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2014年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5-08-15 00:45张祥龙张祥存
湖北植保 2015年2期
关键词:随州市小种历年

张祥龙 张祥存 郑 波

(1.湖北省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41300; 2.湖北省随州市原种场 441300; 3.湖北省随州市阳光办 441300)

随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属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比重较大,常年种植水稻11.3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其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以2014年发生最为严重。现就随州市2014年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

1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

1.1 发生面积大、损失重

统计显示今年我市稻瘟病的发生面积为3.05万hm2,全市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穗颈瘟发生1.72万hm2。是我市发生最严重的一年。以随县的洪山、殷店、万和及风景区的长岗等乡镇为最重。全市因穗颈瘟造成的损失为7000万元。其中有一个较大的种植户损失为30万元(近7hm2绝收)以上。

1.2 发病时间早,危害时间长

由于种种原因,今年我市的稻瘟病从苗期就开始发病,5月中旬就发现苗瘟,发病时间早。6月中旬时部分田块叶瘟相当严重出现“坐蔸”,8月中下旬穗颈瘟显现。危害时间长达3个多月。

1.3 与生产管理有关

1.3.1 与品种有关

调查发现两系杂交稻发病情况明显重于三系杂交稻。调查发现穗颈瘟籼稻重于粳稻,但粳稻的谷粒瘟重于籼稻。

1.3.2 山区重,平畈轻

调查发现山区水稻发病情况明显重于平畈地区。

1.3.3 与管理有关

就同一地区而言,偏施氮肥的田块要重于正常管理的田块。总体而言,稻瘟病比较难防治,但是用药合理还是有一些防治效果,特别是对穗颈瘟的防治表现更加明显。

2 发病原因

2.1 种植品种抗病性差

随州种植的中稻品种有 220种之多。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有Y两优1号、深两优5814等。发病特别重的有Y两优9918、广两优558、科两优1129、两优289、II优234等,其病穗率达80%以上。其次是Y两优1号、深两优5814、黄化占、Y两优900、Y两优9916、Y两优6号、Y两优029等。

2.2 田间小气候影响,冲田发病重

两高山间的冲田是稻瘟病的重灾区,主要是因为山高雾重稻叶上积水露时间长,为稻瘟病的流行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此冲田发病重。

2.3 大气候影响,易感病品种田块重

气候是造成发病轻重不一的主要因素之一,气温20℃~30℃ ,相对湿度90%以上,且有水滴存在,对病害的扩展十分有利。今年我市5月~8月雨日数为38d(历年48d,2013年42d),比历年少10d;雨量为433.4mm(历年581.7mm,2013年501mm),比历年少148.3mm,少25.5%;但是日照时数为 653.1h(历年:740.6h,2013 年:901.7h),比历年少87.5h,比2013年少248.6h。关键是8月7日~13日连续7d为阴雨天气,此时正值我市水稻破口抽穗期,为稻瘟病的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从气候条件和品种综合因素讲,易感病品种水稻破口抽穗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和日照时数少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

2.4 种子未处理,病源基数高

水稻浸种消毒处理是农民的一种自愿行为。而前些年水稻稻瘟病仅在糯稻上发生,部分农民存在侥幸心理,对稻瘟病在杂交水稻上的发生放松了警惕,播种前未进行消毒处理,致使稻瘟病种子带菌率较高,田间发病早而重。

2.5 肥水管理不当,发病重

一是基本不用农家肥,二是底肥用量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造成秧苗发黄,之后过量追施氮肥,而氮肥施用过量,过晚,易造成秧苗徒长,茎叶组织细胞硅质化过程推迟,抗病力差,易发稻瘟病。

2.6 病菌生理小种可能有变化

稻瘟病菌某一特定小种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面积的栽培品种,只有当某一品种或抗病基因的大面积单一化应用时,才会有病菌优势小种群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导致该抗病品种丧失抗性。前些年水稻稻瘟病仅在糯稻上发生,在杂交稻上不发生,现有杂交稻种植时间长了也发稻瘟病了,这说明病菌生理小种可能有变化。

2.7 防治不及时,病害重

稻瘟病在杂交水稻上的发生不象二化螟等害虫一样“普遍”,品种间、田块间都有不同,多数农户疏于田间管理,在防治上存在着重视虫害、轻视病害防治的思想,对稻瘟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往往是在大发生后已看见白穗时才施药防治。防治不及时,加重了穗颈瘟的发生。

2.8 菌源广泛存在

我市是稻瘟病的常发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菌源广泛存在。

3 防治对策

3.1 选择抗病品种,搞好品种搭配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水稻品种,避免单一品种在区域内大面积种植,是控制适应性生理小种变异成致病性生理小种的重要手段。技术推广部门要不断引进抗病性好的品种进行示范种植进而推广使用。要淘汰发病特别重的Y两优 9918、广两优 558、科两优 1129、两优 289、II优234等品种;山区冲田避免种植Y两优1号、深两优5814,选用其它抗性好的品种。

3.2 做好种子消毒,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

用50%多菌灵,用500倍液浸种48h,浸种后捞出,催牙播种,对预防恶苗病较有效,也可预防稻瘟病,立枯病等。

用40%强氯精300倍液浸种。先用清水预浸种12h,再放入药水中浸种12h,然后用清水冲净后,再用清水浸种12h后,捞出催芽播种,可预防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瘟病、恶苗病等。

3.3 加强培训宣传,提高农民防病意识

由于种植品种的变化、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变化、施肥水平的变化等等原因,稻瘟病的发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广泛宣传,提高农民对稻瘟病的防治意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要加强田间调查,重点是山区和感病品种,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预防,综合治理。及时、有效措施控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加强水肥管理,控制危害

精细整地,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插后秧苗早生快发,是防治稻瘟病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整地时一定要精细,要尽量清除稻草和残茬,减少稻瘟病的传染源。在施肥上要遵循如下原则,在多施农家肥的基础上,首先要施足底肥,特别是增施磷钾肥,来促进秧苗插秧后的早生快发,要提早追肥防止秧苗徒长,巧补穗肥,以提高产量。防治稻瘟病,水的管理很重要。应以湿润灌溉、干干湿湿为好,并且适时进行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轻发病。

3.5 合理化防,减轻危害

一是喷好“送稼药”控制苗瘟发生。控制苗期稻瘟病,是防治水稻插秧后各个生育时期稻瘟病的关键。在插秧前5d~7d用药防治一次;二是在水稻分蘖盛期防治叶瘟。根据具体情况要防治1次~2次;三是防治穗颈瘟。要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药,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后的一步。药剂以稻瘟灵、三环唑为主。

3.6 组织专业机防,提高防效

组织专业化机防服务组织,可有效地解决农民缺技术、缺人力、缺先进的机械的难题,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危害,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1] 王辉.建始县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07(04).

[2] 杨永政等.房县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湖北植保,2010(05).

猜你喜欢
随州市小种历年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湖北省随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向市民宗委赠送锦旗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随州市羊布病综合防控净化措施的探讨
年际间干旱对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复杂性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新乡地区玉米小斑病菌小种群体结构及致病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