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08-15 00:52刘美英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年3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预算编制情况

刘美英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876)

一、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依然以“增量预算”为基础编制预算

大多政事业单位仍然习惯于在之前的预算基础上增加金额后再进行财政资金的编制,不以“零基预算”为基础,不考虑单位或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安排预算,导致结余,出现在期末“突击消费”的现象。

2.预算编制时间比较仓促

预算编制程序的不完善以及一个月左右的预算编制时间,使得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合理性得不到保证。编制中生成的预算指标无法得到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预算编制的可信度欠缺。

3.预算编制计划得不到有效执行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未与各部门进行了解与沟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对基本支出中的人员与公用经费做不到准确测算,任意实行项目立项,虚报资金申请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某些支出事项资金不足,某些支出事项资金又过分充裕,使得预算编制计划难以实施,并且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下降。

(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执行进度重视不够

预算执行没有得到预算单位以及负责人的相应重视,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认真负责的完成其分管工作,甚至以应付的态度来随意执行,结果使得实际收支与预算编制情况大相径庭。

2.相关部门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很少,即便有沟通,效率也不高。造成财务部门只掌握了财务数据而不了解项目的完成情况,业务部门只是将重点放在项目的运行方面,忽视了资金的执行程度。部门与部门之前项目沟通与统筹力度不足,极易导致项目内容重复的现象,致使资金投入出现重叠、分散的现象,预算调整几率也增高,直接造成执行效率下降。

(三)预算分析和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结束后都没有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后期的分析和评价,财务部门只是根据一年来日常收支会计账务处理分析、汇总编制部门决算,项目执行情况得不到标准考核和规范管理,预算的执行和分析得不到有机结合。

2.考核体系尚不健全

有些单位项目支出预算尚未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追踪问责机制,还有一些单位虽然有分析评价程序,但是其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化,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考核指标不清晰、预算执行情况不能与员工的考评结合、预算资金用途随意改变、预算执行情况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缺乏关联。

(四)预算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工作人员得不到单位负责人的重视,使得财会人员在部门预算中的角色只是简简单单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有的财会人员缺乏对具体部门业务和决策的全面了解,部门之间缺乏事前的有效沟通,导致内部监督的作用缺乏有效性。

2.预算编制、监督不能有效分开,缺乏独立性

财务工作人员自己编制预算报告并且监督预算报告的执行,两者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分离,使得预算编制、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监督很难到位。因此,需要有一个绝对独立的部门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提高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制度

1.全员参与,综合考虑

(1)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扩大预算编制参与人员范围

组织一个由单位主要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层层上报,财务部门负责统计归类的预算编制委员会,制定出一份比较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预算报告。

(2)遵循相关规定标准,据实编制预算

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标准,测算支出预算要以实际支出经验为基础,不得随意虚列或增设支出;预算内容要全面完整,要涵盖维持单位内部基本运转的正常经费及设备添置经费。

2.改进方法,细化科目

(1)将预算编制方法由“增量预算法”转为“零基预算法”

积极推行“零基预算法”,要求把每笔预算支出的用途详细化,要求量化到项目、落实到部门、分配给个人。每笔预算支出的上报都需要部门主要领导和该项目主要负责人签字,这样既能确保预算支出的科学性,也能方便后期对于支出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

(2)将预算科目设置进一步合理细化

单位所有的预算工作最终都反应在预算报表上,只有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才能让报表审批单位明了每笔预算的主要用途,以便提出合理化建议。

3.转变工作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业素养

(1)变被动为主动

预算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工作意识,主动了解财务预算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将预算编制和社会环境、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有效结合,吃透预算编制决算等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2)加强技能培训

经常组织财会人员学习会计法规,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对在岗会计人员的培训,强化财会人员执行财政法规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二)严格制定和实施预算执行程序,提高预算执行力

1.针对预算相关法律和法规开展培训,避免预算随意执行

补充必要的工作人员,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加强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强调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部门预算一经批复,各预算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使用预算资金一定要以预算安排的项目和用途为基础,以专款专用为原则,控制在支出预算范围内,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2.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遵循年度预算对各项预算指标进行严格执行,细化、分解预算方案,落实到具体部门与个人。同时应明确财政资金支出的性质及其金额,杜绝超预算支出与任意更改财政资金使用范围的现象产生,对财政专项资金实行监督与管理,并且对财政资金中的权、责、利进行明确划分,以防出现腐败、违法乱纪等现象的发生,使得财政资金能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3.促进各部门之间长期有效的沟通,调动全体人员在预算执行中的积极性

财务部门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比如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推进会、部门领导间的座谈等,把分析的重点放在执行速度慢的项目上,通过沟通,及时解决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落实项目任务,加快项目的实施,消除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障碍,加快完成项目任务的速度,确保预算执行情况能够在部门间得到相互的促进和监督。

4.有效及时的开展预算执行结果的跟踪分析,加快预算高效执行

将预算编制、预算制定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挂钩,强化预算执行的长期有效机制。以专题会议、内部文字资料等形式通报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总结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积极组织相关人员献计献策,及时调控、改进项目执行情况,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三)强化预算监督

可设立专门的稽核审计部门(必要时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及岗位负责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每年年底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审计计划,对涉及预算编制、执行等相关环节进行全面审计,定期发布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实现各层面、全过程的监督。同时,对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严肃财经法纪,落实责任问题整改机制,力争使得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确保预算顺利、合理有效的执行。

(四)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考核管理范围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考核目标相挂钩,赏罚分明,通过实施规范的季度、年度考核,为行政事业单位全员设立行为标准,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让预算管理工作与工资水平和职位晋升相关联,引导相关人员积极、主动地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预算编制情况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脱发 养“老金”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特殊情况
如何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