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5-08-12 18:36杨爽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杨爽

摘 要:初中生物课程中有着大量的实验探究性内容,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生物知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发现生命世界的奥秘;又要在实验中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最后要善待实验中的动物,强化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42-01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初中生物课程是与生命相关的学科,在生命教育方面有着它独特的教育魅力与教育优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以及各种生物相接触,因此,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1.保证实验人身安全,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实验愈加成为实施生命教育和提高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自然而然地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要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对学生开展一堂实验室中的安全教育,告诉每位学生都要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让学生知道如何防止实验室火灾的发生和在产生意外时如何快速安全地撤离现场,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自救,对自己的生命产生忧患意识。在进入实验室后,也要根据不同的实验器材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例如,实验中用到的玻璃器皿、锋利的金属物品,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对其进行轻拿轻放并不可以用之与他人随意玩耍打斗;在加热试管时,管口不能朝向其他人,以免造成对他人的意外伤害;对于一些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有毒化学试剂,要教育学生在做实验时要打开门窗注意保持实验室的通风效果,避免身体任何部分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对所有的化学药品、试剂都应小心使用,在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试剂后要盖好容器盖并及时用清水冲洗使用过的器皿,离开实验室前要用清水洗净双手,切不得在实验室中食用任何事物;对于用作实验材料的植物,也不可随便食用,忌让植物的汁液碰触到身上的伤口以及眼、口等部位;实验中所采用的动物也会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要教育学生注意与动物的过度接触,注意不被抓伤、咬伤。在实验完成后,实验中所要处理的废料要得到适当的安排,把这些废料集中存放统一处理,教育学生不可以随意地带出实验室。

2. 实行分组合作探究,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多,学生个性化性格的逐渐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合作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学校教育也应培养出有着与人合作态度的学生、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的学生及具有与人合作能力的学生。生命教育不仅强调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还关注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与人相处的能力及宽容原谅的胸怀。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平台,对学生实行分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探究生物知识的效率与质量,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

教师在学生分组之前,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及特点,在分组时注意各组成员能力及特点互补与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利用自己的优势弥补他人的劣势,提高团队的实力。这样的分组不仅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肯定与认同,又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缺点,及时向他人学习与改正。而且,当实验步骤较为繁复、实验现象易被忽略的时候,分组合作能使学生有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的过程和步骤,还能更加集中地注意实验过程。如果当小组中有成员对实验进行了错误地操作,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教育学生要对犯错误的成员进行宽容与原谅,并对其进行帮助。这样更能促进团队的合作意识的形成,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合作性实验中可以体验了与人合作的过程,感受到了团队共同探索生物现象的乐趣,尝试到了实验成功后的喜悦。这样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有利于节约实验器材与用品,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能让学生在实验合作中懂得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宽容,这种情感拓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这正是教师想通过在实验合作中渗透生命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3. 善待生物实验动物,强化珍爱生命的意识

在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的实验对象是活的动物。根据实验要求及实验目的,处死动物有时是必然选择,但是这种做法与生命教育的内容是相违背的,忽视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但是教师如果转变实验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也可以将珍爱生命的观念渗透到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转变或改进实验方法,在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的同时,让学生去找一些替代动物的植物材料,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珍爱与保护生命的教育;在实验中利用某些动物进行观察实验,教师应对实验后的动物进行合理且妥善的安排,这在让学生观察到生命动态的同时,也教育学生善待生命、珍爱生命。这样善待生物实验动物的做法,不仅可以避免实验动物收到伤害,而且还强化了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如果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生物课程的虚拟实验。虚拟实验有许多的优点,例如,可以让学生看到生物体的所有结构;让学生可以与不同的生物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让学生重复地进行实验,更利于观察现象、更好地掌握生物体中各结构的名称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避免对动物的生命进行伤害。我国在2002年成立了首个中学科学虚拟实验室,并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生命教育受到社会重视程度的提升,虚拟实验室会在初中生物课程中逐渐普及。

初中生物课程不仅包含众多的理论知识与事实,而且还是一个需要不断科学探究的学科。生物课程的教学方式不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实验教学也是进行生物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利用实验教学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实行分组合作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善待生物实验中的动物,有助于强化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