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与传媒素养教育浅议

2015-08-15 00:53李宏达徐鸿儒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张 恕 李宏达 徐鸿儒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一、现象:遍在的移动媒体

不久前,印度工程师孟莎美一篇名为《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在微博上走红。文章说,作者在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发现,玩ipad 打游戏的基本都是中国人,竟没有人读书。孟莎美感慨,一个有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现在的国民却难以坐下来看书。我们先不论微博这种100多字的微报道的优劣好坏,但就读书这个主题的现象来看,全民的阅读意识和兴趣,已经被外国人作为中国印象传播出去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18至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这个统计数字分配给纸质图书的数量恐怕会更低,几年前的0.7本的数字大概也只是乐观的统计而已。这与世界人年均阅读量最多的以色列相比,只不过仅是十分之一。[1]国外有句俗语:虽然我不了解你,但,只要看你和谁在一起,就会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了。大学生每天都和谁在一起,是老师、是课堂、是宿舍、是操场、是超市、是网吧、还是图书馆呢?电视报道中也多次出现过对“低头族”的报道,这些“低头族”在过马路的时候,只顾低头看手机刷屏,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甚至丢掉了生命。网络调查显示,历史上大学生每天睡前的卧谈会,已经被刷屏的无声动作取代,宿舍中更多的是每个人在熄灯后手机在黑暗中的亮光。这种危害不仅仅是眼角膜黄斑的问题,也带来了大学时代生活交往的空白、现实感受的缺失,哪怕大家住在一个寝室中,也都将通过手机来沟通心灵。人与人的交往被高科技阻隔,形成了各自的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这些“罩中人”在高科技的保险机制的作用下,将会逐渐失去主动行为的意识和动力、信任与被信任的高峰体验,他们不会害怕什么,他们只是认为这样会更加安全。

一般来说,这些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信息网络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从先锋走向常态,已经内化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2]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以及将来的社会引领者,对这些现象要有自己的理解力和研判能力。这不仅是引导大学生如何看和想的问题,更是引导大学生怎样形成独立的研判精神和行动的问题,这也体现了大众传播时代,大学生信息和传媒素养的普遍性。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二、问题:信息与传媒的把握与守望

当今时代,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是如何共同作用于人们的思维和市场经济的?人们的独立思考和研判的过程以及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把握命运的能力是否与他们自身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相关呢?媒介素养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结合点在哪里?他们共通的基础理论又怎样认识呢?

有些时候,问题会随着现象的发生而逐一浮出水面,这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常项,也是有利于现在和将来研究与深入,有些问题在研究中并不会得出确实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问题意识、解决问题、与问题共存始终是大学生信息与传媒素养教育研究追求的永恒目标。对于真问题的讨论、鉴别和研判,也会在对策性的理论和实践中逐渐明确。

身处在信息与传媒之中的大学生,在接受信息和利用传媒的时候,更多只是从表象上简单地应用和思考。深入地思考这些大学生困惑的问题,必须同时思考社会正在发生和经历的问题,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信息与传媒素养教育,针对大学生群体提出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多角度、多领域和多层次的问题,首先应该树立这样的参考背景和参考机制的理念。

简单地说,大学生信息与传媒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掌握和应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守望与看待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进步蓬勃发展的今天,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渴望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事实,这涉及他们未来的生存之道,和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大学生群体,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态度影响着其竞争力的强弱。

三、假设:信息社会的竞争力

媒介和信息从历史上就是一同出现的,没有信息的媒介和没有媒介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到了现代,媒介和信息才引起了人们的极度重视呢?而今天,中国网民数已达5.38亿,网络普及率为39.9%。[3]信息的传播与媒介之间已经融合在一起,媒介和信息的不可分性,显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教育是能够融合的。

从问题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按此逻辑推论的出我们的一般假设,如果大学生的信息与传媒素养的提高与其竞争力公式是正相关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一方面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另一方面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守望与看待,在理论上,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教育手段的范围可以依据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形势,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开放。由于信息与传媒是在图书馆学和传播学两个学科背景下的研究,从大的领域和范围来说,可以牵代出一个整个的课程群的建设,从小的范围来谈,也可以在图书馆的实践领域内,做一些具体的信息和传媒素养教育。目前情况下,大学生信息与媒介素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是做一下图书馆和传播学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尝试。针对的主要是围绕素养二字,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更自觉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信息和传媒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和印象,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继续发展自己,对信息、传媒以及其技术应用和内容分析具备自己的研判能力和基本素养。

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年底有望提出成熟的方案。国民阅读节、农村书屋等每年都在有组织地实施,这些都呈现了对于如何获取信息,怎样利用信息的大趋势,在全民族、全社会都大力提倡和实施阅读计划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信息与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与媒体的能力,就是显而易见、不证自明的事情了。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和未来社会的引领者,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在信息社会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生产生活技能,他们的信息与媒体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竞争力。

四、现实:信息与传媒的作用

当代信息社会的构成是5M+1I+1C,即由Material,Money,Machines,Man,Management 和Information,Culture 等七个方面构成。信息社会的各个因素都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大众传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目前,大学生这方面的教育还处于学科分裂的状态,需要对信息与传媒教育所涉及的学科和学科群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新定位,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事实上,有关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教育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也都是互相交叉的。传播理论、图书馆信息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论文科还是理科,都是当今时代无法逾越、无可替代的知识领域。具体地说:第一,在认知方面,帮助大学生提升了解媒介所承载和播出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的能力,熟悉寻求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估、解释、判别、选择、组织及总和信息的能力。第二,在情意方面,帮助大学生体认媒介信息的价值和力量,判断其适当性,合乎法律和伦理性。第三,在技能方面,帮助大学生具备和提高操作媒介工具的基本能力,包括利用计算机、媒介系统和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处理及传播。第四,在营造环境方面,帮助大学生不断重视科学地利用媒介,积极参与制造适宜、健康的媒介生态环境和氛围。

信息传播方式的任何一次变革都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至于一个时代的标志便是这个时代的媒介。[4]信息社会是媒介多元化和媒介融合的社会,人们从以往单纯对信息的态度和重视,逐渐认识到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媒介所附带的信息和意义,以及信息和媒介的互动过程。虽然信息从一开始就离不开媒介或载体,但直到现在的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和个人需求将媒介和信息这两个概念及其作用真正摆在了人类面前,抛开媒介讲信息或论述没有媒介的信息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性的理念和实践在信息时代已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可操作性。

五、规训:信息与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信息与传媒素养的重要性也体现在他们对信息和传媒的守望和看法上,大学生生活在当今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一天不是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的,每天也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层出不穷地冒出来,这些信息中,新闻信息是最快速和多变的,哪些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哪些又是最应该值得关心和讨论的,是大学生无法回避的现实。怎样去分析和讨论,以及这些分析和讨论将会对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大学生自己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例如,大学生对于网络谣言和网络大V、中国梦、雾霾可导致癌症等事件的看法和期待,就需要学校通过老师的授课、讲座等形式及时地传播出去,为大学生开宗明义、释疑解惑。

事实上,同学们的阅读行为和习惯正在发生着改变,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应用,使得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行为转向了以手机阅读为主,微信中的朋友圈功能和各种读书网站成为他们课余阅读的首选。大学必须有图书馆,但图书馆不必建在大学中的话,现在有了现实的模式,那么如何引导和服务,如何让大学生在手机阅读碎片化时代能够将信息更加完整地分析、记忆和表达出来,就要靠信息与媒介的教育发挥作用了。

虽然素质教育追求人的思想的自由和整体性,但重要的是结构性和准确性。结构主义认为人们所认识的社会现象是杂乱无章的,要获得有秩序的认识就必须掌握现象的结构。这也是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能够清晰表达和阐述的行为者的基本能力。同样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概念和逻辑,将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和种种联系,在经过自己的思考和研判后,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

六、守望:信息与传媒素养教育的人文关怀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进步蓬勃发展的今天,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渴望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事实,这涉及他们未来的生存之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信息与传媒素养的守望和态度,同样也是隐含在教学的过程和目的之中的,只不过这条线索相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来说,是一条暗线,但绝对不是辅线,依然是主线,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学生人生态度以及竞争力的影响

IP6协议曾经宣称能够给地球上每一粒沙分配一个网址,然而实际上信息鸿沟越来越大,信息的传播的速度和内容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所有限制,人们在收看网络直播事件的时候,事件发生地的人们还都不曾知情。信息富集和信息贫乏的情况同时存在,大学生需要在这中间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信息的度和比例,更应该了解目前信息和媒介共同作用下,给全球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

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阅读在网络时代的信息与传媒教育中更加需要意义上的理解、理念上的提升和手段上的拓展,需要一种守望的精神,守望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信息与传媒教育过程中令人感动的理想场景。真山水不须图画,大圣贤奋自读书在当今时代,尤其需要有守望的态度和场景的进一步展开,大学生信息与传媒素养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项主动过程,更应该是教育的一种互动的过程和结果。

[1]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发布[J].出版参考,2013(12).

[2] 常晋芳.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面向信息时代[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6辑),第117页.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2.

[4] 肖锋.历史观信息主义:从媒介决定论到信息方式[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6):84.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