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2015-08-15 00:46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蔺汉杰
财会通讯 2015年31期
关键词:证券化产业园园区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蔺汉杰

高校资产经营管理不仅要满足对存量资产的经常性运营维护,还要进一步对其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将高校资产进行组合经营,从而获得额外的资本收入,通过实现高校资产增值,增强高校自身实力,为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带来更大的依托资源。高校可从设立产业基金、开展资本证券化以及设立实体产业园区的方式实现高校资产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创新。

一、高校产业基金运营路径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基金具有分散风险、费用低、专业化管理、收益稳定以及容易获得资金等诸多优点,此外它能够拓展投资渠道,稳定金融市场秩序。高校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高校富余资金,由点带面调动大量社会资金,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财产收益,通过发起创业投资基金、高校科研转化基金等方式实现高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高校自身发展与其他投资人的共赢。

(一)设立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标的按照发展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概念期投资、创业初始投资期、创业发展投资和前IPO阶段投资。通常而言,风险投资基金在越早的阶段介入,风险越大,相应的项目成功后的收益就越高。较之于其他基金千万级别乃至亿元级别的规模,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规模较小,通常在数万元到百万元之间。高校可以通过划转部分资产的方式利用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资本运营,提升高校资产经营运作水平。就概念期和初始投资期的项目而言,其资金需求量较小,因此高校风险投资基金可以针对这两个阶段进行。对于一般的科研项目,在概念期通常只需几万到十几万的投资规模,在初始投资期的资金需求也通常只需要百万左右的规模。因此对高校而言,每年从自身资产中划出500万元左右的资金,5年左右形成一个2000-3000万资产规模的风险投资基金,是较为可行的。概念期项目基金与初始投资期基金可以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划分。以每个概念期项目投资规模5万元,运营期1年为例,期满退出并进入下一轮循环,每年可以扶持100个左右的概念期项目,5年可以实现500个左右的项目,这些概念期项目中选择一批具备盈利潜力的项目进入创业初始期投资,以每个项目100万元,平均运营期2年计,同样适用周期性循环操作,每个运营期可以扶持10个左右的项目,5年左右能够扶持20个左右的项目,以50%的成功几率计,5年可有10个左右的项目可以进入扩展器,平均每年2项。

对于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项目,高校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寻求社会资本介入。接入方式有两大途径,其一是出售项目进行权益变现,其二是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就出售项目进行股权变现的方式而言,由于高校自身风险投资项目具有较高的智力价值,估值上能够获得1:4的回报,及前期近105万的投入,能够获得400万左右的出售价格,10个左右的项目可以获得4000万左右的回报,盈利在1000万左右,年利润率25%左右。就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而言,继续推动项目向前IPO阶段发展,在这个时期,学校投入项目成果、知识产权、部分资金,社会资本提供设备与大部分流动资本,对项目企业进行合作经营。在项目发展期,应对股份进行合理划分。进入前IPO阶段后,由于股权结构的调整,会有其他资本的进入,高校持股比例可能会下降,但由于资本规模总体上的增大,高校的资本绝对值仍会上升。

(二)创立教育投资基金 基金按照风险偏好可以分为积极型投资基金与稳健型投资基金,这些投资工具种类繁多。风险投资基金具有高回报和高风险的特点,产业投资基金则属于稳健型基金,面临的风险较低,收益水平相对较低且较稳定。高校具有非盈利性,其资产经营运作的风险偏好相对较低,因此可以采取稳健型的产业投资基金作为资产运营的实现方式。基金可由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创建,由高校与政府进行合作运营。在基金封闭期内,高校在每年的盈利中按约定比例分配收益,由于高校教育投资基金的目的在于促进高校发展,因此高校在收益分配中只能获取一定比例的收益,剩余的收益则应该保证其他投资人的权益。为保证该基金对其他投资者的吸引力,收益水平应该高于无风险收益率,具体可以参照长期国债利率或者长期借款利率。高校教育投资基金由于其风险小、收益相对较低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高校资产经营效益,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二、高校资产证券化路径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单一依赖政府财政支持的融资渠道越来越难以支撑高校自身的资金需求,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成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现有存量资产中,存在土地、建筑物、每年固定的经营性或非经营性收入等大量优质资产,可以按照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这些资产的沉淀价值转化为新的融资途径。考虑到我国高校资产安全状况以及国外实践经验,资产证券化方式应该选择债权型方式进行。

(一)建立高校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 高校可以将自身的优质存量资产如各项不动产等作为抵押,将其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向银行发起信贷融资,而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就是这笔融资贷款。

(二)设立SPV机构 高校可以联合其他高校或者是政府主管部门共同组成SPV机构。SPV机构的设立可视情况而定,若高校自身实力雄厚,可以独立成立SPV机构,作为高校下设经营机构,若为了分担风险,扩大规模,可以选联合设立,多方共同委托。SPV机构成立后委托专业信托机构对标的资产进行证券化操作,由该信托向银行购买标的资产的抵押债权,同时高校则变更抵押合同,将抵押的优质资产转划到SPV名下,完成资产的交割,达到“破产隔离”。SPV根据标的资产发型证券,抵押的优质资产则成为资产池,未来的稳定现金流入则是高校依赖优质资产使用所收取的各项费用。

(三)高校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与信用评级 根据高校现实情况可知,高校资产证券化应采用债权型,因此其产品涉及应该以SPV债券形式出现。该债券可以根据高校的自身特色设计成每年一次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形式,证券期限可以设置较长时间,如10年等。由于高校自身资产有国家以及高校自身的信用作为担保,并通过破产隔离的方式进行风险回避,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若仍有不足则可引入第三方担保,提升其信用度。

(四)高校资产证券化产品销售 完成正式的发行信用评级并进行信息披露后,SPV选择一家大型券商负责证券的承销业务,或者联合多家券商机构同时销售,销售方式应以包销进行,以保护高校的利益。发行收入用于归还信托机构购买标的资产的垫款。相应的证券则在资本市场进行流通。

(五)高校资产证券化产品运营与清算服务 受委托的信托机构负责资产池的日常运营,并按照证券合约向投资方还本付息。若当期存在账户余额,高校可以将其提取为日常运行的费用。高校每年所获得的学杂费用收入可以覆盖当期本息,所以高校可以利用资产池来实现资产证券化运作与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双重目的。当证券到期后,投资者的本息完成偿付,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也随之解除,信托机构的专项账户中的余额划归高校,SPV机构随之解散,资产证券化完成清算。

三、高校实体产业园区设立方式

高校存量资产中有大量土地、建筑物等资产,同时高校作为社会智力资源的高地,盘活高校资产,实现高校资产经营运作的高效率可以通过设立实体产业园的方式进行。高校从自身资产中提取一部分创办产业园,通过搭建产业平台,构建企业孵化器,让企业进入园区,成为园区发展的支柱力量,形成产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基地,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平台,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高校产业园区管理模式 高校产业园区受制于高校自身的资源限制,其规模必然较小,因此采用混合型园区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其职权明确、经营灵活的特点,实现高校产业园区的高效管理。可以设立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学校、政府、园区企业之间的行政事务。园区管委会成员结构为专职人员搭配兼职人员的形式。园区管理委员会可以利用高校校委会与高校后勤管理集团的平台,从中选出部分人员兼任园区管委会委员的职责以方便产业园区管理事务与高校自身管理体系的资源互补。园区管委会领导成员由高校领导成员担任,并指定人员进行专职分管,同时搭配部分专职人员负责园区日常管理工作。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可以直接担任或者设立子公司园区投资开发公司的角色,履行园区发展规划、招投标、组织经济活动、企业事务管理等职能。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可以直接入驻产业园,将产业园区作为高校经营性资产运营的中心。高校园区管委会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平级关系,共同归口高校校委会管理,在园区管理中各司其职,共同促进产业园区的发展。

(二)产业园区运营模式 产业园区的运营是实现高校资产增值的关键所在,高校可以采用多种运营方式来获取经济收入。(1)投资服务运作方式。该模式下,产业园管理方一方面通过园区建设等方式作为合作资产,依靠项目孵化,通过引入外资或者上市的方式实现投资收益的变现,另一方面是依靠固定资产租赁、提供园区的人员招聘、信息服务等环境建设与公共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拓展资产增值渠道。(2)土地增值运作方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快速放大,土地资产溢价快速增加,土地增值的收益远远超过了许多行业的行业利润。对于高校而言,其资产结构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土地资产,可以通过规划变更、土地性质变更等方式,或者其他途径合法获取国有出让土地,在建设产业园区之后可以对地块进行一级开发,提升地块的价值,然后进行房地产开发或地块转让,从而实现土地资产的变现。这种运作方式可以让高校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同时也为高校产业园区的后续发展积累大量的资本。(3)产业运作方式。部分高校占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其自身产业园区所在地处于区域产业链辐射范围之内,能够充分享受到周边区域便利的产业配套。在此情况下,高校产业园的建设与产业园内企业的经济活动就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效应与经济外部性的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业园的整体盈利能力,从而实现高校资产的增值。

猜你喜欢
证券化产业园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