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三重维度探析

2015-08-15 00:44吴佳佳
关键词:小康社会道路中国共产党

吴佳佳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0 引 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认识,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三个自信”的提出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肯定,是凝聚民心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坚定“三个自信”,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1 正确认识“三个自信”的含义和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三个自信’的内核。”[1]自信就是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自己相信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这种自信指的是一种信心、信念,就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信心,走特色道路,扬特色理论,立特色制度,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关键

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人生一样,一旦一步走错,就有可能造成终生遗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而,对党的道路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党的前途发展和命运选择,也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关乎人民的命运抉择。党的十八大将特色道路阐释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中国共产党通过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其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以中国国情为依据,总结长期历史探索经验,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总结,从而形成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充分证明,道路自信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人民能够享受幸福安康的道路,是国家能够实现繁荣富强的道路,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之路。因此,坚定“三个自信”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重点

理论自信是“三个自信”的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渐被总结出来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其内涵,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2]12-13。

理论自信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新的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是被探索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正确理论。因此,坚定“三个自信”,必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下去。

1.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

制度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十八大报告对其内涵做了明确阐述,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2]12-13。特色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制度,而是将所有这些单独制度加在一起的集合体。

制度自信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是表达人民意志的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实现的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下去。

1.4 “三个自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十八大报告对“三个自信”之间的关系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习近平总书记对“三个自信”的关系也做过明确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3]4

“三个自信”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成型的,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三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慢慢积累和发现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引导人民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使国家繁荣富强之路,民族团结复兴之路,人民幸福安康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已经被证明了的正确理论体系,是毫无疑问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进步,为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供制度保障。

“三个自信”如果只停留在思想上和理论上,而不落实到行动上,那么“三个自信”很可能会流于表面形式,而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三个自信”应该渗透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群体,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更应该积极的加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上,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 深刻理解“三个自信”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三个自信”的提出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世情、国情、党情都在时刻的发生着变化,中国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新的历史时期,正是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三个自信”的提出具有客观必然性。

2.1 “三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入探析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因此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就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需要。当今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三个自信”这样的科学理论来坚定信念。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需要且必须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不断实践中逐步总结出这样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是“三个自信”的创造者,它“完全具备了领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品格和能力”[4]。“办好中国的事情,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关键在为民。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终取决于自身建设。”[5]因而,可以这么说,“三个自信”既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同样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

2.2 “三个自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符合民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成”小康社会,虽然仅一字之改,但却深刻表达了我们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坚定与自信,同时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拓展的程度与深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充满时代意义的奋斗目标,一方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还给予了它更加深刻的内涵,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共产党带来更加艰巨的任务。要实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远大目标,需要“三个自信”保驾护航。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道路正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走得更快、更远。理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先进的理论可引导正确的实践行为和发展态势。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健全的、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基本的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豪迈前行提供不竭动力。“三个自信”所释放出的正能量,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3 “三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三个自信”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以未来中国向何方发展为标尺,明确指出了中国应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应该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这是全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认识,必须始终坚持与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以足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人民的期盼;才能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回应全国各族人民的期待。坚持“三个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3 全面提升“三个自信”政治认同感的实践可行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不断拼搏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伟大事业,被全国人民热切期盼和支持。当代大学生即青年学生,是中国宝贵的智力资源,他们精力充沛,创新思维强,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在现实学习工作生活中,可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来全面提升对“三个自信”的政治认同感。

3.1 通过树立理想信念和增强政治认同来坚定“三个自信”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引领人生发展方向的精神源泉,是推动人生前进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道路将一片茫然,而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随意就能产生的,是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领悟,是对个人人生价值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是对人生方向的正确把握。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重大转折时期,面对当前世情国情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时代,面对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新时期,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纷纷涌入中国,其中有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随之滋生,而当代大学生又是个思想十分活跃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干扰和影响。这可能会使得一些大学生们思想迷茫、混乱,甚至走向邪路。正如马克思所说:“这对于还没有确立坚定的原则和牢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6]459所以,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应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历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又应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本质内涵中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当代大学生需要通过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

3.2 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提升理论素养来坚定“三个自信”

古语云:学以立德,学以培智,学以陶情,学以修身。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理论虽然冰冷,但却可以教人怎样去获得温暖。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707理论学习对大学生来说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增加其能量,丰富自身的过程。那么,具体学习什么呢?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8]153

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辨别能力,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加强对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利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思想,利用掌握的先进理论引领思想和时代的潮流,提升自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面对当今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各种思想观点相互渗透的现状,当代大学生要“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9]12。当代大学生应以学习科学理论为指导,提高自己观察事物、鉴别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紧跟党的步伐,牢记党的使命,在思想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三个自信”。

3.3 通过投身社会实践和提高综合素质来坚定“三个自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实践永无止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参加社会实践,所学知识不能得到应用,就不能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毛泽东同志也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10]817因此,广大大学生群体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坚定“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源于实践,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当代大学生不能仅仅只坐在课堂内埋头苦学,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增强认同。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可以在各自所修读专业的基础上,通过组建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理论学习兴趣班等实践活动来理解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宣传中提高认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与社区、企业、街道等社会组织相关的实践基地,利用寒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充分领会理论的精髓,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习得新知,以提高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认同。

4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因而身兼重任,在新的条件下,应该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三个自信”,从多方面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感。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青年一代的,更是当代大学生的。当代大学生应有理想有担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1]田克勤,张泽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13(3):4-9.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朱西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体会[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1):3-7.

[5]杨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红旗文稿,2012(23):5-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道路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