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收购流失古籍的中国学者

2015-08-18 18:16毛本栋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7期
关键词:抄本古籍藏书

毛本栋

被《清史稿》誉为“鄂学灵光”的杨守敬(1839-1915),系湖北宜都人,生平著述涉及83个学科,集历史地理学家、书法家、藏书家、金石学家、版本目录学家于一身,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他当年在日本收购中国古籍的事迹,是他辉煌藏书生涯中最为光彩的一笔。

1880年4月,41岁的杨守敬抵达日本,任清驻日公使何如璋的随员。一天,他在东京市场上闲逛,看到书店中很多中国古籍是他以前从没见过的,当时没钱买,他就把那些书牢记在心。幸好他来日本时,随身带来一些汉魏六朝碑版,很多是日本人没见过的,古钱、古印尤为日本人歆羡。后来他以有易无,终于得到那些无比心仪的古籍。他的好友、时任清驻日钦使黎庶昌建议他刻书,于是他每天更是奋力地四处求购古籍。

有一次,他幸运地购得日本医学家、文献学家森立之的《经籍访古志》抄本,然后按上面的书目逐一访求古籍。只要能买到的,他不惜重金,甚至倾家荡产。功夫不负苦心人,凡《经籍访古志》中著录的书,杨守敬已十得八九,还买到了数百种目录之外的书。每到一地,他必得古籍若干,捆载而归。每隔数旬或数月,就将收得的古籍装为数箱,运归祖国。遥想当年运书场面,定然无比壮观。如是者数年,中国流失到日本的所有名著、精乘、孤本,一切古籍,几乎被杨守敬收罗殆尽。

杨守敬初到日本时,书肆对一些旧版书还不怎么看重,然而等到他不遗余力地购求不已时,日本藏书家中的一些好事者,就总是出高价跟他争购。于是古籍日渐稀少,书商哪怕得到一本嘉靖本,也视为秘笈,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而杨守敬这时已再无财力购买了。凭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收购净尽,他后来深有感触地说:“然以余一人好尚之笃,使彼国已弃之肉,复登于俎,自今以往,谅不至拉杂而摧烧之矣,则彼之视为奇货,固余所厚望也。”话语中不无自豪与欣慰。他那深沉而博大的爱书精神,已超越了国界,怎能不令人动容?

在日本的三年间,杨守敬不是四处讲学传播中华文化,就是广泛搜集流失到日本的中国典籍,包括六朝及唐抄本,世所罕见的宋、元版古籍,其中不少为国内散佚本和残缺本。杨守敬在日本收购的这批典籍,以经部为最,经部之中,又以《周易》《论语》为多,大都是唐抄本或宋抄本,为我国所未闻者。

回国后,在黎庶昌的支持下,杨守敬将在日本搜集到、国内已绝迹的28种逸书残本,刊刻成“古逸丛书”。这套丛书除《庄子注疏》《蔡刻杜诗》外,均是我国散佚很久的古籍秘本。黎庶昌把“古逸丛书”分赠当时诸位显要,皆惊为精绝。与杨守敬同时代的另一位藏书大家、大学者叶昌炽,也对“古逸丛书”赞不绝口。被誉为“书之伯乐”的藏书大家伦明,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也有诗赞扬杨守敬东瀛收书一事:“渡海三年访秘文,精雕古本胜留真。积来辛苦天宁负,险煞杨云要美新。”

1882年,杨守敬归国后选授湖北黄冈县教谕,后被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任为两湖书院教习。民国后,民国政府敦聘杨守敬为国府顾问,他以年老致仕、不求闻达辞,后被聘为清史馆纂修。1915年,杨守敬在北京无疾而逝,归葬之日,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

猜你喜欢
抄本古籍藏书
图片资料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小毛驴藏书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
《姑妇曲》校补四十六则
藏书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