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文 不 是 难 题——如何有效指导中学生写作文

2015-08-15 00:50郑杏美
语文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过程

○郑杏美

(安徽歙县一中,安徽 歙县 245200)

要改变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现象,首先是作文教学和学习观念上的变革,变传统应试教育为顺应时代发展的素质教育。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改变作文教学的方法。“主张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指导他们务实写作,“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体验。并对文中消极的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一、培养兴趣是前提

(一)如何培养兴趣

1.解放思想。作文,它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思想情感。思想,是作文的中心所在和集中体现,它使文字具有深刻的意义。解放思想,减少束缚,能够使学生扩大想象空间,思维灵活,让作文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格式,打破内容的模式化。改变学生为凑足字数而胡拼乱凑、抄袭、换汤不换药的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充分发展体现其自身的个性,使文章具有独特性。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思绪延绵。

我在实习期间,就遇到一位非常注重学生想象力的语文老师。作文课上,他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针对这一图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给予解释,只要解释合理,理由充分,猜想就正确,结束后要求学生试着把自己的猜想和论证用文字的形式来记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猜想无奇不有,老师只是作为最忠实和公平的倾听者,学生的思维高度运转,想象力得到了自由的发挥。

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印)的The whole Movement of Life is Learning 一文中认为,自由,是心灵的绽放;是关于“如何清晰的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的问题。解放思想、鼓励想象、自由发挥,并不是无目的、无方向的空想。要明确自己想象的目的和方向,依据文章中的思想有目的、有次序的进行想象,明白思考什么的问题,知道要如何清晰的思考。使思想具有相关性、目的性、顺序性,体会思想过程中的趣味性。

2.注重影响。“群栖是人的本性。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单独生存。”[3]所以,人在生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对于生活在校园文化团体下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和同班同学。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讲解者和任务的布置者与评价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写作,强调他们应该多加练习。对于课业繁重的学生们来说,他们从心理上是抗拒的,在抵触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思想是被束缚的,不能得到解放。教师应该消除自身的优越感,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相处模式:亦师亦友。

“身教重于言教,行动胜过语言,用事实说话,用行动感化,激发学生,”[4]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做好榜样作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身教的重要作用。培养自身的写作兴趣,勤于练笔经常写作,并与学生多交流,引导学生,由教学生欣赏文章到教学生学会欣赏文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汉字作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流传至今,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通过影响学生培养写作兴趣并养成写作习惯。

除了教师以外,同班同学是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人,没有年龄差距的交流,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同龄阶段的心理差异不大,容易产生共鸣。在他们眼中看来,教师是站在一个他们暂时触摸不到的高度的,同学却是站在他们几步之遥,触手可及之处,相对于达到教师所站高度,他们更乐于与同学比肩,可以更容易体会前进的喜悦。因此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状况,正确引导那些具有写作兴趣的和习惯的学生来影响他人,向着达到“写作兴趣班集体”而不断努力。

3.实践、引导、分享。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自身情感与经验的来源。对于生活在多彩的自然与社会中的学生来们说,由于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关注而造成的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的“封闭”式生活——两点一线或者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使他们不仅失去了自身的色彩,也使他们感觉退化,不再能感受到周围的一切,视野也过于狭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这种生活模式,学会融入自然和社会。处在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人,与自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昼夜交替、四季变换、天气变化、地区差异……自然界存在着其自身的规律并以无言的方式在陈述着,雨、雪、雾、极光、日食、月食等,自然用着它特有的方式表现着自己的特色,抓住时机引领学生感受多彩多变的自然:天的广度、海的深度、山的高度、水的味道、风的方向、云的形状、雨的温度、雪的色彩……用笔记录下美的瞬间。在不变的生活中寻找变的体验:自己何时已从少不更事娃娃长大成人?父母浓黑的头发何时开始已经染上白霜?守候在身边的人呀谁已悄悄离去?一日三餐的小时又有何种改变?社会中有发生了那些大小事?这些事情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走进自然和社会,用文字的形式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味往事的酸甜苦辣。与人交流、分享,感受文字的魅力。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除此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地区的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环境的不同,怕写作文的原因也不同,教师根据这一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结果会事半功倍,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写好作文做铺垫。同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潜移默化、常年积累的过程。”[5]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不懈。

二、积累知识是基础

(一)积累知识的方法

1.阅读。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为写作积累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基础词汇:掌握结构、明确含义、了解适用范围;丰富知识;感知作者的写作技巧、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为写作积累了材料,写作时能够笔随心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选用正确的积累和阅读的方法。

读作为写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读写的结合,真正的读写结合应该是首先让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真正的阅读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王海林、吴书华在《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一文中提到:“一个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又充满激情的老师,引领一群思想活跃而且拥有话语自由的学生,在极具语言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等美好因素的文本中畅游。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都能平等、自由地对话。在对话的碰撞中,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强烈向往……”[6]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更好地实现阅读效果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充分发挥书写的作用。

摘记,作为阅读中我们最熟悉的方式,摘取文章中优秀词汇、语句、篇章,结合文章特定环境来讲解,使词汇具有生命力,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文章中完美的给我们展现了的作文的技巧、布局谋篇,对我们作文时的谋篇布局具有借鉴作用。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优美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养成仿写的习惯,如:朱自清《春》、《荷塘月色》、老舍《济南的冬天》中关于对景物的描写,《背影》中对父亲形象的描写,不仅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比喻、比拟、排比等手法,也能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仿写,是连接阅读和写作的一架桥梁。每篇文章都有它特定的感情基调和表现内容,它是作者思想的文字化,是作者在其自身经历的基础上集合,阅读,不仅只是对这篇文章的把握,我们在还可以在文章中看到文章以外的内容,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和阅历。做读书笔记,记录下阅读时的感受和心理变化。读后感,写下了自己读文章整体的体会,为作文的写作积累了情感经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性的文章展开想象进行续写。俗语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要博览群书,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质量兼备,帮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不知如何表达的现状。

2.观察。文章是要反映客观事物的,要反映事物,就必须了解事物;而要了解事物,必须要观察事物,[7]它的取材大多来源于生活,而封闭式的教育使学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对于生活在多彩的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们来说,担任着不同角色:父母眼中儿女或子女眼中的父母;丈夫眼中的妻子或妻子目中的丈夫;亲人眼中的长辈或晚辈;恋人、好友、同事、同学心中都有个不同的自己……我们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角色,我们也是在尽责地装扮着,儿时的娇态只存在长辈眼中。生活给每个人都塑造了许多“面具”,只要我们戴着每张“面具”时真心的过活扮演着,它都是最真实的自己。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认真体会生活中的体验,能为我们写作积累丰富资源。生命之树长青,“生活就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8],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在我们面前,有着不同的演绎方式:轰轰烈烈、重峦叠嶂如火的生活固然易于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抓住生活中每个震撼瞬间的激动、快乐,感动、开心,伤心、难过,错愕、惊讶……有利于我们在写作时情感的宣泄;但生活中更多地却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人都有着自己的小心事、小烦恼,平淡却又源源不断,为了生存而忙碌中的人们像在温水中煮的青蛙一样渐渐失去了观察生活的感官。然而那些看似平凡生活中往往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内容,仔细观察,捕捉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部分,细细品味。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们,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也总在与人的交往中展示出它丰富的规律和意韵,让自己真正的融入、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的魅力,感受和体会自然的规律。

观察,并不是毫无目的地进行观看。带着任务去观察能够提高观察的效率,盲目的观察,只是单纯地一视而过,并没有把自己融入观察之中,带着目的去观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使观察更加深入。仔细的观察,不仅为眼睛所见,充分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透过表面的现象看到事物本质上的东西,得到深层次的理解;事情的发生发展经常是许多原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要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看到事情发展的规律;视角的差异要求我们多角度地进行思考问题,能够更加全面正确看问题,避免片面性的观点;角色的复杂性导致我们在看待问题时总是以自身的视角和角色来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与人交流;事情的出现往往存在着许多潜在的联系,我们要学会在事件中找联系,感受生活平凡中规律,为写作积累丰富的题材和引人深思的道理。

观察越多感受就越多,高尔基说,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机会,带领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自然和社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体味人生,积累素材:在四季始来之际,带学生融入自然,感受四季的变换和天气的冷暖;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思考,了解当地的特色;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会与人相处的点点滴滴,结合自己经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摆脱无内容可写的困扰。

阅读和观察都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包括课内与课外的外在阅读和观察,还应该包括阅读与观察者本身对其自己内心世界的解读和观察,多看多思多想,这样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改变。

三、修改揣摩是升级

(一)修改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9]只有通过揣摩的文章才更加精细,作文在最初创作出来之时,只是把客观事实经过自己内心世界的修饰简单地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由于思考不够全面、构思不够严谨、表达不够明确等原因,使文章的内容与自己最初的构思不能吻合,也不利于达到自己写作的目的。仔细揣摩,细读品味,首先要改变文章中词不逮意的现象,使词语表达清晰、生动,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自己的意图;其次,要对文中的语句进行锤炼,符合语法的规范,精简流畅,而又不千篇一律,富有变化;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文章的整体结构要合理,观点明确,阐述的观点与材料选择要统一,文章首尾相应,内容与形式相吻合,避免给读者一种前后矛盾、杂乱无章感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也要多加注意和推敲,如:标点符号的运用、格式的选择等。为了使文章更加完善,用心揣摩、进行修改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

(二)修改的方法

在传统的作文教育中,学生写好作文之后都是直接交由教师评改,然而由于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对于教师来说评改作文时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只对文章中出现的较严重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出,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也有部分原因是认为自己的努力劳动并没有得到效果,不能得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懈怠心理并在老师在布置作文时产生潜意识的抵触,这种抵触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明朗化,最终形成怕写作文的现象。在现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中,要改变只有教师进行评改的单一评改现象,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改变教师评改模式,融入现代化资源,让作文能够得到更全面、具体、合理的评价。

1.自改。自改是作文修改的重要方法,养成自省的习惯,不要让自己成为一面镜子,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却一无所知。学生养成写好作文之后进行修改揣摩的习惯,能够更好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对文中出现的词语,句式加深印象,仔细揣摩时,进一步的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利于思维能力的形成。温故而知新,在品味文章的过程中经常会得到一些没有想到内容,对所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处理,剔除文中的缺陷,使文章趋于完美。威廉·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10]

2.互改。教师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在班里分写作小组,作文写好自改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改作文,进而全班级再互改。由于学生之间不存在“代沟”,在互改的过程中的各抒己见,没有保留的进行讨论,意见很容易被采纳,而且学生在看到别的同学优秀与不足时,对自己是否也有出现过此情况的思考,也是一种变相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存在着潜意识的鼓励。同时互改和改评时也是一种与人交流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师改。生写师改,一直都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问题,所以要改变以往的评改方式。作文,是用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思维,包含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师首先应是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从批评的取向改为欣赏的取向。”[11]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而不是只侧重于形式;在修改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以学生的写作愿意为依据,多就少改;对作文进行评价时,不要只看到学生的不足,要对学生优秀的部分给予肯定,在儿童教育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于一个偏离正道的儿童做出恶毒的断语[12],评语应该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选择运用婉转商量的语调,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作文的进步。

4.其他:家长、网络等。除了以上三种作文修改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如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家长融入对子女的教育中来,让家长作为学生作文修改的另一个来源,不仅有利于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子女的教育情况,而且增加了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在写“我的爸爸妈妈”是能够有话可说,为自己的生活积累另一笔财富;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与技术相结合的时代,网络文化占领了一定的地位,成为这个时期的潮流与趋势,生活于此的学生可以正确的运用网络,把自己的文章运用现代化技术上传到网络上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作文的修改方式有许多,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

本文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认为作文难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针对这一现象,依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作用,使用正确的方法,解放思想,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和观察的好习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务实写作,强调写“实”,针对不同文体多加练习;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使学生认清自己现状;采用不同的评改方式,扩大学生的作文评改的深度和广度。但作文教学的改革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作文的提高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兴趣的培养、知识的积累、务实写作及修改揣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视情况而定,方法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之分,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14]不仅是学生,我也希望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找到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并具有个性化的方式。

[1]马晓燕,于华.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日)牧口常三郎.人生地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刘绍华.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综合天地,2004(9).

[5]刘明坤.简论中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1(4).

[6]朱小锦.写作教学中继承与创新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7]陈家彬.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浅论[J].广西教育,2007(7).

[8](印)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M].张春城,唐超权,译.九州出版社,2010.

[9]贺平.让作文教学变得有趣 有效[J].现代阅读,2011(8).

[10]李之群.思维与创新[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1]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12](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彭莉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3]张承明.课程改革:高师学科教学论教材重建的出路[J].楚雄师专学报,2000(4).

[14]梁中枚,刘凤英.谈谈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J].科技教育创新,2006(18).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