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校园文化的重构

2015-08-19 03:42古翠凤王绿原
职业教育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技术型校园文化转型

古翠凤 王绿原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论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校园文化的重构

古翠凤王绿原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的灵魂和特色。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欲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实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校园文化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实现功能性的重新构建:其精神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时代潮流,实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其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与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相切合,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其制度文化建设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实行校企合作、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模式。

应用技术型高校;高校转型;校园文化;职业技术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和升级,高层次、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紧缺已成为阻碍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实现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性问题。一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一方面,有助于弥补高水平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不足;另一方面,可打通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上升渠道,为加快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奠定基础。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彰显着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志。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欲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其校园文化也应作为转型的一部分,在原有基础上升级重构,进一步凸显我国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一、高校转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与高校转型发展相适应

2014年6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转型高校的层次定位:“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补充我国高等本科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育,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正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也亟需与高等院校转型之后的未来走向相适应。在高等院校转型过程中,其校园文化建设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在人才培养类型方面,应用技术型高校与传统学术型高校有着明显差异: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致力于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术型高校主要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目标,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因此,转型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依据高层次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第二,在高校的办学层次方面,面临转型的高校主要以1999年新建的地方本科高校为主,重点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对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与高等职业院校中专科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办学层次上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应区别于高职高专,创建彰显本科层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与人才培养机制相协调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考虑人才培养的特点,使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相协调,以促进高校发展。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致力于提供本科及以上学历职业教育,实现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转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培养专业理论基础厚,应用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国际化视野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专门人才。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依托的“土壤”,学生从中吸取养分和精华,获得精神上的陶冶和能力上的发展。因此,在转型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亟需丰富和创新,以与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特色相适应。首先,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先进的改革理念和浓郁的学习氛围,为人才培养提供精神上的支撑;其次,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体化实践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上的依托;再次,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型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以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

二、高校转型中校园文化重构的三个方面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改革过程中不应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在高校转型过程中,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从精神、物质、制度三个层面进行升级构造,营造出适合于应用技术型高校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精神层面要体现出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文化特色

精神文化是高校的风向标,高校转型中精神文化的构建,要体现出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所必备的创新性、职业性、时代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首先,既要传承先前积累的优良传统,注重学生的人文性和专业性教育,又要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提升,着重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其次,精神文化建设要体现出职业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注重学生未来就业所必需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再次,精神文化建设要体现出时代性的特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直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融合,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校园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最后,转型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要体现出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的特点,使学生的培养工作不再拘泥于校园内部活动,充分发挥大学校园开放性的特点。在开放性的校园活动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其理性认知社会,学会规避风险、应对风险社会,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尽早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可以避免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滞后性,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二)物质层面要体现出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载体需求

物质作为一切活动运行的载体,校园物质文化在高校办学过程中起着依托和载体的作用,是校园设备、校园建筑、校园环境、校园标识等所有显性文化的综合体现。在校园建筑方面,科研基地、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其建设不仅要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未来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技术和实验设施设备的需求。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与社会中真实的工作环境相匹配,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其作为校园环境中物质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与学校的整体规划相融合,真正发挥实训基地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功用性。科研基地的建设要体现其实用性,也要体现其创造性,注重其立身于校园特定环境的美感。对于校园环境细节性的规划和设计,在考虑到实用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对人精神上的陶冶,体现出物质方面的规划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校园标识应体现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思想和办学理念,既要表现出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后与高等学术型高校的不同,又要表现出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区别,彰显出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及其所追求的发展目标。

(三)制度层面要体现出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管理特色

学校制度是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各种规范的总称,包括教学制度、校园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等。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想保持健康持续向上的竞争力,创出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色,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体制上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多主体参与管理的原则及灵活创新性的原则。首先,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离不开人的参与,校园管理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是校园管理的主人,全校师生应更新转型理念,明确高校转型的必要性,成为制度规范化发展的一员。其次,由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企业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直接需求群体和受益群体,高层次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和企业的参与。转型高校应改变其单一主体的管理模式,引进企业、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管理工作和监督工作,实施多主体参与的管理模式。再次,社团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二课堂,应完善管理制度,突破传统高校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采用灵活创新的方式,实现对未来高层次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具有应用技术型高校特色的社团文化活动,真正发挥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影响力。

三、高校转型中校园文化重构的践行举措

(一)促进应用技术型高校“三风”建设

地方本科高校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应注意校风、学风和教风三方面的建设。校风代表着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校园风俗习惯,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发展之初要明确校风建设的方向。一方面,要体现出开放性的特色,通过定期举办企业与学校的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到企业学习企业文化;邀请企业定期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活动,使师生对企业技术革新、企业动态、企业人才需求时刻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性功能,定期举办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地方社区居民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活动,邀请地方优秀企业为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指导,加深地方企业与学校的互动。

国外一项关于教育与就业的调查显示,企业雇主更关注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而教育机构更容易把对学生培训的重点放在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上。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对于人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形成知学、乐学、好学的学风,以学生的需要为主,采取灵活性、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信息反馈系统建设,掌握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标准,使学生及时掌握学习的方向,使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构建校内、校外一体化学习模式。其次,要开放课堂环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关键点、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寻找有效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再次,要着重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好学的精神。在学校教学风气的形成上,要注重建立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课的指导之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术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教风。学生在毕业之前,至少要与教师、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一次具体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学术研究项目,通过学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使其成为批判性、创造性、反思性、创新性的实践者。

(二)加强应用技术型高校内部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本科及以上学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学生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之外,对于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教育至关重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验证与巩固,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实训基地的不断实践,寻求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在学校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除了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基建经费之外,学校要主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丰富建设资金的来源,实现教育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职能。同时采取引进校外企业进入学校内部运营的形式,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实训园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作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于选址和物质设施配备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转型高校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让行业中的专业人员对高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实现实用性与创造性并存。对于实训基地设备的购买和使用,可邀请企业内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训,实行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三)建立企业参与应用技术型高校管理的多主体模式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制度建设方面,要吸引企业参与,实行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2014年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引入进行了明确规定:“鼓励职业院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企业管理人员、技术工程师作为校企合作中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可以帮助学校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方面实现多元化管理,增加校园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具体体现在校园管理制度、教学制度、课程管理及教学评估管理上。在校园管理制度上,企业的管理模式与高校的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校企文化的融合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文化,如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管理办法等引入到学校的管理机制中来,实现文化的交流融合。企业文化进入校园,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会有所改变,两者的融合可以帮助高校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实现人才的优质化培养。在教学制度方面,在学校办学基础比较薄弱,对市场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企业管理人员长期对市场动态发展的敏锐观察,对社会趋势走向的及时把控以及对市场人才需求度的了解,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如对市场过剩专业和缺乏特色的专业进行及时优化和调整,对有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专业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使学校的专业设置趋于规范和合理。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市场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学校可借鉴国外应用型技术大学发展的优秀成果,让企业人员、学者和专家根据市场的发展动态,共同对课程开发进行研究,扩宽专业知识的方向,与国际专业接轨,灵活设置课程。企业内的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跨企业跨行业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动态发展。在教学评估上,应通过建立多主体的考核评估体系,使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进来,制定动态考核评价标准。

(四)深化职教集团与应用技术型高校社团文化互动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鼓励多方主体办学。职教集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资料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已有职业教育集团927个。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主要是指一所或者多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以专业为纽带,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职教集团作为行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多方合作的庞大的集团体系,其对外活动的组织经验要高于转型高校。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活动之一,高校社团活动的开展可通过与职教集团活动的交流,实现多层面的文化互动。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由于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上,也应侧重于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协同。由于职教集团中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通过吸引职教集团中优秀的企业、行业和有经验的职业院校对转型中高校校园团体活动的组织开展进行指导,可将职教集团中优秀指导理念和特色思想引入转型高校内部,实现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活动的组织上,可通过以行业和企业牵头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和职业测评的方式,丰富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学校中的社团也可与职教集团中的优秀团体进行交流,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的形式,分享组织经验,实现更优质的发展。在学校社团的管理上,要发挥职教集团中专业人士的指导作用,实现对大学社团的规范化引导,合理利用大学校园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作用,提升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通过职教集团中各学院相同专业学生团体的交流,也可以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互动和交流。

(五)发挥应用技术型高校校园媒体的多元平台效用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立,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的文化传播效用,同时发挥其多元平台优势,实现行业、企业与高校校园文化的交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在校园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多高校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可时时传送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信息,如成绩查询、借书信息、考试安排、校园模范、旅游景点等等。企业中的成功人士会通过个人平台更新个人语录和企业相关信息,企业平台也会时时发布企业动态和科技创新知识。要合理利用新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将校园媒体、企业和行业的媒体平台相结合,融合多种媒体模块,在学校的媒体客户端分类发布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在网络平台中了解更多的校企文化和市场动态。媒体模块可以通过展示企业优秀人员的英雄事迹,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企业中科技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和动态趋势,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校园共享平台中的作用,利用其传播的有效性和广泛性,构建生活互动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等。针对不同的专业知识、优秀人物、科技成果、劳动楷模等内容进行细化分类,时时更新相关动态,使在校的每个学科和专业的师生都能关注到该领域中的相关信息。要定时开展网络在线互动解答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学校领导以及企业中的优秀人员帮助学生解答相关问题,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

高校转型是一项由内到外的系统工程,除了依靠政府、企业和行业的支持之外,高校自身的变革和创新是转型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主要途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升级构建。

[1]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2]张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69-170.

[3]张伟东,吴华.以校园文化引领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探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1):32-36.

[4]Katalin brahám,Judit Csoba Ilona VargánéNagy.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Th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Flow Between the Training Providers and Employers[J].Social Work Review,2013(1):29-45.

[5]Melinda Waters,Linda Simon,Michele Simons,Jennifer Davids,Bobby Harreveld.A case for scholarly activit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ustralia[J].Higher Education,Skills and Work-Based Learning,2015(1):14-31.

[6]中央财政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EB/OL].[2015-06-03].http://106.37.166.229/zgzcw/xwzx/201505/de639be5 f9104ffea994e08927d30a96.shtm l.

[7]汪为春,侯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文化互动研究[J].职教论坛,2014(32):23-26.

[8]黄尧.经济转型期我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319.

[9]刘磊,杨鸿锋.发挥职教集团优势打造职业特色校园文化——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5):94-96.

Enhanced Construction of Cam pus Cultur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ies for Applied Technology

GU Cui-feng,WANG Lyu-yua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China)

The campus culture,embodies the soul and feature of the college.Parts of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rying to transform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 so a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A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culture needs achieve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Its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must adapt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realizing the function of serving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Its mater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must be appropriate with talents training requir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realiz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Its system culture construction must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achieving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plural participation.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culture upgrade;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G710

A

1672-5727(2015)07-0011-05

古翠凤(1972—),女,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职业教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企业参与高校职业教育转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JA140060)

(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技术型校园文化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