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生为本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

2015-08-12 18:23赵敏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个性差异以生为本小学教育

赵敏

摘 要: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此从概念理解、机制制度、学生个性以及习惯几方面对该理念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教育;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05-01

引言

经多年改革努力,国内教育现状有了很大改善,学生地位得以提升,也从被动学习逐渐走向主动学习。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合理之处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今后还需进一步努力,将其弊端彻底清除,以提高我国教育水平。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即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使其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如何贯彻生本理念尤为关键。

1.深入理解“以生为本”理念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而教师则是帮助学生成才的引导者。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就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毫无个性,主观能动性被限制。显然,这是违背“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也有人如此比喻,教师是鞋,学生是脚,从来都是鞋子去适应脚,松紧大小都要以脚为主。总结以往教训,生本理念在当前教育界已达成共识,需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做更深入的理解和挖掘。

具体到课堂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把握好自身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一夜的工作》一课,作者通过周总理通宵工作来抒发自己的钦佩和敬重,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认真,不辞劳苦。那么,这些高尚的优秀品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除了这些,还能看出周总理的哪些特点?教师可列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化解读。

教育教学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如知识结构的更新,思考方式的转变,由浅入深地引导,对教材的二次创新等。这些行为的主体应该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也应敢于放权,这对小学生日后的认知观和世界观都有着很大影响。除了语文,其他教学都大同小异,遵循以生为本理念,才能真正解放学生。

2.机制和制度的问题

教育是为了完善学生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除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善,制度和环境也应受到高度重视,而这一点,在目前还是很欠缺的。首先,以生为本连要想落实,须有健全的制度。例如在设置岗位时,竞选者需要通过演讲或其他形式竞争,同时也应考虑学生的推荐和投票情况,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而担任班级职务的时间尽量设为一个学期,然后在班会上由班干部讲述心得,并接受学生的建议。如果有需要更换者,可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更换。制定班级制度时,学校以及教师不能单方强行制定,而应考虑学生提出的建议。因为小学生毕竟与成年人不同,而成年人在制定制度时很容易忽略这个年龄限制。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班干部,他们通过管理会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所提的建议也许更适合执行。

其次,教育环境对学生后天成长的影响很大,必须建设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例如每个月开展一次“校园之星”活动,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为其他人的楷模;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校园大扫除,而遇到重要节日时,也举办相应的专题活动。如此既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有利于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传递正能量。班级也可加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例如新学期时,号召全体学生思考班级的发展主题;由学生代替主持班会;遇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有重大新闻时,与学生分享并加强交流。

3.尊重并体现学生个性

这是现代教育特别提倡的一点,小学生有共同的特点,如活泼好动,天真调皮等。但在学习过程中,其不同点会越来越明显。此时,教师应当摆正心理,一视同仁,决不能只凭借成绩就对学生做出草率的评价。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会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努力去把握其个性心理,所以才有现代广为流行的差异化教学。而这一点的实施,无疑有着很大难度。除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还需重视基础,并控制好其个性发展的程度,因为在某一方面擅长,极易养成学生骄傲自满的心理,甚至出现偏科现象。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基础教育,在此前提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适当发展。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刨根问底时,不得表现出厌烦,而应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开拓其知识面,也能保持长久的求知欲。在评价上,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评价语言,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具体表现予以和实际相符的评价,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童言无忌,即便学生说错话,也无需一味地争论对错,循循善诱往往更奏效。

4.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小培养几个好习惯,对学生日后成长大有裨益。如强化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要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或内容是什么,并引导兴趣的发展,转嫁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上;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目标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于注意力不集中、好做小动作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醒。

5.结束语

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理念,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国内小学教育教学整体状况不断好转,但教育改革是一项长久改革,生本理念要想真正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小学教育是这条路的开始阶段,今后尚需进一步努力。

(作者单位:长春市二道区长青小学)

参考文献:

[1]任玉萍.以生为本施教提高教学质量[J].学周刊A版,2014.22(4):165-166

[2]胡红英.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J].语文学刊,2011,20(8):109-110

[3]陆月红.以生为本:有效语文教学的根本[J].小学教学参考,2013,21(25):12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差异以生为本小学教育
分层教学在《机械零件数控加工》课程中的探索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新目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