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对传统媒体内容使用的影响分析

2015-08-15 00:47杨春红
新闻传播 2015年1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微信

杨春红

(城市晚报 吉林 长春 130033)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全面普及,整个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高速发展的现在,传统媒体逐渐退出曾经占据主导份额的市场,越来越多的面临新媒体的压力和挑战。在智能手机产业蓬勃发展的前提下,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产物,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和认可,得到了爆发性的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

1.微博、微信出现的时代背景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转发方式来分享交流简短信息的社交平台,有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微信是腾讯公司开发推出的一个智能手机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目前两者都是可以免费使用,都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研发并推出的,两种平台都是不分通信运营商,不分操作系统,借助网络技术和工具进行聊天、语音、图文、视频的传播,是受众广泛、接受度高、多应用的聊天交流平台。微博、微信快速发展的前提便是智能手机产业的蓬勃发展,这种新兴的媒体传播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表示个人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

2.微博、微信的特点

微博具有四大显著特点:第一内容短,一般控制在140字以内;第二传播快,实时信息能够快速发布;第三信息公开,信息传播方式为广播式;第四关注机制,可根据用户个人的喜好关注或者取消对象,甄别信息。微信的特点便是可以作为一种多渠道、更方便快捷的手机聊天软件,还可以在朋友圈分享信息。

微博、微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使用,成为网友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种信息交流平台,而它们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又有其共同的特点。

2.1 传播信息迅速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通过网络的转发分享实现信息公开化,即使不在电脑前也能知世界大事,信息的传播变得迅速快捷,群众接受信息的途径也更方便。

2.2 受众影响大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网民达5.27亿,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长达100分钟,这其中微博、微信的使用量剧增。微传播已经成为推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主流之一,信息传播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2.3 准确率低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区别的重要方面就是其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率低,这也是限制和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媒体的发展迅猛,时间有限,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传播信息,虽然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量,但是也造成了各类虚假新闻的传播。相对于国家新闻机构和业内权威传媒部门,微博、微信并不具有新闻采访权,只在转发分享的阶段,影响了受众对信息的认可度,也就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3.微博、微信对传统媒体内容的影响

3.1 对传统媒体内容传播的影响

在传统媒体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时期,大众传媒的理念和方向被垄断化,传播受众没有话语权,虽然在传播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受众处于单向的、被动的接受面,在这种思想下,传播受众只是一堆被物化了的数据,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关联只是一种可量化的买卖消费者关系。传统媒体越发达,受众量越多,所凸显的传媒与受众背离情况越严重,普通大众的声音被传统媒体官方信息所掩盖,甚至成为媒体的道具和背景,被利用和操纵。而当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强势出现,动摇了传统媒体主导的市场地位,打破了现有的传播平衡,进而对大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和改变。

3.1.1 微信、微博的研发推广改变了原有的传统媒体传播结构

在微信、微博的平台中,被动的、沉默的受众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意愿在网络上支配自己的声音,地位得到提升,取代了传统媒体所能享有的特殊权利。这意味着旧的传播系统被改变,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成为多元化的传播力量。

3.1.2 微传播结构的网络化消减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感,促进了对话型的关系

虽然传统媒体目前也有和新媒体相结合,在微博、微信上建立自己的官方平台,力求在信息网络中保持存在主流声音和权威地位,但这种权威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与,或者是受众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权威的建构中,与受众进行良好互动,使受众也能参与到信息的权威建构中,还可以发出声音进行质疑。这种互动质疑又促进了对话型关系的发展。网络上的信息纷杂而不统一,但又保证了各种意见的连接和互通。微博上的每条信息,既是信息的发布,也可以被转发、评论,形成公开的大范围传播。这些信息代表着普通大众的信息连接、分享,进而形成统一意见,形成公众舆论。

3.1.3 微传播蕴含了大量的人际关系

传统媒体权威性的消退,拉近了普通群众和公共人物的距离,可以互相进行平等对话。而微博、微信也形成了人们之间在网络上的特殊社交关系,传播的平民化和自由化给人际关系带来新的传播方式。

3.2 对传统媒体内容形式的影响

3.2.1 微博、微信的碎片式阅读感

微博、微信的短小精悍让它们拥有了传播迅速的优势,尤其是微博140字的限制,写作者不用长篇大论,只求抒发情感,抢先及时有效性,又方便其他人的评论和转发。这种文字受限制的载体,使思维阅读也发生了转变。文字被不断切分成众多碎片式的片段,也表示着思维的跳跃和阅读习惯的转变。更多表达简单但蕴含深意的短小文章被传播分享。而如果想进一步表达情感和叙述故事,也可借助长微博或链接网页形式。如今有很多传统媒体也在尝试这种短小的写作和编辑方式,使新闻信息微博化。

3.2.2 微博、微信内容的在场感

比如观看一场演唱会或是足球比赛,我们更关注和热衷的是过程中的享受,而并不是一个最终结果。微博、微信在受众评论和转发的互动过程中,发挥了社交平台的强项,使参与者体会到类似赛场过程中的“在场感”,使他们在浏览微博、微信的过程中得到了只是阅读所难以体会的亲临现场的体验感,例如各种各样的“微博直播”得到广大网友的热衷追随。微博主持人不断发布新的现场内容,参与者可以跟进、评论、转发分享,获得现场参与感。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报纸等静态阅读媒体更是无能为力。所以,在内容现场感上,传统媒体受到微博、微信冲击很大。不过,像微直播这种形式都需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尤其对于职场工作的微博用户,很难能跟上微直播的速度。传统媒体虽然受到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的影响,但在时间选择上能给读者更大的选择空间。

3.2.3 微博、微信内容的灵活互动性

在微博信息不断被转发评论的过程中,各种夹杂着对于社会事件的观点情绪也得到了传播和分享,并且迅速的在众多网友的合力下自动完成了社会新闻事件的构建。在微博上,不但是突发新闻得到网友的迅速转发,各种格言、笑话、点评、段子也非常受网友喜爱。而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保持真实性客观性,在新闻信息产出的各个过程都要严格把关,平衡观点,不能带有个人情绪。这种客观性的表达方式虽然注重了新闻事件的准确性,但与微传播相比,缺乏了生动性、灵活性。所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层面总是无法与微博、微信竞争。如果要改善这种情况,并不能简单地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将信息发送在官方微博即可,而是在传播结构已经改变的情势下,既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又能和微博特有文化相结合,使内容灵动、活泼、接地气,吸引更多受众。

[1]陈晓彦.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从传播结构、受众到操作系统[J].新闻界,2013,(8):48-54

[2]张雪芬.浅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4,(7):274-274

[3]刘爱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2014,(8):32-32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微信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微信
微信
微信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