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快乐作文

2015-08-15 00:50王兆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5期
关键词:动笔想象作文

王兆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动笔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是把它看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因此,我们可以试着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从而改善自己的作文教学状况。

一.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掌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这是什么事情?它是怎么发生的?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要及时留意对生活的感悟。

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感悟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二.模仿求新,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陈与义的“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三.先说后写,动笔成篇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之,故合言之。”叶圣陶先生的这段经典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说和写的关系。我们通过写话、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说话词不达意,条理不清,不合语法等毛病,增强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四.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因此,作文指导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去体验生活,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新课标”在作文教学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高尔基也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维,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作文水平。

五.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要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提倡多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先导。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写文;并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素材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自然就能普遍提高。

猜你喜欢
动笔想象作文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主动动笔关键能力及其形成的教学策略
毛毛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春天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