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

2015-08-12 18:26卢翠祥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小学语文

卢翠祥

摘 要: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09-02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新课程理念背景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是“生本、师生、生生” 对话的课堂,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极好生本对话形式。那如何为学生构建高端的对话平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这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抓住的读与写之间的联结点,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

一、以读促写,读中求法

(一)演一演,写一写

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一课,教学的瓶颈在于:文章的人文性、思想性很强,本单元是以“人间真情”为主题的。如果重在让学生受到爱父母的教育,不过是思想教育而已。如果一味地囿于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上,试想,学生又能获得什么呢?只有找到适当的读写训练点,才可以让语文回家。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但在“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这个地方却没有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情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揣摩人物内心,体会文章含义,我决定把这几句话作为写作素材,进行添写。首先请几位学生上台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表演者的神态、动作,并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有学生这样写:“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张强迫不及待大声喊到:‘问爸爸!李晓反驳说:‘不,问外婆!我们班的‘智多星王睿慢条斯理地站起来说:‘我看,为了保密,还是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吧!”就这样,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受到感染,并引起了共鸣,自然而然地走入了写作天地。

(二)读一读,仿一仿

三年级下册中的《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文辞简单,但含义却不易领悟,其中第二节是这样描写的: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在教学这节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再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把都有蓬勃生命力的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显得新奇、有诗意。最后启发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省略号,想想省略了什么,太阳还可以是谁的朋友?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纷纷发言。有的说:“她把金光往鱼儿身上洒\她把小草从土里拔\她陪着小猴子在林间跳跃\听他们吹起欢乐的口哨。”有的说:“她把银光往沙滩上洒\她把笋儿从土里拔\她陪着小鹿在林间奔跑\看他们撒起欢乐的蹄儿。”还有的说:“她把银光往高山上洒\她把秧苗从田里拔\她陪着小狗在田间奔跑\听他们唱起欢乐的歌儿。”学生们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创造了一首首精美的小诗,看来仿写真是读写训练的好办法呀!

(三)议一议,续一续

五年级下册《桥》一文,塑造了一位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将村民们送上生命桥的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议一议:既然,老汉是如此的爱儿子,如此的想救他,那又为什么硬要把他从队伍里揪出来呢?“一揪一推”这两个相反的,看似互相矛盾的动作之间,你体会到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再引导学生带着对这老汉的崇敬之情,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整体感受老汉那光辉的党员形象。然后问学生:“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还觉得这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接着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桥。有的说:“这是一座生命桥。”有的说:“这是老汉为村民们搭起的跨越死亡的桥。“最后老师出示样子,让学生照样子续写。

样子如下:

此时此刻,这,还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

当然——不是。

这是一座生命桥,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筑起的,挽救无数村民生命的桥。

有的学生这样续写:

此时此刻,这,还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

当然——不是。

这是一座不朽的桥,是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还有的学生这样续写:

此时此刻,这,还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

当然——不是。

这是一座党员桥,是代表老汉那——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的桥。

以上的阅读教学牢牢抓住了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抓住课文的语言精华和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养分,以读促写,读中取法,读中学写。

二、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做一做填空练习,既是对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语言及思维的双重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又促进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发展,也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在填写中咀嚼消化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理解“古怪”的性格这一段时,抓住课文具体描写大猫“古怪”的三方面表现让学生反复品读。在理解猫的“尽职”时,老师设计了三道填空练习,用三个( )心来尝试概括猫尽职的三种表现。1.屏息凝视——(专)心;2.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耐)心;3.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决)心。接着问:“看看这三个方面是拿什么词联系起来?每句话的结尾都有一个语气词,是什么?”又让学生填空:说它老实(吧),(可是)它又很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它又很尽职。两个“可是”两个“吧”,把猫的性格多变,捉摸不透,也就是“古怪”的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endprint

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猫“古怪”的性格时,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猫“古怪”的三方面具体表现后,抓住饱含作者情愫的词语和句式,通过填空练习让学生再次咀嚼消化,理解运用,体察作者的表达思路。

(二)在填提示语中,感悟人物性格

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其中一个教学的重点就是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为了突出重点,老师这样引导:既然“名医”扁鹊早就看出蔡桓公有病,并一次又一次的劝他接受治疗,蔡桓公为什么就坚信自己没病,拒绝治疗,最后病死了呢?我们一起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看看他怎么想的?

当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蔡桓公怎么说的,你能想象一下蔡桓公当时的神态、动作吗?我们一起来填提示语。蔡桓公( )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病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有的学生填(拍着胸脯)说,有的学生填(不屑一顾)说,还有的学生填(自以为是)说。

老师以“蔡桓公为什么拒绝治病”这个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默读,朗读抓住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填提示语,进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悟人物性格。

(三)在补白中,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情感蕴积的过程

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这里,学生质疑:既然犯了错误,为什么还可爱呢?这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观察图中孩子们的神情,在那足足一分钟的沉默中,他们真的什么都不说,什么也没想吗?如果有想法,会想些什么呢?省略号里又藏着什么呢?我设计了一道填空:孩子们有的( ),他会想( );有的( ),心里会想( )。

插图中孩子们自责的神情、害羞的神色,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进行了换位思考,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对父母的忽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时,再通过这样补白式的填空练习,把这种认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情感蕴积的过程;通过这样补白式的填空练习,又点拨了孩子明白文字后面、标点里面是藏着人物的内心想法的。

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读到写,也要实现从写到读。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强化体现文读写结合这个基本原则。

(作者单位:龙岩市永定区坎市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沈大安,洪春幸,蒋军晶.关于“读写结合”的锵锵三人行[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03).

[2]王万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小学语文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