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2015-08-15 00:52封卫军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3期
关键词:结余专项资金财政

封卫军

(户县财政局 陕西 西安 710300)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县级财政专项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有效地保障了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但是,目前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本文在对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一、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一)专项资金设立种类多

目前我县财政专项资金来源主要为县级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上级财政直接下达专户补助资金三大类。专项资金设立有按收入来源设立,如水资源费收入、城市配套费收入等;有按照基金支预算支出设立,如地方教育费附加支出、残疾人保障金等支出;有按预算支出科目设立,如医疗卫生支出、城建支出、交通运输支出等;有按照项目支出名称设立,如“一事一议支出”、工业振兴准备金支出等各种类别。

(二)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占比大

2008-2012 年,我县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累计金额28.64 亿元,年均增长43.8%。由2008 年的22466 万元到2012 年96179 万元,增长了4.28 倍,2008 年上级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的31.07%,2012 年上级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的41.72%,年平均比重为39.3%,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越来越大。

(三)县级财政专项资金量增长快

2008-2012 年,我县财政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14%,2012 年达到29.38%。县财政预算安排项目专项资金累计金额19.47 亿元,年均增长48.7%。由2008 年的13837 万元到2012 年67743 万元,增长了4.9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量迅速增长。

二、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依法理财的观念比较淡薄

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目前一般由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各单位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未能做到按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操作,工作程序简化,擅自使用,日常开支列入项目支出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部门职能职责不清

目前,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投资的项目建成使用后出现了多头管到最后无人管的现象。对项目的申报部门、审核部门、管理部门等没有规范性档,导致部门间管理责任不清。这些管理部门也没有责权利方面的约定,造成产权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项目管理模式粗放

近年来,我县用在事业发展方面的项目资金虽然逐年增长,但仍难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项目管理比较粗放,主要表现在单位项目申报简单,大多以档形式上报,单位对项目资金来源难以确定,项目预算不完整。财政分配方式简单,经过评审、论证的项目较少,公开程度及透明度不高,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每年较晚,大多在10月份左右,申报单位对第二年经济工作开展情况及项目申报情况不明晰,导致预算追加频繁,预算约束性差。2008-2012 年,县级项目预算追加金额占年初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为25.62%、27.04%、37.03%、44.75%、48.83%。

(四)项目预算不够细化

目前我县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刚刚起步,好多单位只是流于形式,仅仅应付财政部门和上级检查部门,有的项目资金预算只是一张纸或者几行数据,有的简单到只是一个请示文件,连相关的测算数据都没有。因此,项目资金预算更谈不上全部细化,目前部分专项资金仅限于金额和项目名称,未附项目明细预算,如教育、城建、交通等方面还存在“切块”预算。

(五)专项资金执行不均衡

近几年,虽然不断加强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管理,支出均衡度不断增强。但在一定程底上还存在“前松后紧”情况,特别是每年12 月份,项目资金存在有突击花钱、转移项目支出等现象,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使用效益没有很好发挥。2008-2012 年12 月份的支出为23928 万元、26622万元、36359 万元、30045 万元、33696 万元,分别超当年支出平均进度的24.76%、19.28%、18.05、7.32%、6.28%。

(六)财务管理不规范

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设立账户多,部分资金被闲置。一是专项资金在部分业务科室分口管理,在各商业银行设立了项目资金专户,名义是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实则资金闲置。二是专项资金核算混乱。有的沉淀在各主管部门和单位的实有资金代管专户。有的项目已经完工,却迟迟没有决算,导致专项资金结余长期挂账,有的单位公用经费不足,就打专项资金结余的主意,挪用、挤占现象时有发生。

(七)专项资金结余结转规模呈上升趋势

2008-2012 年,县级财政预算已安排的项目结余结转额是0 万元、319 万元、601 万元、868 万元、2705 万元,分别占地方财政支出0%、0.33%、0.44%、0.45%、1.17%,项目资金结余结转规模逐年加大,呈上升趋势。

三、建议和措施

(一)强化职能,理顺职责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责任原则,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和范围,以及资金流通程序、具体要求,不断改进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分清理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的职能职责,从而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细化预算,推行项目绩效管理

在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原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和利用,合理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同类项目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参考依据,改变原有专项资金预算实行“切块预算”的不良方法,对单位申报的项目要按照财力平衡情况,认真核定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编制严肃性,从而增强预算约束的刚性。

切实推行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进行项目动态监控。财政部门应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完善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制度,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考核评价,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没有绩效目标不予立项,充分利用绩效评价成果,建立相关预算项目执行单位责任追究制度。

(三)建立项目库,整合资源

加快建立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库,要打破预算内外资金绝对区分的惯例,突破部门之间的利益界限,对资金用途或对象相近且又不同部门管理的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实行综合使用。配合上级做好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具体分配使用时要从入库项目中选择,全过程管理和分析每一个项目。各部门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要形成合力,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因素导向、竞争导向和绩效导向,最终才能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

(四)完善制度,积极执行

一是要强化政策制定。我们要从全县高度出发,修订完善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要强化制度执行。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旦修订完善,就要将其具体化,目标任务要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单位,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我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单位所涉及的每个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资金报账程序,严格推行项目资金评审制度。

(五)强化监督,加大检查

一是强化内部监督,项目单位应该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加强财务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使项目的开展和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公开、透明规范。二是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检查,财政局要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创新监督方法,规范检查行为,为专项资金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积极配合上级、审计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预算和执行过程的监督,及时公开项目资金的来源、使用、结余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1]陈晶.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2).

猜你喜欢
结余专项资金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政府储备结余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