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概述编写思路 发挥志书基本功能

2015-08-15 00:46俞富江
黑龙江史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志书编者历史

俞富江

(浙江省桐乡市史志办公室 浙江 桐乡 314500)

志书的概述,是概括一地总体情况以及揭示下设各编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体裁。概述是志书之纲,是读者的向导,具有总括地情,沟通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彰明因果,提炼精华,横陈利弊,策论方略之功能,使志书更好地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一、志书概述编写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二轮修志中,从成型和出版情况来看,志书都设有概述篇目。但目前在志书概述内容编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探讨:第一,概而不述,面面俱到。有的概述从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到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物“横不缺项”地编排出来,不分主次,缺乏地方特色,没有把志书中的大事、要事进行综合概括,而是事无巨细,枯燥无味。第二,逻辑混乱,文繁事杂。概述中虽说夹杂了一些评论,但时间的主线混乱,时序颠倒,前后重复,上文不对下文。该记述改革的大事没有记述清楚,不该详记的小事却没完没了。第三,论述不当,渲染过分。有的概述在介绍区域范围时,把行政接壤界址与自然面貌分界线两者混在一起记述,显得不伦不类。还有的在概述中过多使用“长盛不衰”、“享誉百年”、“名扬天下”等虚夸不实之词,使概述成了广告词。第四,“穿靴戴帽”,虚词连篇。有些概述先分段拟定一个标题,然后堆砌一些数据,并使用众多虚词做内容,如“农村改革取得卓越成就、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等等。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编者在编写概述的时候,应当注意:内容上要条理清晰地概括一地之全貌,观点上要坚持详今略古地增大信息量,形式上要突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思想上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其篇幅原则上宜短不宜长。这样,既有利于志书深层次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志书资料的积累和续修。

二、志书概述具有的作用

志书概述是志书的一种体裁,是置于全书之首的特殊篇章,是对志书主要内容的概括、综合和浓缩。概述,作为志书中的新生事物,在二轮志书的编修中充分体现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那么,概述在志书中具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志书概述有化繁为简的概括作用。人们常说志书是一地的百科全书。它纵贯古今,横涉百业,客观、全面地记述一地历史发展轨迹,短则几十万字,长则百余万字,有的甚至更长。在我们为一部部志书出版问世而自豪的同时,也常常遭遇尴尬。动辄上百万字的大部头志书,往往造成很多人买得起、看不了,这就大大地影响了志书“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的发挥。对此,志书确实面临着一个如何轻装上阵,适应读者需要的问题。正是因为有了概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志书过于厚重、冗长、繁杂的弊端。概述,要用简练的文字,概括一地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让读者了解一个地方、一个领域的概貌,大事要事,主要特点,不必纵览全书,只要看看概述便了然于胸。概述还可以起到索引作用,按照概述的引领,再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概述是志书的“精华本”、“缩写本”,能够起到浏览此篇而知全书的作用。

二是志书概述有画龙点睛的升华作用。志书既是信息密集的资料性工具书,但它不是一般的资料汇编,更不是资料的堆砌。志书又是全面系统记述某一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它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集中地方志系统的专家、学者以及熟悉本区域情况的工作人员,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吸收本地区最新科研成果,能够全面、准确反映当地情况的官书。作为统领全书的概述,它的内容来源于志书的各个门类,又高于各个门类,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俯视全局,指点利弊,评说得失,彰明因果,揭示规律,给当代人以启迪,给后人以警示。志书有了概述,大大地增强了科学性,完整性,使“存史、资治、教化”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是志书概述有综合协调的沟通作用。横排门类是志书编写体例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在记述复杂事物时,必须根据记述对象的属性灵活掌握,切不可过于机械地搬用工具书的概念,过分追求形式的整齐划一。用逻辑划分的办法,横排成若干门类,再按各个门类纵向记述。正是有了这个横排法,使编写者有了记述的“章法”,也使读者得到了要领。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横排法,有利于记述,但把本来具有互相联系的事物割裂开来,使人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志书通过概述,就能够把各门类事物之问内在联系揭示出来,客观地反映各个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关系,更加科学地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内部运动关系。

综上所述,可以说概述的产生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志书原有体例的弊端,弥补其不足,在志书的各种体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志书概述编写的原则

撰写概述篇,要在“概”字上下功夫,否则,就不成其为概述篇了。概述篇是对一地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规律与特点的概括和述要。那么,如何撰写概述篇?其实并无固定的模式。由于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律。但概述篇的撰写,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都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一)展示区域自然风貌。作为一个地方的基本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作为志书之首的概述篇,一开头,就应该用简练的语言交代清楚一地的地理位置、境域范围、耕地面积、人均土地、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和建置区划等。通过概述的介绍,使读者对一地的自然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综述社会发展过程。概述要编写出一地历史发展的轮廓,充分展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条战线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运用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比重、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等各项数据,说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用简要的文字,客观记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写明兴衰成败之由。

(三)体现鲜明地方特色。概述虽然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一般在七八千字左右,但应该充分反映地方特色,以防平铺直叙、轻重不分,犯一般化、公式化的弊病。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有的是革命根据地,有的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是工业基地,有的是交通枢纽,有的是商品粮基地等等。概述篇应运用精练的语言,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加以描述。

(四)运用“一分为二”观点。从已出版的二轮志书概述情况来看,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只谈成绩和经验,不谈失误和问题,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有的概述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充满了溢美之词,言过其实,看不出兴衰起伏的发展过程。因此,概述篇的撰写,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回避曲折与失误,已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四、编写志书概述应注意的问题

要写好概述,编者必须具有熟悉地情,纵观全局,驾驭整部志书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写作基本功。具体地说:

1.写好概述,必须通览历史。纵贯历史是志书的基本要求,也是概述主要职责。要通过历史的回顾,写清楚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来龙去脉中,彰明因果关系,揭示发展规律。二轮修志记述时间跨度不大,但也不能搞逐年排列,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找准事物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总之,作为志书概述的内容,既要符合中央和国家关于历史时期划分的宏观判断,又要符合本地的实际,防止主观臆断。

2.写好概述,必须围绕主线。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低到高的一个过程。志书就是要把这些发展主线清楚地记述下来,用事实说话。围绕发展来写概述,概述就不会在时间上和事物之间联系上出现错乱。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我们可以略写或者不写。作为志书的概述只有区分主次,突出主线,才能做到删繁就简、删弱就重、抓大放小,防止面面俱到。

3.写好概述,必须把握文体。修志队伍中人才荟萃,其中有退休的老师、机关干部、编辑、记者等。但不论来自哪个岗位,只要参加志书的编修,都要在文风上来一个“转轨换型”,否则,会把志稿写成工作总结、通讯报道等,最终编出来的志书是不合格的。作为志书的概述要坚持“述而不作”的文体,采用志书的体例和语言文风表述形式,力求严谨、朴实、简洁,充分体现其真实性、科学性和存史价值。

4.写好概述,必须提高素质。一篇概述质量的好差,实际上就是检验编者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高低。写好概述,要求编者一定要熟悉本地的情况,对所记述地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了然于胸,如数家珍。同时,还要求编者具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讲究逻辑,讲究修辞、讲究语法,对所用的资料,能够认真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提出的观点要反复推敲,力求准确、客观、公正。

诚然,志书概述编写质量的提高,最终取决于每一个编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编者自身不但是志书资料的承担者,更应是志书资料的驾驶者。

[1]孙宝君:试谈如何写好志书的概述(《长春地情网》2013年4月16日).

[2]王万明:浅谈志书概述的撰写(《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4 期).

猜你喜欢
志书编者历史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情系志书藏古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作者·编者·读者
历史上的4月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