育的实施途径研究

从目前已有的文献分析看,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挫折教育的实施途径方面,且主要从学生、教师、学校、家长四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学生方面,正确看待挫折,鼓励采用自我调控与自我防御机制,如自我鼓励、积极进取、找人倾诉、或运动音乐调节等合理的自我宣泄方式等;提高自身的自我认知,学会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如选择性忽视、选择性重视、改变愿望满足方式等,建立合理目标;积极参加挫折体验的实践活动等。

不管是学生、教师、学校、家长还是社会,对于挫折教育都要预防与指导相结合,所谓预防是指不能只注重事后的解决,还要注意防范,尤其是对那些无法面对挫折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要多关注其心理发展,防患于未然。

三、对当前挫折教育的研究简评

上世纪九十年代,挫折教育在我国教育界逐渐出现并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学生面对挫折不知所措,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乃至抑郁、犯罪或自杀。虽然目前的研究有很多,涉及领域也很广,如挫折教育与青少年的犯罪研究,挫折承受力与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结构的研究等;涉及主体方面,如幼儿的挫折教育研究,小学、初中生的耐挫能力研究,高中生以及大学生的挫折教育研究;涉及学科方面,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中学历史、体育等。但研究重理论偏实践,对挫折教育的具体落实仍缺乏实践指导,挫折教育的可操作性缺乏科学严谨的设计。

总之,挫折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到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祖国的未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基础,值得我们重视并贯彻实行。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 [M].江苏教育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挫折冲突青少年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青少年发明家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挫折使我更坚强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