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解千家诗 先懂诗家语

2015-08-15 00:51武春芳
语文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诗题意象题目

武春芳

古代诗歌鉴赏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结果让人不甚满意。我们看到很多学生的得分很少,平均下来得分率不到40%。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笔者通过多次调查发现,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不会做题,而是搞不清诗意,所以导致答题不准确甚至方向错误。要想教会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理解古诗的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读懂诗歌题目

1.通过诗题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许多学生在做题时会忽略诗歌的题目,拿到题目就盲目地去做,其实这样就造成了很多东西被忽略,像诗歌中有很多信息会在题目中体现出来。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的题目中就透露了这些信息,时间是“春”,也就是春季;地点是“钱塘湖”,也就是西湖;事件是“行”,也就是春游。也就是说读了诗歌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到诗歌的大体内容,读了《钱塘湖春行》这个题目,学生就了解到诗歌写的是诗人在美丽的西湖春游时的所见所闻。

2.通过诗题了解写作缘由、思想情感

细读诗歌的题目你还会发现,其实它还可以读出作者的写作缘由,诗歌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题中有这些信息:诗人为何写作此诗是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蕴涵着为远方的友人带去问候和担忧的情感,因为友人“左迁”,也就是被贬官了。像这样的诗题有很多,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交代了作者写作此诗的缘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交代了作品的写作原因和初逢的喜悦情感。

3.通过诗题了解诗歌的题材类别

有些诗题直接标明了是何种题材,所以教师也要教会学生识别,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助于解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夜雨寄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思乡怀人诗,《石灰吟》、《咏柳》、《卜算子·咏梅》是咏物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怀古诗,《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是边塞诗。

二、仔细分析注解

理解一首诗歌不但靠平时的知识积累,还要靠出题者给予的其他信息。如诗歌后的小注,从这里学生不但可以找到比较难懂的词语注解,了解诗歌的意义,还可以通过这里的很多信息,了解更多的东西,进一步解题。如关于作者的注解,像作者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风格特色,如李白的豪放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闲适淡泊。

注解中关于写作背景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如唐朝朱庆馀一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如果仅仅看题目“近试上张水部”,学生有点懵懂,到底文章写什么呢?这个题目“试上”好像和考试有关,但诗歌的内容分明是写闺阁之事。读了下面的小注,方恍然大悟:(注)此诗于宝历年间,作者参加考试前夕所作,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原来诗人的意思是想让张水部看看自己的文章怎样,能否入考官的眼,而文章的“新娘”乃是作者自喻。

三、领会作者风格

作者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情感以及作品的写作技巧等,如同是唐朝,盛唐的诗人写的诗歌就有盛唐的风范,而晚唐的诗歌明显带有颓然的气息。一样是盛唐的诗人,李白的诗风又和杜甫的诗风不一样,李白的诗歌惯于夸张,充满浪漫气息,清新飘逸豪放;杜甫则惯于写实,充满现实主义,忧国忧民。同是豪放的诗人,苏轼由于生在太平的北宋时期,诗词中多和自己的个人感遇有关;而生在遭受外族侵犯的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在诗歌中就顾不得自己的失意了,大多抒发的是收复国家失地的豪情壮志,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不能报效国家的痛苦心志。了解了这些关于诗人的信息,何愁不解诗意呢?

四、感受意象内涵

一首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不能都从诗题、作者简介或注释中得以理解,还应仔细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分析。有的诗光看题目不一定就懂得其思想内涵,还应看其中的意象。如《过故人庄》一诗,我们从作者与诗题上了解的是诗人到朋友家做客的情景,诗歌可以写客人的热情待客,可以写宴席上的热闹,亦可以写自己喝酒的感受,更可以借此对人生经历有所感……但作者却借助对农村的意像“绿树、村子、青山、城郭、轩、酒、菊花”的描写,抒发了对农村优美风光的赞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样的诗还有许多,我们都需要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有些意象的固定含义还需要学生强记下来,加以积累。

五、仔细解析“情词”

诗歌主题是全诗的灵魂,有的诗歌主题在题目或小注中可见一二,但要想了解真正的主题还需结合诗歌中的抒发情感的词句,才能最终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同样是停泊在一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牧的《泊秦淮》表达的却是不一样的情感,王诗通过“乡书何处达”的情感句表达的是思乡,再加上前面的借景抒情,诗歌抒发的是突出新事物的蓬勃生机、乐观向上以及思乡之情,诗歌的调子积极向上;而杜诗用“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情感句,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那些不顾国家死活的上层阶级的批判,调子深沉。诗歌的情感句往往在尾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找到此类词句,结合诗题、背景、作者经历等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当然,要读懂古代诗歌不仅仅是这些方法,真正读懂它还需要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对诗歌“起承转合”的掌握和对诗歌的表现技巧的鉴赏,这就叫欲解千家诗,还需先懂诗家语。

猜你喜欢
诗题意象题目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意象、形神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诗题漫议
明诗制题之叙事*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