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5-08-19 16:59戴永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戴永平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15.2±1.3)vs(18.7±2.2)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 vs 25.0%),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部位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 vs 65.0%,90.0% vs 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术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a)-0091-03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属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在临床上不多见[1]。以往临床实践对该骨折类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治疗和预后并没有足够认识[2]。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部位多位于胫骨偏后方,周围血管密布,与普通胫骨骨折相比,治疗难度大,常规内固定术切开复位达不到术中有效观察和固定效果[3]。为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方法在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本次研究病例筛选条件的40例患者均对本次研究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符合医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要求。40例患者致伤原因分布:车祸致伤14例,高空坠落致伤13例,暴力袭击致伤7例,跌伤3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无意识障碍,其他身体功能状况良好,能够接受手术治疗。入选病例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等内科基础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其他部位严重骨折者;合并其他功能障碍者;伴随局部或全身严重感染者;患有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或孕期妇女。将入选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2~56岁,平均(36.9±5.4)岁,其中,后内侧骨折12例,后外侧骨折8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37.5±6.2)岁,其中,后内侧骨折14例,后外侧骨折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20例采用锁定接骨板行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指导患者取卧位,手术操作过程中应用X线辅助监测。行局部麻醉,在患者膝关节后内侧切开一条长约20 cm的“L”型切口,切口起始位置为腘窝横纹外侧端,沿横纹走向将切口延伸至腓肠肌远端。在腓肠肌内侧进行分离时需避免对周围隐静脉和腓肠肌神经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外侧骨折情况和肌肉松弛程度,确定是否需切断腓肠肌内侧头。随后牵拉腓肠肌内侧头至外侧,充分暴露膝关节后内侧关节囊和胫骨后踝关节部位,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复位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者胫骨平台后侧是否有塌陷部位,如有需行植骨。采用克氏针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应用X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待复位满意后,采用钢板进行最后的支撑和固定。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完成后,需放置引流管,并进行伤口缝合。对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加压螺钉内固定术,麻醉后在关节线上切开一条长约5 cm的切口,待胫骨后踝关节和关节囊充分暴露后,利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应用X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待复位满意后,利用螺钉行内固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6~9分为较差,10~19分为及格,20~26分为良,>27分为优[4];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部位恢复情况进行评定:<6分为较差,6~11分为及格,12~17分为良,>18分为优[5]。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及有无并发症情况;②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部位恢复的Rasmussen评分情况,计算优良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部位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骨折部位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部位恢复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部位恢复情况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3.1 临床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发展现状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在临床上不多见,因此未引起相关学者和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不利因素的增加,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发病率呈增长趋势。随着临床对胫骨骨折认识程度的加深和对骨折部位解剖层次的深入了解,以往常规的治疗方式正在被不断完善和改良,手术操作视野更加清晰直观,医师操作方便,手术效果更佳,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3.2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发生机制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通常是由于膝关节处于弯曲状态时受到外界的暴力撞击,导致股骨踝部对胫骨平台后侧形成较强烈的冲击,包括轴向压缩应力、外翻应力等多种暴力冲击[6]。单纯采用X线难以对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观察和判断[7]。

3.3 传统治疗方式的弊端

以往临床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治疗多以前侧入路方式为主,手术操作中无法观察到患者的后侧骨折线,医师无法在直视状态下进行解剖复位[8]。前侧入路手术方式一般以加压螺钉内固定术为主[9]。但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部位多位于压力侧,螺钉固定方法无法满足骨折复位的力学需求,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不理想[10]。

3.4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的优势

胫骨骨折关节面的复位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疗效[11]。正确的入路途径直接决定手术操作视野的广阔程度和骨折端的暴露范围[12]。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改变常规的内侧入路途径,手术过程中需要面对的解剖结构相对较少,可有效避免对周围血管和神经造成的不良影响[13]。此种入路方式方便医师在较大的视野空间内进行直观操作,复位效果比较显著[14]。此外,后侧入路方式也可避免对腓骨的干扰,术中所用的固定钢板,其力学性能也更加稳定[15]。

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方式可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显著提高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康复水平。应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明文义,温宏,吴旭东,等.改良膝关节后内侧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106.

[2] 王华泰,吴杰,雷云龙,等.改良后外侧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7):773.

[3] 施利华,袁永健,王丹,等.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42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9):1007-1008.

[4] 王陶,王军,石波,等.经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3):279-281.

[5] 李增春,李国风,韩宁,等.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疗效[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57(2):172-175.

[6] 郑永茂,王珺琛,柴充.膝关节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7(4):611-612.

[7] 楚宇鹏,孔建中,施俊武,等.胫骨平台后侧双髁骨折的影像学研究及治疗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0):909-912.

[8] 涂应兵,杨德菊,李志华,等.Carlson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 18(8):743-745.

[9] 张国锋,王万军,沈是铭,等.膝后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双髁骨折30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2, 24(12):1401-1402.

[10] 仲飙,张弛,孙辉,等.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0):899-901.

[11] 韩康,郑联合,于哲,等.膝关节后侧和(或)前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 19(12):1034-1035.

[12] 石守为,张文生,王善明,等.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不同手术径路内固定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4):321-323.

[13] 吕小飞,鲁亚君,胡振春.后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4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21(13):1428-1429.

[14] 赵继杨.经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2013,12(2):255-256.

[15] 李杰峰,罗从风,刘永青,等.微创内固定系统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9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6):931-933.

(收稿日期:2015-02-03 本文编辑:王红双)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