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服饰语言解读

2015-08-15 00:50于江玲
电影评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封建礼教深色服饰

于江玲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优秀代表,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艺术感染力强烈,人物命运扣人心弦。除了出色的演员、精良的制作,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同样以优秀的服务设计而著称。影片中的服饰用料讲究,色彩搭配恰到好处,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该片立意深刻,视角独特,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的背景设置在北洋军阀时期,讲述的是女主人公颂莲因家道中落被迫嫁入大户人家为妾,却在封建礼教的逼迫下精神失常的故事。影片中的服装造型较为写实,贴近历史,从服装的色彩运用中也能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片中的服饰随着人物的心路历程和身世处境不断变换,生动体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无声迫害。

一、 服饰对人物身份和影片内涵的揭示作用

女主人公颂莲首次在影片中出现时,是一身学生装扮,白衣黑裙,衣服上没有任何纹饰,她也没有佩戴任何金银首饰。这一身装扮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常深远的用意。首先,它直观地介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北洋军阀时期,很多年轻的中国人留学日本,日本当时的着装风尚对受过教育的中国年轻一代影响非常大,不少女学生乐衷穿着没有任何纹饰的纯色高领衫袄和黑色长裙。而之所以不佩戴饰物,主要是为了与早先的清代女性区别开来,突出人物文明、知性的特点。其次,从颂莲的学生装扮中可以体会到,她是一个进步女性,受过教育、接触过新的思想。她虽然即将嫁作人妇,却仍然是一个纯洁少女,单纯得就像她这一身纯色的衣服。事实上,影片中对颂莲的身世做过简单的介绍,她家世小康,在父亲破产前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若不是家道中落,或许她还能在富足的生活中继续当自己的新时期青年。但命运的无常让颂莲被迫来到了人生的拐点,只是她自己尚没有意识到,一旦她换下那一身学生装,往后的生活便不复单纯。电影中,颂莲避开了迎亲的队伍,选择了自己步行到未来的夫家。那是她第一次以学生装扮出现在夫家,虽是迎亲之喜,她黑白的衣裙却毫无喜气,它们代表的是颂莲内心对命运的不满与抗争。当她再一次以学生装出现时,影片已至结尾,她自己也从一个纯情少女变成了精神失常的疯子。这前后虽然不过一年时间,但颂莲已经在其中体验了人生的起伏坎坷和酸甜苦辣,并最终走向了崩溃。衣服依然是那一身衣服,但早先单纯而充满朝气的颂莲此时却不复存在,她已经在礼教的摧残下变成了一具木偶。物是人非,惹人唏嘘。

二、 服饰对人物性格和内心变化的提示作用

颂莲的心路历程在电影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对应的服饰色彩对其加以提示。

首先是代表不屈的白色。颂莲新婚初入陈家见其他太太时穿的是灰白色的旗袍。这场戏中,颂莲冷色的着装与其他太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露出一种冷漠与无奈。这种着装安排有两个用意,一是想说明颂莲对这场无爱婚姻的拒斥,二是想表现颂莲对封建礼教的蔑视。此时的颂莲还保持着一个进步女性的天真与傲气,她与陈府腐朽的整体氛围格格不入。

然后是象征地位的红色。红色在整个电影中都有着地位与宠幸之意,红色的灯笼、红色的衣服,无不是恩宠的象征。颂莲在入府后度过了一段寂寥的生活,她很快明白没有老爷宠幸的生活的艰难与苦涩,遂决意假孕争宠。果然,假孕后的颂莲得到了挂长明灯的优待,全府上下都对她另眼相看,老爷也对她嘘寒问暖。此时颂莲的服装大多为大红色,一是要假装出将为人母的喜悦,二是要张扬出自己的得意,洗刷先前遭受的排挤和屈辱。后来,颂莲假孕的事情被戳穿,她随之也遭到冷待,却没有马上脱掉受宠时穿的大红色衣服。此时的颂莲对权力和宠幸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她的虚荣心已经膨胀到难以割舍下曾经的荣耀。红色的衣服就是颂莲心中欲望之火的象征。

最后是象征理性的蓝色。假孕后遭受的冷待让颂莲逐渐中欲望之火中觉醒,与三太太在院墙上的谈话更让她彻底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逐渐回理性的颂莲不再热衷于穿着红色的衣服,蓝色系的着装成了她最常见的行头。颂莲的生活陷入了一种蓝色的忧郁与无力中,她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却没有办法改变现状。20岁的颂莲在蓝色的服装中依然娇俏,却透露出死水一般的冰冷与绝望。她痛恨封建礼教,最后却也间接害死三姨太,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帮凶。最后,颂莲不堪所受的刺激发了疯,她褪去陈府的衣服,又穿上了自己初来时的那一身学生装,但却早已是物是人非。

三、 影片中服饰的特殊象征意义

影片中的服饰色彩还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主要运用于两个关键配角的形象塑造上。

首先是作为颂莲丈夫的陈老爷。影片对陈老爷的人物塑造过程非常奇特,整部影片始终没有出现过这个关键人物的任何一个正面镜头。在这种情况下,陈老爷的着装就成了他人物刻画的关键线索。从人物地位来说,陈老爷是整个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人,一家人的荣辱兴衰,甚至是生死,都由他一人决断。电影中,陈老爷经常穿着深色的衣服,且以黑色最为常见。导演这样设置主要有两个用意:首先,陈老爷虽然娶了年轻的颂莲,但他自身的实际年龄较大,深色与他的年龄定位更为接近。其次,陈老爷是封建礼教和强权的象征,他在家庭中有着绝对的生杀决断权,这种绝对的权力让他残酷无情、喜怒不定。他深色的着装正是其性情和身份的暗示。沉闷的深色代表了陈老爷不可动摇的地位和无法改变的封建思想,这种绝对的权威和无法反抗的禁锢,就如同老爷身上的那件黑色衣服一样,让陈家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窒息与绝望。

其次是作为陈老爷正妻的大太太。虽然贵为老爷的原配,但大太太在影片中却是一个极为不起眼的人。她在整部电影中只露脸数次,台词寥寥无几,也从未参与陈老爷的“后宫”争斗。对于姨太太们的争风吃醋,她也一直置身事外,保持着事不关已的态度。大太太年事已高,作为一个女人,她已经彻底地人老珠黄,芳华不再。正是因为如此,她深知自己并不具备与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的客观条件。同时,同样因为年岁较长的缘故,她在陈府呆的时间相对其他几位姨太太而言更长。她非常清楚陈老爷的行事作风和府上的规矩,也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姿色无关,已经要成为老爷事业接班人的儿子才是自己保住地位、安享晚年的根本筹码。所以,她极为明智地远离了与姨太太们的钩心斗角,自愿或者不自愿地做起了一个与世无争之人。为传达出大太太这种处境与心理,导演将她的服装主色定位在深色,这种色彩定位既是对大太太人生的客观写照,也透露出对她的深深的怜悯。她青春已逝,在陈府像一个活摆设般地生活着,红色的灯笼永远也没有可能再在她院中点亮,她被迫变成了一个情感上的无能之人。

猜你喜欢
封建礼教深色服饰
深色衣服“带毒”?其实未必!
动物“闯”入服饰界
中秋节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在深色的面纱下她绞着双手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