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一种新的“文化体系”

2015-08-15 00:54司天戎
科技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副刊报纸文化

司天戎

(沛县新闻中心,江苏 沛县 221600)

0 引言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近年来,有的副刊仿效文学杂志,办成了纯文艺的版面,使文艺副刊游离于其它各版之外,与“新闻纸”的性质和服务功能格格不人。作为反映报纸软实力的副刊,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特别是新闻竞争的同质化,报纸的副刊办出特色,展现其鲜明的个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1 报纸副刊的新闻特质是其应有品质

报纸副刊的生存根基是伴随其产生之时就形成的基本特点而决定的。作为文学的一个方面军,它随着新闻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又以文学化的手段对新闻进行有效的补充,以其独特的形式记录、诠释生活和时代。

新闻与文学结缘由来已久,在我国报业初创期,新闻纸上就有文学的一块地盘。文学副刊作为报坛与文坛交融一体的文学副刊,有着较新闻更持久的生命力。新闻的新鲜性会随时间的推移远去而挥发掉,文学的艺术性则如陈年佳酿,历久弥香。同时,它所包含的新闻性,更使得副刊多了一层理性诉求,这种理性诉求正是当代人深层次的思考,是对当代文化走向、精神朝着向的把握与折射。

报纸副刊的新闻化,是社会观念、阅读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捷化使然。作为新闻纸的一部分,副刊的文学作品决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必须“化”美文为新闻,才能走进读者内心世界,也就是作品既要有悠然的文学味,又要有鲜明的新闻性。

时下,报业改革的浪潮迭起,气势迫人的早报、晚报以及各种专业、行业性报纸,以其迅速、全面、新鲜、灵动的副刊,给党报副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报纸副刊的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建”为全新的、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大副刊,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艺艺术类文体得到保留和发扬,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写实、扫描、特写、剖析等类别的文体,它们囊括了文学艺术、法律、卫生、军事、体育、房产等方方面面,各种读者群,均能在副刊上寻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大餐”。报纸副刊只有具备新闻性,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透。面对读者的期待,副刊更需要砥砺前行。只有贴近生百姓、关注民生,益人心智,发人深省,才是副刊发展的正道。“歌风台“是《沛县日报》的副刊,已经与读者甘苦相伴20余个。一真坚持严谨的办刊方向,以高雅向上的格调品位和鲜明浓郁的时代气息,成为读者心中的芳草园。在这个芳草园里,古沛大地每个灿烂的历史印迹,城镇乡村独特的汉文化风情,经济社会建设的辉煌成就……尽是响彻歌风台上的时代旋律。我们不但时刻牢记围绕中心选作品,还围绕中心培养了一批作者队五,这些副刊作他们的作品,导向正确,格调高雅,与国、与家的发展共呼吸,捕捉了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深刻、最美好、最典型的瞬间,用文字的形式记录、珍藏和升华。

2 “歌风台”

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阅读沛县发展变迁的一部大书。报纸副刊的时代担当是其必然使命。

(1)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承文化精髓,体现时代的高度、厚度和温度,是报纸副刊的职责和使命。副刊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凝聚社会建设合力和培树良好道德风范,传播先进文化,引导文化健康发展。在当今形势下,就是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华文化中所积淀着的精神追求。报纸副刊坚持价值引领和文化品格的有机统一,能对读者起到深刻的启迪。如今,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舆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身处的文化环境更加复杂,文化“软环境”建设尤为迫切。副刊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观照着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标杆。副刊此时应更加自觉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关注社会转型号期的复杂现实,努力把握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内心世界,多刊登优秀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其深刻的思想性、独特的艺术性和特有的审美功能为社会提炼文化的深度和精神的高度。

(2)当前也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诱惑很多,人心容易浮躁,加上快餐文化的流行,信息碎片化传播和网络舆论空间的众声喧哗,建设好精神家园,副刊的坚守间义重大。一位作家说过,当社会迷惘时,副刊应当保持清醒;当社会过于功利时,副刊应给生活多一些阳光。这阳光就是理想信仰。副刊不能迎合,不能媚俗,尤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副刊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思想性和文艺性相融合的作品,彰显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

3 报纸副刊的创新精神是其发展动力

走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报纸副刊如何长袖善舞,舞出一方明丽天空?出路在于创新。创新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副刊自身发展的动力。

副刊要跟上时代发展,就要从理念上、表现手段上创新。要拓展视野,靠近文化发展的前沿。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内容范围,增加服务性、实用性、趣味性,将视觉延伸至更宽广的领域;加强策划,改进文风,打造精品,做强品牌;同时创新版权形式,融入美学与时尚元素,让静态的文字充满动感和趣味。如果说内容是留住读者的必然要求,版面创新刚是争取读者的重要手段。报纸副刊的创新还必须重视编辑的思考和策划。要抓住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深度的探讨剖析,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组合与包装,以引其读者关注与共鸣。创新还要善于向新媒体学习。当下,一些新的传播方式正不断加入到媒体方阵它们纷纷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来生长壮大。报纸副刊更要学会利用网络等新的传媒,把优秀的副刊作品在网上多次进行传播,扩大影响,增加读者群。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文化更前卫、更新潮,可以把这些新鲜的符号引入报纸副刊作品的创作,并加强编读互动,充分知道读者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副刊能做什么。网上优秀的作品是海量的,可以把这些作品变成报纸副刊的资源库,适应读者日益开放的心态,从而团结更多更广的受众。

4 报纸副刊的创新要摒弃以下几个误区

(1)只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找点稿件,摘编一下就行了。这样的副刊放在哪里都能读到,没任何个性,会很快被读者否认。

(2)只要有可读性就行了。这也是不对的。报纸副刊是一种有导向性的文章,有向公共传播正确信息观念的责任,决不能只用所谓的可读性来吸引读者。

(3)只要有实用性就行了。报纸是提供信息的,信息瞬息万变,要跟上信息更新的节奏,在实用中体现信息的新颖和快捷。

5 结语

认清优势,明确职责,正视不足,有助于副刊在多元文化中进一步找准位置,做出应对。在报纸新闻同质化的今天,副刊是异质的重要体现。当新闻优势被弱化,新闻由新鲜品变成了易碎品,副刊却因其文字的思想深度和文化高度,可能成为耐用品和收藏品。在当下气象万千、繁花迷眼、新媒体似乎占尽许多优势之际,副刊的坚定沉实、丰富鲜活、精美雅致,会给人们提供更多滋养身心、从容思考的机会,提供一方安放心灵的净土。副刊在文化繁荣发展的新世纪将大有可为。

[1]侯璐.报纸副刊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12.

[2]周倩.报纸副刊现状研究[D].西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副刊报纸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