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象征符号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2015-08-15 00:53贾林洋汤江青高佳琪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意指老兵雷锋

贾林洋 汤江青 高佳琪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从战国时期的屈原到近代的林则徐,从抗战时期的张自忠到新时期的王伟,从五星红旗到抗日影视剧,爱国主义象征符号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传播有利于加强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宣传活动,并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受众心理变化,当前我国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传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爱国主义象征符号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于国家极强的社会认同,它产生于与它族的对比,并形成差异化。符号是信息的外在表现与物质载体,是传播的基本要素,符号包括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1]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形式层面包括:一是物质实体,包括当代实物与文物。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抗战遗址、与外族作战遗留的武器等。二是形式实体,如媒体中再现的体育比赛、战争、已经逝去的爱国英雄等。三是具有爱国主义象征性的人,以抗战老兵为代表。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内容层面主要是符号指向的意义内容,是象征符号所要表现与解释的爱国主义内涵与意义。

象征符号属于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往往代表一种抽象的意义。[2]象征符号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相同的象征符号在不同的时代会有着不同的解读。以爱国主义为例,爱国主义在封建社会的典型象征符号有岳飞、屈原,他们所展现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忠君报国,忠于君主与报效祖国交织并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典型象征符号有雷锋、钱学森等,他们所展现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因而,爱国主义象征符号既是历史的积累,也是时代的产物,是某一时期特定爱国主义文化的反映与标志。同时,象征符号还具有自由性与随意性。[1]体现在一个对象可以用多个象征符号表示,一个象征符号也可以表达多个对象。以爱国主义为例,爱国主义这个客体便可以用爱国宣传画、抗日影视剧、国歌等多个象征符号表示。

二、爱国主义象征符号传播存在的问题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其传播以撒播的形式出现,撒播的前提在于崇高感的塑造,它并不关注反馈。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形式与内容脱节

传播符号一旦被赋予了意义,并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便具有了某种稳定性。然而有一些传播符号的形式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并未建立稳定的联系,即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未被受众普遍认可,那么会导致符号的传播受到时间、环境与受众特性的限制,传播范围也会局限在某一群体、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区。[3]如果符号形式是纪念馆等物质实体,则符号的传播会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如果符号形式是文物,则会造成受众难于理解;如果符号形式是媒体再现等形式实体,则容易造成受众理解错位。

当前我国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先烈等。但是这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多是人为主导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容易堕入形式化的境地,造成符号的形式与内容脱节、进而导致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缺失;爱国主义宣传文字属于实物文字符号,我们不算做此列。同时,由于这些教育活动基本上是针对特定群体,大量的普通公众并不能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环节之中,因而很难引起受众的普遍认可。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换、传播情境的变化,这种符号形式与其内容的联系也就消失了,最终导致其爱国主义的象征意义也随之变化,失去了其原有的符号价值。

(二)符号的传播情境丧失

符号的传播情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符号系统本身的情境,如音乐的前后节。二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知识背景。三是符号系统所在的社会情境,如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文化现状等。如果一个传播符号孤立地存在于一个符号系统,而不与其他符号进行组合时,其所产生的意义会与整个符号系统产生的意义有很大差别。[3]当一个符号单独存在时,它所传播的意义很可能是暧昧的、不明确的、多义的,受众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获取其基本的外延意义。而对于其复杂、更为重要的内蕴意义则知之甚少。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漩涡,脱离了当前的具体情境对爱国主义象征符号进行解读。以抗日战争遗留老兵为例,我国很多地方对之采取的态度是避之不及,否定其抗日功绩,只将目光停留在其抗战时期的身份上。这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以其抗战时期的身份为借口,否定其抗战事实,诋毁其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几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时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很多地区不顾社会主义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新时期的大环境,对抗战老兵这个爱国主义的象征符号进行孤立地解读,造成符号的传播意义出现偏差,浪费了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三)符号的衍义性意指被忽略

衍义性意指是符号静态意义的一种,与本意性意指相对应。衍义性意指即从符号的本意衍生而来的意义,它无法独立存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指向不同的意义。本意性意指是符号的本来意义,是符号中约定俗成的、稳定的一部分。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本意性意指主要是其概念、基本要求,这些内容大多是民众所普遍认可的,是爱国主义象征符号意指的核心部分。[3]但是,符号是历史的积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衍化行为,会产生一些原本没有的意义,也有可能违背符号的本意性意指。

“雷锋”曾经包括现在也是家喻户晓的爱国主义典型,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偶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雷锋”作为爱国主义象征符号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衍义性意指,最为典型的便是网络上对雷锋的恶搞。对雷锋的恶搞不但损害了其作为爱国主义典型的光辉形象,损害了其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还造成了其爱国主义象征意义的缺失,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受众的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从传统的肯定一切信仰到现在的怀疑一切信仰。雷锋不再是改革开放前民众心目中的爱国主义化身,而被民众认定为是一种政治符号加以排斥。不可否认,这与雷锋不在世、只保留了其精神象征有很大关联。

三、爱国主义象征符号传播的策略调整

(一)符号形式融合,契合符号内容

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图片海报、报纸杂志等视觉符号,可以是广播电台等听觉符号,还可以是电影电视、互联网等视听结合符号。[3]爱国思想政治教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先烈等教育形式应当努力实现视觉符号、听觉符号以及非语言符号的融合,实现符号的多维传播,提高受众的接受效果。同时,应当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例如,利用影视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有机结合。在保证画面等非语言符号有效的前提下,强调语言符号的重要性,利用语言文字为影视剧进行标注,避免单纯非语言符号传播出现的意义浮动等问题。

(二)增强符号解读系统性

爱国主义象征符号只有存在于系统之后才有价值。因而,应当将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与其他符号进行组合,确保符号意义的全面性。同时,应当将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置于当前的传播情境之中,排除意义的模糊性,从而才确保符号意义的准确性。地方政府应当对抗战老兵进行重新定位,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发展新形势对抗战老兵这个爱国主义象征符号进行全面解读,肯定其历史功绩,认可其抗战英雄身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抗战老兵作为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传播意义的准确性。对于传播者而言,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全面的符号系统,避免仅凭经验做判断而产生的错误解读。再者,国家应当增加对符号背景的解读,增加民众对我国经济形势、政治背景、文化现状的了解程度,确保符号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知识背景的一致性。

(三)强化日常生活中的爱国主义象征符号

“雷锋”、“屈原”等爱国主义象征符号均属于一种精神符号,其教育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弱化,因而需要塑造新的爱国主义象征符号,培养民众的爱国情怀。抗战老兵是从抗日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见证者,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因而选择在世抗战老兵作为爱国主义象征符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抗战老兵为象征符号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增加符号的可信性与权威性,进而增强符号传播的效果。抗战老兵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拉近了爱国主义与民众的心理距离与空间距离。同时,为了确保抗战老兵作为新爱国主义象征符号的与时俱进,应当不断扩充“抗战老兵”符号的内蕴意义。我国学者对抗战老兵符号的解读最早只是停留在其生活现状层面,但是随着研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延伸至爱国主义的层面,从而丰富了“抗战老兵”符号的内蕴意义。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3-45.

[2] 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21-122.

[3] 余志鸿.传播符号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1-25,134-138,30.

猜你喜欢
意指老兵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在可读与不可读之间
影视符号中的草原文化输出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绝妙的数字灯谜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