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禹城市降水特征分析

2015-08-17 08:58王海新董翔雁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降水量年份降水

王海新++董翔雁

摘要 利用禹城市1960—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禹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及年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禹城市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不同。其中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下降趋势最明显,对全年大气降水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春季变化次之,呈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下降趋势不明显。降水年代分布特征也较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丰富,80年代最少,90年代开始降水量略有增多趋势。降水量对水资源多少的影响非常关键。

关键词 降水量;变化特征;山东禹城;1960—2010年

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235-02

禹城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光照充足。春季,雨水少,多大风,气温回升快;夏季,盛行偏南风,受暖湿海洋性气团控制,温度高、湿度大、雨量集中,雷雨时常伴有大风;秋季,由于是夏季风过渡到冬季风的时期,北方冷气团逐渐加强,暖湿气团开始南退,气温下降很快,降水明显减少,地面辐射冷却加快,大气层较为稳定,加上地面覆盖物的阻挡,不易产生大风,容易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受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控制,干冷少雨雪,气候干燥,温度较低。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雨涝、冰雹、大风、霜冻、干热风等[1-2]。近5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禹城市干旱发生较为频繁,平均每3年就有1次干旱,7~8年就会发生1次严重干旱。该文拟对禹城市近50年降水特征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用资料为山东省禹城市气象局1960—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分别统计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采用降水量距平分析当地降水变化特征,四季划分标准如下:3—5月为春季,6—8月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3-4]。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禹城市1960—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为584.5 mm,年降水量距平值见表1。可以看出,禹城市降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正距平的有22个年份,其中1964年降水量最多;负距平的有26个年份,降水量最少的为1986年。年代际特征: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至中期、90年代后期至2000年中期分别为多雨年代、少雨年代、多雨期、少雨期,2000年后期到至今降水量有上升趋势。从表1还可以看出,禹城市6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最多,80年代达到最少,只有523.0 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146.4 mm,30年滑动平均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2 四季降水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

2.2.1 春季。禹城市近50年春季降水量平均为86.4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4.8%。从表1可以看出,禹城市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20世纪70年代明显偏少,最少年份出现在1974年,为32.1 mm,进入21世纪明显偏多,最多年份出现在2003年,为168.8 mm。春季降水量在平均线以下的年份较多,与其他3个季节不同。年代际特征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80—90年代基本属于正常年份,70年代为少雨年份;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降水量呈增多趋势。

2.2.2 夏季。禹城市近50年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82.7 mm,占全年降水量的65.5%,夏季降水对全年水资源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禹城市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下降趋势明显。20世纪60—70年代夏季降水量距平为正值,尤其1961—1964年夏季降水均超过700 mm,最多年份出现在1961年,为771.1 mm,最少年份出现在1968年,仅为88.9 mm;1980—2010年代夏季降水量距平为负值,最多年份出现在1990年,为745.6 mm,最少年份出现在2002年,也仅为88.9 mm,不足200.0 mm的夏季降水有4年。年代际特征:20世纪60年代初期、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70年代中期至末期分别为多雨年代、少雨期、多雨年代;整个80年代为少雨年代;90年代初期中期为多雨期;90年代后期2000年后期又呈少雨期;近5年来又进入多雨期。

2.2.3 秋季。禹城市近50年秋季平均降水量为98.7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6.9%。从表1可以看出,禹城市秋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下降趋势不明显。60年代和90年代秋季降水量距平为负值,不足30.0 mm的秋季降水有3年,最少年份出现在1998年,为9.5 mm,最多年份出现在1964年,达212.7 mm;70—80年代和2000年代秋季降水量距平为正值,最少年份出现在1988年,仅为7.5 mm,最多年份出现在2000年,达205.3 mm。年代际特征:20世纪6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至中期、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期分别为多雨年代、少雨年代、多雨年代、少雨年代;21世纪初期以后降水量有增多趋势。从表1还可以看出,禹城市秋季平均降水量70年代最多,80年代最少,这也是秋季降水总体下降趋势不明显的原因。

2.2.4 冬季。禹城市近50年冬季平均降水量为16.7 mm,占全年降水量的2.9%。从表1可以看出,禹城市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但下降趋势不是特别明显。60年代和90年代冬季降水量距平为负值;70—80年代和2000年代冬季降水量距平为正值。不足3.0 mm的冬季降水有6年,最少年份出现在1995年,为0 mm,最多年份出现在1989年,为58.5 mm。年代际特征: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至后期分别为多雨年代、少雨年代、多雨年代、少雨年代;21世纪以来降水量稍有增多。从表1还可以看出,禹城市冬季平均降水量90年代最少,60年代次之;其他3个年代差别不大,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3 结论

禹城市50年大气平均降水量584.5 mm,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降水量最多的1964年,为1 144.4 mm,1990年次之,为1 012.3 mm;2002年降水量最少,为272.7 mm,1986年次之,为355.4 mm。

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不同。其中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下降趋势最明显,对全年大气降水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为春季,降水量下降趋势较明显,冬季和秋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下降趋势不明显[5]。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春季占全年降水量的14.8%,夏季占全年的65.5%,秋季占全年的16.9%,冬季占全年的2.9%。

降水年代分布特征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丰富,80年代最少,90年代以后降水量略有增多,进入21世纪后有减少趋势,近5年(2009—2013年)降水又呈增多趋势[6-7]。

4 参考文献

[1] 王建波,姚圣贤,朱霞. 华北春季降水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J].山东气象,2005(4):5-7.

[2] 王海新,李凤云.夏季暴雨及气候因素对禹城市农业生产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11(2):34.

[3] 王海新.禹城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差值与原因[J].农技服务,2010(12):12-13.

[4] 柯鸿水,袁淑英.山东省降水特征分析[J].水文,1992(2):53-55.

[5] 高留喜,刘秦玉.山东春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5(5):811-815.

[6] 杨士恩,张兴强,王启.山东夏季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4(增刊1):13-15.

[7] 杨罗,刘加法.山东省水文系统防潮减灾经验及建议[J].海洋预报,2002(1):59-63.endprint

猜你喜欢
降水量年份降水
特殊的一年
DSC1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降水对新郑市大气污染的湿沉降特征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7—2016年丰镇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翁源县1971—2015年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2014—2015年新宾县降水酸度特征分析
什么是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