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阅读题

2015-08-19 08:51许丽莎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8期
关键词:李陵苏武

许丽莎

文言文阅读

答苏武书

李 陵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困:被围困

B.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区区:拳拳,诚挚的样子

C.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    诛:惩罚,讨伐

D.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      诚:的确,实在

2.下列语句全都说明李陵投降匈奴“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岂易为力哉 ②有所为也 ③报恩于国主耳 ④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⑤灭名不如报德也 ⑥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陵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之所以投降,只是想向高皇帝学习,暂且隐忍,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B.李陵向苏武陈述自己的祖父是将军,功劳盖世,只是他没有阿谀逢迎权贵,结果在异域他乡自杀身亡。

C.苏武回到汉朝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妻子也改了嫁,皇上对苏武的守节仅仅给予微薄的赏赐,所以李陵自己也没做什么指望。

D.节选部分李陵向苏武主要陈述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自己投降匈奴情非得已,是想有所作为;二是回绝苏武的劝说,自己不想回到汉朝了。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3分)

(2)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2分)

(3)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4分)

古诗词阅读

入蜀秋夜宿江渚

唐/陈子良

我行逢日暮,弭棹①独维舟。

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

山阴黑断碛②,月影素寒流。

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

注:①弭棹:停船。②碛[qì]:这里指沙石积成的浅滩。

(1)“月影素寒流”一句中,哪个字运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现代文阅读

云端的日子

高 鸿

小时候喜欢看云。

我躺在山峁的草坪上,世界便成了一个圆。这个圆变换着色彩,忽明忽暗,恍若宝镜初砺,湛蓝而深邃。镜的边缘忽明忽暗,云雾丝丝缕缕挤了进来,色彩渐渐浓烈,组成团儿,幻成一地的羊群或棉朵,悠悠从镜中穿过。宝镜又恢复了本来面目,波澜不惊。闭上眼假寐了一会儿,见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尾巴冲了进来,在镜中耕出一条白线。白线尚未完全散去,刚才赶出去的羊群“呼啦啦”又蹚了回来。羊吃饱了便挤成一团,只剩下一片白,分不清是羊还是云了。云的上面是什么?是不是有天宫?天宫里该是住着神仙,整日被云浸润着,过着虚无缥缈的日子。

参加工作后的某个时段,我就职于一家合资企业,频繁地穿梭在各个城市之间。我有一个习惯,坐飞机喜欢靠窗户,一路观赏下面的景致。当然,看到最多的是云,形状各异、变幻莫测的云。厚厚的云层密密匝匝地铺陈着,感觉即使跳下去也能把你托住,像一张广袤的大床,暖暖地拥着你。都说天上一日地上千年,那么如果不小心在床上睡着了,一觉醒来,今夕何夕啊!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去深圳,下面的云层积得很厚,一望无际,突然在中间露出一个洞,令人为之骇然——感觉我们的飞机是被云托着的。定住神往下看,下面是人间烟火,虚无缥缈,似乎都不像是人间了。飞机再往前走,一条大河浩浩荡荡、逶迤磅礴,夹岸积雪,浪遏飞舟……endprint

另一次在记忆中留下烙印的云景是从青岛去沈阳。那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空中飘忽着一些闲散的云朵,形单影只,懒洋洋的。进入渤海上空后,云层渐积渐浓,渐厚渐沉,色彩立体,形状突兀。这些云朵不断长大,形成连绵不断的城池。城池的中央有高耸的城堡,巍然傲视,形状不凡。城堡的周围怪石林立,状人状物,惟妙惟肖,如一群兵勇摇旗呐喊横冲直撞。城堡摇摇欲坠,突然幻化成一只怪兽,面目狰狞,张牙舞爪。这令我想起了渔夫与妖魔中的那个怪物,内心掠过一丝寒意。正自端详,妖怪已幻化成若干小兽,奔腾跳跃,憨态可掬。我猜想这云端之上一定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纵着这一切,一幕幕大戏次第拉开,与人间一样演绎着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远处,一山逶迤起伏,云雾缭绕。山中有泉,淙淙潺潺。泉水倾巢而泻,奔向远处,终成一片浩瀚的海。再远处,海天一色,于是就分不清哪儿是云、哪儿是天了。

每次回西安,飞机翻越秦岭的时候,我的心情都会莫名兴奋。因为这座山我曾多次攀爬,熟悉它的许多沟壑、许多河流。然而从天上往下看,那又是另一番景象呢。莽莽苍苍的大秦岭葱葱茏茏,一望无际。许多平日难以企及的高峰就在脚下,硕大的花岗岩状若莲花,肆意绽放。山脊上闪着银色的斑点,那是尚未消融的积雪。山间有银带飘舞,小河流淌。水库像一面镜子把阳光反射上来,令人炫目。远处,山峦重重叠叠,在薄雾的笼罩下显得更加妩媚。偶有一两朵闲云飘过,在山间留下缓缓的脚印。

然而更多的时候,舱外茫茫一片,状若混沌世界。想那盘古未开天地之前,世界是否就是这番景象——浑浑噩噩、混沌未开。几十亿年过去,我们的星球有了水,有了气层,有了风云雷电,因此也诞生了最初的生命。也许在茫茫宇宙中,有许多像我们地球一样的星球也孕育着生命——甚至是比我们更加高级的生命,这有谁知道呢?

此刻,舱外阳光灿烂。刚才还厚厚的雾霾已烟消云散,逃遁得无影无踪。天蓝得让人陶醉,瓦亮空灵,云的下面,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本文获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散文类一等奖)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小时候就喜欢看云,原因之一是想象中云端里有天宫,天宫里住着神仙,他们总是被云包裹着,过着虚无缥缈的日子,自己很神往。

B.作者坐飞机喜欢靠窗而坐,主要是想看云以及地面的景致,这让作者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感受。

C.有一次作者坐飞机从青岛到沈阳,路过一座城堡,看到城堡中有士兵打仗、猛兽争斗,不禁心惊目眩。

D.作为西安人,作者经常坐飞机回西安,路过秦岭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象,显而易见作者有着深厚的故乡情结。

E.文章写过去在飞机上俯瞰云景所见所想,行文自然,娓娓道来,笔底波澜若隐若现;想象丰富,描写精妙,语言清美,常见不常。

2.作者眼中的“云端的日子”是一种怎样的日子?请简要概括。(4分)

3.文中作者依次写了几种云景,请简要概括其特点。(4分)

4.选择一个包含“云”字的词语或名句,结合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云”的理解。(8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陵苏武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苏武庙
奋不顾身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
《苏武传》说课稿
变节而受同情:名将李陵身上纠结的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