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农村国债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8-15 00:48肖志海
云南农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红河州沼气池沼气

肖志海

(红河州农业环保工作站,云南 蒙自 661199)

红河州是一个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国土面积32931 km2,山区占85%,辖13个县市,总人口444万人。少数民族占60%,现有农业人口357万人,农户90万户,耕地面积26.4万hm2。全州生猪存栏数214.5万头;牛存栏数75.9万头;羊存栏数39.6万只;马存栏12.7万匹;鸡、鸭、鹅存笼数662.8万只。全州畜禽粪便总产生量约1413.6万t,丰富的原料为农村沼气建设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1 发展现状

自2003年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国债沼气建设列入红河州做好和推进全省重点督察20个重大建设项目来抓。通过加大宣传培训,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措施,到2012年底全州已按“一池三改”标准累计完成农村户用沼气建设62 138户,占总农户数的6.67%,共改厕12.3万m2,改圈 73.4 万 m2,改厨 3.1 万 m2;总投资 2.25 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68亿元,地方配套投资0.12亿元,农户自筹1.45亿元;建成农村沼气服务网点438个,发展“一池三改”沼气专业技术队伍545人。红河州62 138户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成,每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10 148.9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年可节约标煤3.7万t,节约薪柴15.3万t,相当于1.47万hm2森林资源得到保护,而且每年可积造沼肥18.34万t,可施用0.67万hm2耕地,大量减少了化肥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沼气建设取得了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生态、促进农民增收的好效果,使全州31万多农村群众受益,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 存在问题

红河州是一个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自治州,在实施国债沼气建设项目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2.1 农户对沼气的认识不足

“一池三改”沼气作为新兴产业,给农民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实惠,现已被大多数群众接受和认可,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受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处于较低层面,影响着沼气建设步伐和相关技术的推广,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一些农户对沼气虽有认识但不全面,仅知道沼气是用来做饭、照明的,还不了解沼气对种养业的带动作用,更不知道沼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卫生和健康水平。二是部分农户对建沼气池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却依赖国家投资,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

2.2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沼气规模化发展

由于红河州财政困难,群众经济基础薄弱,自筹资金严重不足。按照“一池三改”建设标准,全州85%的山区建一个沼气池需投资5000元,农民至少要自筹2000多元,这对于贫困农户尤其困难。由于补助低,农民自筹能力差,影响了沼气的建设和配套标准。加之边疆地形高差大,农户居住较为分散,交通不便,建设物资普遍存在二、三次搬运,导致运费、建设成本高,所以推广难度大。

2.3 沼气综合利用率低

当前,全州农村沼气发展较快,但由于大部分地区缺少必要的服务设施和装备,在沼气建设过程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2008年以来,在中央、省、州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对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日益增加,但支持后续服务的项目资金基本上没有,缺乏培植和扶持沼气后续服务建设的投入机制,服务网点运行效果不理想,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与沼气配套的综合利用技术、养殖和种植等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影响了沼气的运行效果和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这些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工会改革的成效,明确了深化工会改革的新要求新任务,指出了推进改革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各级工会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继续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针对导致脱离职工群众的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方式方法等,持续深化改革。

2.4 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沼气可用于炊事、照明、储粮、浸种、保鲜等多项生活、生产活动,但目前大多数沼气农户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造成沼渣沼液作为优质肥料、替代农药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大打折扣。有些农户对沼气池的使用仅限于照明和做饭,对沼液、沼渣利用很少,有的想用不知道怎样用,有些农户竟让沼液自流,造成村寨二次污染。

按照农业部统计标准,南方地区每年使用8个月以上的即为正常使用,根据2012年5月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建设管理和后续服务调研结果,红河州沼气使用率为86%。使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农户地处边疆山区,雨季长雨量大,雨水进入沼气池改变池内碳氮比和酸碱度平衡,致使沼气池不产气;二是大量已掌握沼气池管理使用的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家中留下老人、妇女、小孩,基本不会科学管理和使用沼气;三是因地势原因,“一池三改”达不到配套标准;四是服务管理技术人员数量少质量差,满足不了沼气用户维修管理的需要。

2.5 沼气使用率降低

(1)师资队伍结构不平衡。现有专任师资副教授以上职称极少,博士学历为零,虽然相对研究型高校,能够满足独立学院 “复合应用型” 办学偏向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型教师的教学需求,但也致使整体师资竞争力不强。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宣传培训

由图5可知:改变条件后PID控制的超调更大且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更长。对于ADRC控制,外加的干扰对其影响很小。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宣传沼气综合利用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和重大意义,让群众对建设沼气池的目的及相关的安全管理使用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为沼气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2)加大对沼气建设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省、州、县、乡、村各级能源部门要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技术工人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完成经严格考试后颁发合格证书,沼气建设和管理技术人员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

通过分析图6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平纵横合成加速度值除了初始阶段(主要是由于UM软件对超高的自动修正,此段无实际意义可以忽略),其余段均小于0.6 m/s2,采用文献[5]的横向力加速度标准来评价舒适性,发现道路设计成果的动态性能比较好。路段内,平纵横合成加速度出现拉升的位置基本上都是汽车加减速与匀速突变的位置。由于车辆运行时与x、y轴成一定的角度,因此,从图6中可以发现在直线路段上,x轴向加速度和y轴向的加速度要受到路拱坡度的影响,产生的加速度分别向各轴进行投影,在曲线段内,这种影响尤为明显。此外,将上述图中两个路段的平纵横合成加速度对时间求导,得到了合成加速度变化率图形,具体如图7所示。

3.2 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沼气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当前,红河州农村沼气建设投资总量不足,每口沼气池国家补助2000元,省级补助较低,州、县投入更少,加之农户收入偏低,需要各级财政积极增加农村沼气专项投入,州县各级要按规定落实配套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沼气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沼气建设中的投资主体作用,要建设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3.3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要坚持“国家投入引导、多元参与发展、运作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全州农村沼气服务体系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以州级服务站为技术培训依托,县级服务站为支撑、乡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在服务网点选择上要合理布局,服务范围全覆盖;在选聘网点人员时,要综合考量:一是业务能力强;二是经营管理能力强;三是服务人员群众基础好,在群众中威信高,群众信得过;四是宣传能力强,能利用多种形式随时随地宣传动员广大用户建设沼气池并加入服务队伍,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服务网点工作人员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工的服务管理水平,培养出能熟练掌握沼气建设、安装、维护、故障排除、经常深入沼气户巡查指导的技能过硬的沼气技术队伍。

3.4 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

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沼气建设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成败在于农民是否掌握这项实用技术,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工人在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学习和推广,使农户建立起粮—猪—沼—果(菜)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生态循环经济,提高沼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红河州沼气池沼气
创享空间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新时代红河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说谎和开玩笑
《中国沼气》征稿简则
沼气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
西山区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